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声明:本故事存在虚构创作情节,请勿与现实关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李医生,我知道这个请求很过分,但我真的走投无路了,”王大伯声音颤抖着说。

“如果您不出手,老头子我这条命怕是保不住了。”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父亲深吸一口气:“我周六回去,带上器械。”

他不知道,这个决定将彻底改变他的职业生涯,而那个被救之人,却会亲手将刀刺入恩人的后背。

01

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屋内,给病房蒙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李志明穿着白大褂,站在病房门口,目光扫过病历本上的各项指标。



作为省城中心医院心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他已经习惯了这样早出晚归的生活。

二十五年的从医生涯,他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清晨,穿梭在病房之间,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

但今天,他的心思却不在眼前的病人身上。

昨晚接到的那通电话,像一块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老家的王大伯住院了,”村长在电话里说,“县医院的医生说他需要做心脏手术,但当地条件有限,建议转到省城来。”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病例通知。

王大伯是李志明从小的邻居,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正是王大伯偷偷塞给他父亲几百块钱,才让即将辍学的他继续完成了学业。

没有那几百块钱,就不会有今天的李志明。

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里。

但医院有规定,医生不能私自接诊,尤其是“飞刀”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轻则警告处分,重则影响职称评定。

而今年,是李志明参评正高级职称的关键一年。

从副高到正高,不仅是地位的提升,更意味着退休后待遇的差距。

他在医院走廊里踱步,思绪如同走廊上的灯光,忽明忽暗。

职业道德告诉他应该按规矩办事,但人情冷暖又让他无法对恩人置之不理。

“李主任,查完房了吗?九点半有个科室会议。”年轻护士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马上就好,”他调整了一下表情,继续走向下一个病房,“最后两个病人。”

会议室里,院长正在部署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职称评定工作即将开始,各科室要做好材料准备,特别是那些符合条件的副高职称医生,”院长的目光在李志明身上停留了一秒,“今年我们医院的名额有限,竞争会很激烈。”

李志明知道,院长这是在暗示他。

作为心外科资历最老的副主任医师,他的业务能力和医德口碑在全院都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正高职称他应该能评上。

但那通电话,却像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节奏。

会议结束后,李志明独自一人来到医院的天台。

天空很蓝,几朵白云懒洋洋地飘着,与他此刻纷乱的心绪形成鲜明对比。

“李医生,你在这啊,”心外科的杨主任推开天台的门,“听说你老家有亲戚要做心脏手术?”

李志明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个消息这么快就传到了杨主任的耳朵里。

“是我老家的一个邻居,”他实话实说,“当年帮过我家,算是有恩于我。”

杨主任点了点头,似乎理解了什么。

“以你的技术,做这个手术没问题,”杨主任语气平和地说,“但你也知道医院的规定,尤其是现在正值职称评定的关键时期。”

李志明沉默不语,他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你自己权衡吧,”杨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无论你做什么决定,作为朋友,我都理解。”

天台的门再次关上,李志明靠在栏杆上,目光投向远方。



省城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而在遥远的故乡,一位曾经的恩人正躺在简陋的县医院里,等待着生的希望。

02

回到办公室,李志明拨通了王大伯儿子的电话。

“王明,我是李医生,”他的声音很平静,“你父亲现在情况怎么样?”

电话那头,王明的声音充满了焦虑和期待:“李叔,我爸的情况不太好,医生说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但县医院没这个条件,转院到省城又怕耽误病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家实在承担不起那么高的医疗费。”

李志明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王大伯悄悄塞给他父亲钱的场景。

那时的他们家,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负担学费了。

“我周六回去,”最终,李志明做出了决定,“你先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基本药品和材料费,我只收这部分费用,不收手术费。”

电话那头的王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哽咽着道谢。

挂了电话,李志明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块重担。

无论结果如何,他知道自己无法对恩人的求助置之不理。

这就是他选择成为医生的初心——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周五晚上,李志明向医院请了一天假,收拾好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踏上了回乡的路。

六个小时的火车,两个小时的汽车,当他到达县医院时,已是周六中午。

县医院的条件确实简陋,设备陈旧,医护人员也明显不足。

王明早已在医院门口等候,见到李志明时,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写满了感激。

“李叔,您真是我们王家的救命恩人啊!”王明激动地握住李志明的手,“我爸这几天一直念叨着您,说如果这次能挺过来,一定要好好谢谢您。”

李志明摆摆手,示意不必客气。

“先带我去看看病人情况,”他说,“然后安排一下手术室和助手。”

王大伯躺在病床上,面色蜡黄,呼吸急促,见到李志明时,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老李啊,真的是你来了,”王大伯虚弱地说,“老头子我这条命,就交给你了。”

李志明仔细检查了王大伯的各项指标,又查看了之前的检查报告,心中有了判断。

“手术难度不小,但问题不大,”他对王明说,“今天下午就做手术,你去安排一下,我需要两名助手和一名麻醉师。”

县医院的院长得知省城来了名医,亲自出面协调,很快就安排好了手术室和人员。

“李医生,听说您是省城中心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这次能来指导我们,真是太感谢了,”院长满脸堆笑,“有什么需要,您尽管提。”

李志明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知道自己这次是冒险之举,越少人知道越好。

下午两点,手术准时开始。



尽管设备条件有限,但李志明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游刃有余地应对着各种情况。

县医院的医生们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摩学习,不时发出赞叹声。

这台在省城医院可能只是中等难度的手术,在县医院却成了一场教学示范。

03

六个小时后,手术成功结束。

王大伯被推出手术室时,生命体征平稳,预后良好。

县医院的医护人员们纷纷向李志明表示敬意,称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精彩的心脏手术。

李志明摘下口罩,脸上满是疲惫却又欣慰的笑容。

“术后护理很关键,”他对跟在身边的医生详细交代着,“这几项指标要密切监测,如果有异常,随时联系我。”

安顿好一切,已是深夜。

王明坚持要请李志明吃饭,被他婉拒了。

“不用了,我明天一早还要赶回省城,”李志明说,“你把这些药品和材料费结一下就行,一共是12800元。”

这个数字,比正常的心脏搭桥手术费用低了至少三分之二。

王明连连点头,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现金,交给李志明。

“李叔,这次真的太感谢您了,”王明再次表达着感激,“等我爸好了,一定登门拜谢。”

李志明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他知道,自己做这台手术,并不是为了什么回报。

那只是一个医者的本分。

第二天一早,李志明便踏上了返程的路。

回到医院,一切如常,没人知道他这个周末做了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他通过电话了解到王大伯恢复得很好,各项指标都在逐渐好转。

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能持续太久。

一周后的某个下午,医院人事处主任找到了李志明。

“李医生,有人举报你周末去外院做'飞刀'手术,医院纪律委员会需要你作出说明,”人事主任的表情很严肃,“这事关系到你即将参评的正高职称,希望你如实陈述。”

李志明心头一震,没想到这件事这么快就被人举报了。

他原本以为,在那个小县城,没有多少人会关注这件事。

“是的,我确实去做了一台手术,”李志明坦然承认,“那是我老家的一位邻居,当年帮助过我家,现在他病危,我不能坐视不管。”

人事主任叹了口气,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

“医院规定,医生不得私自外出手术,尤其是收费行为,”他说,“虽然情况特殊,但规定就是规定。”

李志明没有辩解。

他知道自己确实违反了规定,无论出于什么原因。



“举报人是谁?”他忍不住问道。

人事主任摇摇头:“这个我不能告诉你,但举报信上说你收取了高额手术费,远超出正常水平。”

李志明愣住了。

高额手术费?

他只收了基本的药品和材料费,连手术费都没收。

这是有人故意诬陷!

“我可以提供材料费的明细,”李志明说,“我只收了基本的成本费用,没有任何额外收费。”

人事主任点点头:“你准备好相关材料,纪律委员会会进行调查的。”

消息很快在医院传开。

有人同情李志明,认为他是出于善心;也有人指责他违反规定,谋取私利。

杨主任找到李志明,脸上带着关切和无奈。

“老李啊,你这次有点冲动了,”他说,“正高职称评选在即,这个时候出这种事,影响太大了。”

李志明苦笑一声:“我知道,但我不后悔。”

杨主任看着这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同事,叹了口气。

“我会尽力为你说话,”他说,“但结果很难预料。”

04

一周后,纪律委员会做出了决定。

李志明被给予警告处分,同时取消了本年度参评正高职称的资格。

这个处罚,虽然不算严重,但对于即将退休的李志明来说,意味着他可能永远无法晋升为正高级职称了。

消息传来,科室里的同事们都为他感到惋惜。

但李志明却表现得很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

“没关系,能救人一命,值了,”他对前来安慰的同事说,“正高不正高的,也就那么回事。”

表面的豁达下,是他无法言说的失落。

多年的辛勤工作,眼看就要修成正果,却因为一次善举,功亏一篑。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那个举报他的人,竟然还歪曲事实,说他收取高额费用。

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让他心寒。

他不知道举报人是谁,但直觉告诉他,这与王家有关。

除了他们,没有人知道他去做了台手术。

然而,作为一名医生,他没有时间沉浸在自怜自艾中。

病人的生命不会因为他的个人遭遇而停止。

第二天,他依旧准时出现在科室,为患者看诊,安排手术。



生活还要继续,医者仁心不变。

时间流逝,转眼三个月过去。

李志明已经接受了无法晋升正高职称的事实,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天下午,急诊科送来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紧急手术。

李志明接到通知,立刻赶往急诊室。

推开门的那一刻,他顿时就僵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