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于东北、西北、中原和山东等各个战场,均遭遇过极为棘手的情况。
例如在东北战场的第二次四平战役,东野部队受挫,被蒋军一路追击,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南,蒋军才停止进攻。蒋介石突然抵达东北,打乱了杜聿明的作战计划,否则东野将遭受更为惨重的损失。林彪同志也曾表示担忧,若蒋军渡过松花江继续北进,东野在东北的战事将岌岌可危。
再看西北战场的西府陇东战役,王世泰率领的四纵犯下大错。他们未经命令擅自撤离,致使敌军36师、65师、1师如入无人之境,直逼宝鸡,这险些让彭德怀同志落入敌人之手。
中原战场的豫东战役中,当华野部队全力围歼区寿年兵团时,黄百韬率领整个25师,以及第3快速纵队和交警第二总队突然杀出,一举突破了中野11纵的防线,气势汹汹地直逼华野,距离华野阵地不到5公里。幸好粟裕当机立断,集结兵力对黄百韬部发起猛攻,打乱了其进攻节奏,随后迅速撤离战场。否则,豫东战役的结局可能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这些战役都打得惊心动魄、异常艰难,并且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重要战役。还有一场战役,虽然知名度不及前面三场,但惊险程度丝毫不逊色,那就是1947年9月发生在山东的胶东阻击战。
彼时,华野九纵带着五万多名伤员、干部家属,以及众多为躲避蒋军而逃至此地的胶东百姓,被蒋军围困在胶东沿海的狭小区域。这片区域东西长仅七十公里,南北宽不到四十公里。九纵防线西边,仅有一个叫道头的小村子仍由九纵坚守。一旦防线被突破,九纵部队连同五万多伤员、干部家属以及大量百姓,都将被蒋军逼入大海,大批物资也会落入敌手。
就在这时,九纵防线西边的蒋军,第8整编师和第9整编师的交界处,突然出现了一个缺口。九纵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趁着夜色从这个缺口突围而出。他们马不停蹄,一天一夜强行军180里,成功摆脱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得知东线部队主力成功突围的消息后,毛主席立即给予高度评价:这次大胆的行动,彻底扭转了胶东地区的战局。
那么,胶东阻击战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九纵会被蒋军逼到胶东海边的狭小区域?这一切都要从华野部队的分散行动说起。1947年8月,为了将战火引向敌人后方,华野组建了两个兵团,分别是内线兵团和外线兵团。
外线兵团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挺进鲁西南地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内线兵团由许世友、谭震林率领,下辖第2、7、9、13四个纵队,1纵独立师和4纵第10师也被留在内线作战 。
陈毅、粟裕率领部队转战外线后,山东解放区兵力空虚,蒋介石见状,认为有机可乘。他觉得山东半岛,尤其是胶东地区,必须拿下。因为胶东靠海且富庶,若能占领,好处众多:其一,切断烟台与大连之间的海上交通;其二,占领胶东半岛,封锁渤海湾,切断华野的后勤补给线;其三,切断华东与东北、华北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乍一看,蒋介石的这个策略还是挺有门道的。
胶东解放区范围很大,涵盖了十几个县,拥有十几万民兵队伍。这些民兵都是华野部队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烟台港是极为关键的地点。尽管当时大连港处于苏军控制之下,但烟台港与大连港之间货物往来频繁。从东北运来的装备、药品、布料等物资,都是经由大连和烟台这两个港口,转运到国内其他地方的。所以,胶东地区不仅成了为华东和华北战场提供军需物资的关键区域,还是山东战场上伤员主要的养伤康复之地。此外,山东解放区的后方机构以及干部家属,大多集中在胶东地区。倘若能够占领胶东,对于华野而言,无疑是被敌人断了后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