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介绍解放战争末期摩托化的解放军。

上海入城式(1949年5月)



解放军防化兵部队集结列队准备参加入城式。

当时美军装备的喷火器主要是M2喷火器,但是M2的喷头是锥状,而解放军身背的喷火器喷头如照片所示却是喇叭状。这可能是美制M1喷火器,这种喷火器据说不太好用,所以美国在装备了M2喷火器后,便被迅速淘汰作为军援给予了世界多国。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就是M2喷火器,只是将锥状喷头给取掉了。



解放军快速纵队参加上海入城式的摩托化车队。



参加上海入城式的解放军防空部队的探照灯部队,在防御大上海的作战中,探照灯部队用照射暂时使得飞行员致盲的方法,击落了数架敌机。



解放军装备的日制88式高炮(75mm),这款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装备的高炮,它虽然在射速上已经不能满足当时防空作战的需要,但是它毕竟是解放军当时唯一的一款中空防空炮。

这种火炮确实落伍了,在抗美援朝初期的平壤防空作战中,志愿军未能用它击落一架来犯的美机。



上海进城式里的解放军轮式装甲车队。



这种解放军从国军那里缴获的装甲车,其实就只是在车辆上直接套了一层钢板外壳。

当年日军喜欢这么改造汽车,国军应该是从日军那里学习来的。

狗肉终究上不得席,因此开国大典中并无这种简陋的装甲汽车身影。



解放军两栖作战团参与入城式游行的队伍。

这些两栖作战车辆都是美国货,早在1946年美国就以所谓民用物资的名义援助给国军了。

然而这些两栖作战车辆运到中国后,由于国军对解放区进攻没有两栖作战的需求,于是就一直被国军扔在浦东的仓库里吃灰。



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在仓库里面发现了这批两栖作战车辆,解放军如获至宝,于5月27日解放上海当天便建立起了解放军的第一支两栖作战团。

两栖作战团在成立的第二天5月28日,就驾驶着这些两栖车辆参加了上海的入城式游行。

这批车辆的命运,反映出了解放军与国军在执行力上的巨大差距,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为何国军会在解放战争中兵败如山倒。

衡宝战役(1949年9月13日-1949年10月16日)

衡宝战役是白崇禧为首的桂系集团最后的垂死挣扎,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桂系集团面对南下的解放军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



衡宝战役中解放军缴获了大量桂军装甲车、汽车等装备,这些装备有一部分已经损坏,所以被装上火车运往后方的修理厂。



追击桂系的四野所装备的150mm日制大口径榴弹炮,日制火炮的一个缺点就是使用钢制轮,这导致其路上由车辆拖着机动时震动很大。为了避免震坏炮架,这些宝贵的火炮只能直接这样装在车上运输,因此到了目的地后要将这些火炮推入阵地会非常费时费力。

所以到了入朝参战时,志愿军已经普遍将大口径日制火炮的钢轮换成了橡胶轮,使得这些火炮的公路机动性大为增强。



这应该是解放军参加衡宝战役的装甲车纵队。

这种在汽车上套一层钢板的装甲汽车其后很快便被淘汰掉了,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新中国军工建设的神速。



衡宝战役中被俘的桂系官兵,他们普遍一脸轻松,甚至有的人还满脸笑容。

也是,对他们来说战争终于结束了,可以回家了。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的朋友还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