"妈,您不该这样委屈自己。"张晓抿了抿嘴唇,看着母亲穿着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毛衣,心中五味杂陈。

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仿佛也在为这位老人的付出低声叹息。

张婉兰端起茶杯:"傻孩子,妈这辈子就你一个亲人,钱给了你,我心里踏实。再说了,我都这把年纪了,还需要什么呢?"她的目光温柔如水,却无法掩饰眼底深处的一丝担忧和疲惫。

01

初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窗户,张婉兰坐在老旧的藤椅上,翻看着昨日的报纸。

她刚刚泡了一杯菊花茶,香气在小小的客厅里弥漫。

这是她每天早晨的习惯,在忙碌了大半辈子后,这样简单的生活节奏让她感到舒适和安宁。

张婉兰是国企退休的财务部副总监,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单位立下了不少功劳。

退休前,她曾协助公司度过几次财务危机,被同事们尊称为"财务女神"。

退休后,每月有两万元的退休金,在这个中等城市里,生活本该是相当惬意的。

她住在市中心一套六十平方米的小两居室里,房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房子,虽然不如新小区那么光鲜亮丽,但胜在交通便利,周围设施齐全。

"铃铃铃——"电话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张婉兰放下报纸,走到电话旁边。

"喂,婉兰吗?是我,老刘。"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她多年的同事刘敏。

"啊,老刘啊,早上好。"张婉兰的声音里带着微笑。

"今天社区有个太极拳培训班,免费的,你要不要一起来?"刘敏热情地邀请道。

张婉兰犹豫了一下:"太极拳?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学吗?"

"别胡说,你才六十出头,身体这么好。再说了,太极拳正适合咱们这个年纪锻炼呢。来吧,九点钟在小区花园集合,我等你。"不等张婉兰回答,刘敏就挂了电话。

张婉兰笑着摇摇头,收拾好桌上的茶具,准备换身衣服去参加太极拳班。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着"晓晓"两个字。

"妈,您在家吗?我想过来看看您。"张晓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在家呢,你什么时候过来?我给你做饭。"张婉兰立刻回答,太极拳的事情被她抛到脑后。

"不用了,我在附近买了些吃的,马上就到。"张晓匆匆挂断了电话。

半小时后,门铃响起。张婉兰打开门,看到女儿张晓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两个塑料袋。

张晓今年三十五岁,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创意总监,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来看望母亲。

"妈,我给您买了些水果和点心。"张晓放下袋子,张婉兰这才注意到女儿的眼睛下有明显的黑眼圈,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不堪。

"晓晓,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太累了?"张婉兰心疼地问道,赶紧把女儿拉到沙发上坐下。



张晓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最近公司有个大项目,加班加点的。"

张婉兰倒了杯水递给女儿:"喝点水,你这孩子,别太拼命了,身体要紧。"

张晓接过水杯,眼睛却突然红了:"妈,我不想瞒您...其实,最近日子很不好过。"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张婉兰关切地问道,坐到女儿身边。

张晓叹了口气,眼圈微红:"妈,我不想瞒您。公司最近不太景气,我的业绩一直达不到目标,奖金都取消了。郑浩那边也...他的项目又黄了,这个月可能连房贷都凑不齐。"

郑浩是张晓的丈夫,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项目经理,性格有些浮躁,工作不是很稳定。

两人结婚五年,买了市中心的一套大户型,月供就要一万多,再加上车贷和日常开销,经济压力一直很大。

"晓晓,有妈在呢,别担心。"张婉兰拍拍女儿的手,安慰道,"妈这里有些积蓄,可以先借给你们应急。"

"不行,妈,我们已经借了您太多钱了,上次装修的十万还没还清呢。"张晓摇头,眼泪却不争气地滑落,"再说,这次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郑浩他..."

"郑浩怎么了?"张婉兰追问。

"他...他最近情绪不太稳定,总是责怪我不够努力,不能多赚钱。我们为此吵过几次架。"张晓的声音越来越小,"有时候晚上回家,他已经喝醉了,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听到这里,张婉兰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她的女儿从小就懂事,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独立生活,结婚后更是很少向她求助。

这次能主动倾诉,说明压力已经大到无法承受的地步了。

看着女儿疲惫的面容和日渐消瘦的身材,张婉兰心如刀绞。

与此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形成。

"晓晓,妈每个月退休金有两万,除了日常开销,基本都存着没用。要不...妈把退休金都给你,帮你们渡过这段难关?"张婉兰斟酌着说道,眼神坚定而慈爱。

张晓猛地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妈,那怎么行!您自己的生活怎么办?万一生病了怎么办?"

"我这把年纪,花不了多少钱。平时在家做饭,买菜也就几百块钱。社区有免费的老年活动,我每天过得很充实。"张婉兰微笑着说,"再说了,我这些年的积蓄足够我用了。你爸当年给我留下的保险金我几乎没动过,存在银行里有三十多万呢。"

张婉兰的丈夫张国强在十年前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留下她和女儿相依为命。

丈夫走得突然,但好在有一笔不小的保险金,让张婉兰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妈,这样太委屈您了。"张晓的声音哽咽,泪水夺眶而出。

"有什么委屈的,我这辈子就为了你活着。看着你过得好,我比什么都高兴。"张婉兰摸了摸女儿的头,眼神里满是慈爱,"你就当是暂时的,等你们情况好转了再还我。"



在母亲的坚持下,张晓最终同意了这个安排,但提出了条件:"妈,我每个月给您留五千块钱生活费,剩下的您再给我。这样我才能安心。"

张婉兰想了想,点头同意:"好吧,就按你说的办。不过我用不了那么多,三千就够了。"

"不行,最少五千。"张晓坚持道,"您平时也要买些新衣服,出去玩玩,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要有钱看病买药。"

经过一番讨论,母女两人最终达成协议:张婉兰每月留下四千元生活费,剩下的一万六千元给张晓。

第二天,张婉兰就去银行办理了自动转账,每月退休金到账后自动转入张晓的账户,只保留四千元在自己账上。

回家路上,张婉兰心里盘算着:每月四千给自己,自己的积蓄足够维持基本生活了。

以后出门坐公交车代替出租车,超市打折时多囤些日用品,饭菜也简单一点,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想到女儿终于能松一口气,她心里涌起一股幸福感,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

路过一家服装店时,她看到橱窗里展示着一件淡紫色的羊毛开衫,样式简约大方,很适合她的年龄。

张婉兰停下脚步,看了看价签:一千二百元。

她摇摇头,转身离开。

"太贵了,我那件旧毛衣还能再穿几年。"她自言自语道,把目光投向了前方的公交站。

02

三个月过去了,张婉兰的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加节俭。

她开始自己裁剪头发以省下理发的钱,买菜也总是挑最便宜的,甚至减少了一些必要的医疗检查。

但每当想到女儿因为自己的帮助而减轻了压力,这些小小的不便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天,阳光明媚,张婉兰约了老同事刘敏在附近的公园散步。

最近她开始坚持每天运动,希望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看医生的次数。

两人沿着湖边慢慢走着,享受着初夏的微风。

"婉兰,你最近怎么样?"刘敏关切地问道,"看你瘦了不少,是不是生病了?"

张婉兰摇摇头:"没事,就是最近胃口不太好。医生说是轻微的胃炎,开了些药,吃了就好了。"

实际上,张婉兰上周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她做个胃镜,但考虑到费用不菲,她只是拿了些普通的胃药就回家了。

"你这人,一直都这么逞强。"刘敏有些心疼地说,"对了,上次跟你提的那个老年合唱团,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每周就两次活动,会费也不贵,三个月才两百块。"

张婉兰犹豫了一下:"我再考虑考虑吧,最近有点忙。"

"忙什么呀?整天闷在家里多没意思。"刘敏劝道,"对了,你女儿最近来看你了吗?"

提到女儿,张婉兰的眼神亮了起来:"晓晓很忙,不过每周都会打电话。她说公司最近情况好多了,郑浩也找到了新项目。"

刘敏点点头,正要说什么,突然停下脚步,惊讶地问:"那不是你女儿吗?"

张婉兰顺着刘敏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张晓和郑浩正从一家高档餐厅出来。

张晓穿着一身看起来价格不菲的新衣服,头发也做了新造型,而郑浩手上提着几个名牌购物袋。

两人有说有笑地上了一辆崭新的白色轿车,很快消失在车流中。



"是啊,看来他们最近情况好转了。"张婉兰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五味杂陈。

女儿最近来看她时,还说公司情况虽有改善但仍不理想,家里经济仍然捉襟见肘。

这明显与自己刚才看到的景象不符。

"他们买新车了?"刘敏有些惊讶,"你不是说他们经济困难,连房贷都快付不起了吗?"

张婉兰尴尬地笑了笑:"可能是公司最近发了奖金吧,或者是租的车。"

她不想在朋友面前说女儿的不是,但心里却升起一丝疑惑和不安。

刘敏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婉兰一眼:"婉兰,我们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有些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说吧,我们之间不需要有顾虑。"张婉兰坐到湖边的长椅上,示意刘敏坐到身边。

"我听说你把退休金大部分都给了晓晓,是真的吗?"刘敏直截了当地问道。

张婉兰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的?"

"前几天在银行办事,碰巧遇到了给咱们发退休金的小李。她关心地问我,说听说你遇到经济困难,每个月只留四千块钱生活费,其他都给了女儿。"刘敏解释道,"我当时也很吃惊,想找机会跟你聊聊。"

张婉兰叹了口气:"是有这么回事。晓晓和郑浩最近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就想帮帮他们。"

"婉兰,你太傻了。"刘敏摇摇头,"你现在是什么年纪?虽然身体还不错,但谁知道以后会怎样?你把钱都给了女儿,自己却舍不得买件新衣服,连必要的医疗检查都减少了,这样对吗?"

"我这辈子就这么一个女儿,看着她过得好,我心里踏实。"张婉兰辩解道,但声音里已经有了一丝动摇。

刘敏指了指不远处张晓和郑浩离开的方向:"可你确定她真的因为你的钱过得好吗?你刚才也看到了,他们买了新车、穿着名牌,日子过得挺滋润啊。可你呢?连个合唱团的会费都犹豫。"

张婉兰沉默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刘敏的话虽然刺耳,但确实说出了她心中的疑惑。

回到家,张婉兰坐在沙发上,思绪万千。

她拿起手机,翻看最近与女儿的聊天记录。

张晓常常抱怨工作压力大,生活拮据,但从未提及新车或是名牌购物的事情。

正当她胡思乱想时,手机响了,是张晓打来的。

"妈,您明天有空吗?我和郑浩想请您吃饭。"张晓的声音听起来很愉快。

"有空,有空。"张婉兰赶紧说道,犹豫了一下,又问,"你们是不是买新车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您怎么知道的?"

"今天在公园碰巧看到你们了。"张婉兰轻声说。

"哦,是这样啊。"张晓的语气有些不自然,"是郑浩公司最近发的奖金,他一直想换车,正好有这笔钱就买了。不过您别担心,我们买的是二手车,没花多少钱。"

张婉兰心里清楚,她看到的那辆车绝不是什么便宜的二手车,但她没有拆穿女儿的谎言,只是应了一声:"嗯,安全最重要。"

"对了,妈,明天要不您来我们家吃饭吧?我们搬了新家,您还没来看过呢。"张晓提议道。

"新家?"张婉兰更加疑惑了,"你们不是说房贷压力大吗?怎么又搬新家了?"

张晓似乎意识到说漏了嘴,赶紧解释:"哦,不是买的,是租的。原来那套房子地段不太好,通勤时间长,我们就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小的,更方便上班。"



这个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张婉兰点点头:"好,那明天我去你们家看看。地址发给我。"

挂了电话,张婉兰心里的疙瘩越来越大。

女儿最近的变化让她感到陌生和困惑。

过去那个遇事总是与她商量的贴心女儿,现在似乎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第二天,张婉兰按照地址来到了女儿的"新家"。

当她站在那栋高档小区的门口时,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经过门卫登记后,她来到电梯间,按下了23楼的按钮。

电梯门打开,张婉兰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层电梯直达的楼层,只有两户人家。

她按响门铃,张晓很快开了门。

"妈,您来啦!"张晓热情地拥抱了母亲,把她引进屋内。

张婉兰震惊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宽敞明亮的客厅,高档的家具,落地窗外是城市的全景,一看就知道是价格不菲的豪宅。

"晓晓,这是你们租的房子?"张婉兰小声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怀疑。

张晓有些慌乱:"是的,这里的房东是郑浩的朋友,给了我们很大的折扣。"

正在这时,郑浩从厨房走出来,看到张婉兰,热情地招呼道:"妈,您来了!快请坐。我正在准备晚餐呢。"

晚餐十分丰盛,有高档的海鲜和进口的牛排,甚至还开了一瓶看起来价格不菲的红酒。

席间,郑浩和张晓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们最近工作上的"突破",但都是些模糊的描述,没有具体的项目或成果。

张婉兰注意到女儿手上戴着一只新手表,看起来价格不菲。

"晓晓,你这表是新买的?"张婉兰问道,语气平静,但眼神却十分犀利。

"哦,这个啊,公司发的奖品,不值什么钱。"张晓随口回答,立刻转移了话题,"妈,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

整个晚餐过程中,张晓和郑浩一直在谈论他们的朋友如何如何成功,某个同事如何升职加薪,却很少询问张婉兰的近况。

张婉兰感到一种无形的距离在她和女儿之间悄然形成。

餐后,张晓提议带母亲参观一下房子。

这套房子有三室两厅,装修豪华,主卧附带一个宽敞的衣帽间,里面挂满了名牌服装和包包。

看到张婉兰的目光停留在这些奢侈品上,张晓赶紧解释:"这些都是以前积攒下来的,现在哪有钱买新衣服啊。"

参观完房子,已经是晚上九点多。

张婉兰说要回家,郑浩主动提出开车送她。

"不用了,我坐公交车就行。"张婉兰婉拒道。

"妈,这么晚了,您一个人坐车不安全。"张晓坚持道,示意郑浩去取车钥匙。

就在郑浩去取钥匙的时候,张婉兰突然问道:"晓晓,这房子真的是租的吗?"

张晓一时语塞,眼神有些闪烁:"妈,您怎么这么问?"

"因为我今天在电梯间看到了房产广告,这个小区的房子每平米至少五万,这么大的房子,租金不可能便宜到哪里去。"张婉兰直视女儿的眼睛,"我给你的钱,真的都用来还债了吗?"

"妈,您别多想,我们确实遇到了经济困难,您的帮助对我们很重要。"张晓避开了母亲的直接问题,"等我们情况好转了,一定会好好孝顺您的。"

张婉兰深深地看了女儿一眼,没有再追问。

她知道,再问下去,只会让这顿饭变得更加尴尬。



回到家,张婉兰坐在黑暗的客厅里,心里空落落的。

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明智。每月两万元的退休金对她来说并不是小数目,放弃它意味着她必须大幅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女儿似乎并没有因为经济状况的改善而更加亲近她,反而显得越来越疏远。

03

两周后的一天,张婉兰在超市购物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不得不扶着货架站稳。

一位好心的顾客发现了她的异常,帮助她坐下,并叫来了超市的工作人员。

"阿姨,您没事吧?要不要叫救护车?"年轻的工作人员关切地问道。

张婉兰摇摇头,勉强笑了笑:"没事,可能是最近没休息好。我休息一下就能走。"

但情况并没有好转,眩晕感反而越来越强烈。

最终,超市经理还是叫了救护车,将她送往了最近的医院。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皱着眉头看着检查结果:"张女士,您的胃部情况不太好,有明显的胃溃疡症状。按理说,这种情况应该会有持续的疼痛感,您没有察觉吗?"

张婉兰低下头:"有时候会有点不舒服,但我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炎,吃点药就好了。"

医生叹了口气:"您这是典型的胃溃疡,需要住院治疗几天,然后长期服药。另外,您的血压也有些偏高,需要定期监测。"

听到要住院,张婉兰第一反应是拒绝:"不用住院吧?我回家自己吃药就行了。"

"张女士,您的情况不容乐观,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医生严肃地说道。

最终,张婉兰不得不同意住院治疗。

她躺在病床上,计算着这次住院可能花费的费用,心里着实有些发愁。

刚才医生说了,只住院就至少要花一万多,还不包括后续的药物治疗费用。

她拿起手机,给女儿打电话,想告诉她自己住院的事情。

电话接通后,张晓听起来有些慌乱。

"妈,我现在在开会,晚点再给您回电话,好吗?"不等张婉兰回答,张晓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张婉兰叹了口气,放下手机。

最近女儿的电话越来越少,每次通话也变得简短而敷衍。

她不禁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换来了女儿更多的关心,还是恰恰相反。

晚上七点左右,张婉兰的手机再次响起,是张晓打来的。

"妈,对不起,今天开会太忙了。"张晓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没关系,我知道你工作忙。"张婉兰温和地说,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告诉女儿实情,"晓晓,我今天住院了。"

"什么?怎么回事?"张晓惊讶地问道,语气中终于有了真实的关切。

张婉兰简单地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强调不是什么大病,很快就能出院。

"妈,您怎么不早说啊?我马上过去看您。"张晓急切地说道。

"不用了,已经很晚了,我这里挺好的,护士都很照顾我。"张婉兰劝阻道,"你明天有空再来吧。"

"好吧,那我明天一早就过去。"张晓答应道,"对了,妈,这个月的退休金到账了吗?我看银行账单好像少了一些。"

张婉兰愣了一下,没想到女儿在得知她住院后,第一个关心的问题竟然是退休金。



"应该是全都转过去了,可能是银行系统延迟吧。"她淡淡地回答。

"哦,那就好。"张晓明显松了一口气,"那妈,您好好休息,我明天去看您。"

挂断电话后,张婉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心里一阵酸楚。

窗外的夜色已经笼罩了整个城市,病房里只开着一盏微弱的床头灯。

她叹了口气,闭上眼睛,想休息一会儿。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显示通话仍在继续。

原来,刚才张晓并没有挂断电话,而是误触了免提键。

张婉兰正要按下挂断键,却听到电话那头传来女儿和女婿的对话声,让她彻底崩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