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秋,陕甘宁边区战胜后缴获了一匹白色的战马,它右眼下有一块明显的胎记,这正是贺龙心腹贺炳炎的坐骑。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此刻鞍上却空无一人,贺炳炎的下落成谜!

贺龙一看这匹熟悉的白马,心中隐隐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了解贺炳炎的为人,这匹马的出现只可能说明一点——贺炳炎已经陷入了极大的险境。

贺龙沉下脸来,命令左右:

“立即调集所有力量开展搜救,无论付出何种代价,也要将贺炳炎救出!”

刹那间,整个边区司令部都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明白,这将会是一场与死神竞逐的殊死搏斗……

少年铸军魂,投身革命

贺炳炎出生于1913年,他的父母都是湖北宜都县的贫民,为了糊口度日,全家人都只能在地主富户家里打工。


图片来源网络

少年时期的贺炳炎也步入了父母的轨迹,每天在田野里给地主家放牛至日落,他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不甘与对未来的向往。

贺炳炎性格直爽刚烈,看不得欺负弱小,总是挺身而出替人出头。

一次,他看见地主家的少爷欺负穷苦人家的孩子,忍无可忍冲上去与少爷大打出手,毅然教训了那些哗众取宠的纨绔子弟。

从此,贺炳炎名声远扬,成了当地的“包大人”。

15岁那年,贺炳炎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位自称“无相老道”的道士来到本地,收徒弟传授武当武术。

贺炳炎求得拜师学艺,终于有朝一日能向欺辱自己的地主少爷们报仇雪恨的机会了。


贺炳炎(左一)

在无相老道的悉心指导下,贺炳炎勤奋练武,进步神速。

没过多久,他便融会贯通了武当派的功夫精髓,一掌能打断石板!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招惹这个刚毅的少年了。

就在贺炳炎思考要不要四处游历行侠仗义时,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928年秋天,南昌起义成功后,起义的工农红军来到了宜都县。

贺炳炎听说可以加入红军起义军,立即兴奋不已,跟家人说要去参军,父亲觉得他太年轻不成熟,强烈反对,两人因此发生了激烈争吵。

这时,贺龙正巧路过,看见这个气势汹汹的少年,便走过来询问,贺龙劝他再多磨炼几年,待时机成熟再作打算。



贺炳炎执意要求马上参军,说自己练就一身好武艺,一定能战斗,贺龙听他这么说,心生欣赏,让贺炳炎过来比划几招。

贺炳炎使出毕生功夫,贺龙看他武艺不俗,便收他入伍,任命他为贴身警卫。

从此,16岁的贺炳炎正式加入红军革命队伍,他跟随贺龙南下莽莽苍苍,经历血与火的洗礼。

贺龙对这个勇猛的少年倍加关心,把他当作自己的干儿子一般看待,两人关系亲密无间,贺炳炎也以贺龙为榜样,勤奋钻研军事知识,努力成长。

1929年,贺炳炎初次上战场,为贺龙警卫左右。

敌人拿起刺刀就要刺向贺龙,贺炳炎眼疾手快,一掌劈掉敌人刺刀,然后反手一拳击倒敌人。



贺龙称赞贺炳炎功夫深厚,夸他“小龙”威风,从此,贺炳炎有了“小龙”的美誉。

此后,贺炳炎陆续立下赫赫战功,升为骑兵营长,有一次深夜袭击,贺炳炎带领部下突袭敌军,毁掉敌军一处武器库。

返回途中,他发现一个小战士跟丢了,贺炳炎毅然孤身返城,在枪林弹雨中救出迷失方向的小战士。

贺龙闻讯大加称赞,说他是红军的“小赵子龙”!

一晃数年过去,贺炳炎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骁勇善战的红军战士,与贺龙并肩作战,共抗敌人。

少年志向远大,投身革命,在血与火中成长锻炼,贺炳炎以贺龙为榜样,不懈追求,终成大器,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贺炳炎(中间)

生死边缘,贺龙倾巢出动

1947年4月,贺龙在太行山前线指挥作战,接到部下送来的捷报,说在最近一次战役中我军获得了大胜,歼灭了一整个敌军旅,夺取了大量枪械和弹药。

这使得贺龙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战局正在向有利于我军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贺龙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时,部下的另一个消息让贺龙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据说在缴获的战利品中,有一匹白色的战马!

它的特征十分特别,右眼下有一小块胎记,贺龙立刻明白,这不是别的战马,这是贺炳炎的坐骑,而贺炳炎的下落却完全不知。

贺龙心中暗暗担忧,贺炳炎深得他的喜爱,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贺炳炎从16岁就跟随贺龙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战功。



他性格刚烈,从不畏惧艰险,每每关键时刻总是第一个冲锋陷阵,贺龙亦视贺炳炎如己出,两人已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

此时马在而人不见,想来贺炳炎必定遭遇重大危险,贺龙迅速作出决定,命令廖汉生立即带领一个师的兵力全力搜寻贺炳炎的下落。

一定要尽快找到贺炳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为了救援贺炳炎,贺龙调动大批精锐部队参与搜救,他们翻山越岭,对每一个山洞丛林进行细致搜查,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角落。

很快,突如其来的一阵炮弹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循着声音在一处山谷中,发现了受重伤靠在石头后面的贺炳炎!

原来在最近一场战斗中,贺炳炎率先骑马杀入敌阵,一心想生擒敌军头目。



可就在追击到半路时,一旁的山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一个炮弹呼啸而来,直接击中了贺炳炎的坐骑。

战马惊恐失控,贺炳炎被甩下马去,重重摔在地上,一条腿骨折无法行动。

此时,大批敌军闻声围拢过来,将贺炳炎层层围住,身受重伤又弹尽粮绝的贺炳炎,在绝望中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所幸贺龙及时派出救兵,将贺炳炎解救出重围。

看到贺炳炎安然无恙回到营地,贺龙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手背,目光中尽是慰藉和欣慰。

而贺炳炎也深深意识到,正是贺龙对他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心,让他重新获救重生。



此时此刻,两人无须言语,都能理解对方内心的激动和感动,这次生死边缘的绝境,让贺龙和贺炳炎的革命情谊更加牢固、深沉。

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他们并肩战斗,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最终双双立于中国革命的最高峰。

血战瓦子街,砥砺奋进

自上次在战场上遭遇险境后,贺炳炎深刻吸取教训,虽然仍然带头冲锋,但每次作战都规划详密,再也不轻易冒进,力求减少无谓的损失。

在后来的战斗生涯里,贺炳炎成长迅速,带领部队在西北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   

1948年2月,贺炳炎奉命参与围攻宜川县城的战役,此役我军从南北两面对县城形成钳形攻势,由贺炳炎和第二纵队分南北夹击,争取一举歼灭守军。



然而就在战役打响前夕,第二纵队因遭遇暴雪,行军受阻,未能按计划赶至战场。

我军的战术部署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贺炳炎意识到,如果任由敌军从缺口突围,那么围城部队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局势危急,贺炳炎果断决定,亲自带领自己部队堵住南线缺口,等待第二纵队赶到。

这就意味着,他的部队需要单独顶住整个守军的攻势,但贺炳炎并不退缩,他鼓舞士气,严阵以待。

就像贺炳炎预料的那样,敌军集中全部火力疯狂轰炸南线缺口,对我军造成沉重打击。

瓦子街一时成为了生死搏杀的重灾区,烈火和硝烟弥漫,血流成河。

面对敌军的狂轰滥炸,贺炳炎身先士卒,与战士们一起冒着炮火堵缺口,连续两天两夜,他们奋力击退敌军三十多次冲锋,都付出了惨重伤亡。



终于,第二纵队赶到,我军的包围圈得以完成,在贺炳炎顽强抵抗下,守军无法突围,最终被全歼。

这场血战使贺炳炎见识到什么叫做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能够在寡不敌众的绝境中坚持住阵脚,全靠他与战士们之间的坚定信任和牢固领导,这成为贺炳炎军旅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正是经过了这场残酷的生死考验,贺炳炎与战士们之间的革命感情更加牢固,他也在血与火中得到了成长。

这为贺炳炎在以后担任更重要职务,指挥更大规模的战役打下坚实基础。

新中国荣耀,情同父子

1955年,在大授衔仪式上,贺龙元帅亲自授予贺炳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军衔,以表彰他自1929年参加红军开始,便一直追随贺龙南征北战,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卓越功勋。



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获得如此高度荣耀,对贺炳炎来说无疑是人生的巅峰时刻。

这一刻,他看着贺龙元帅久久说不出话来,他仿佛看到了与贺龙元帅的种种过往——血与火的战场,生死边缘的险境,以及同甘共苦的战友们。

他深深知道,如果没有同志们并肩作战舍生忘死,如果没有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一往无前的支持,今天的胜利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站在这里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更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新生活的期盼,对民族独立的渴望,胸怀这样的情感,贺炳炎不禁眼圈通红。

仪式结束后,贺龙立即赶到贺炳炎暂住的地方,想要第一个向这位志同道合的战友表示祝贺。

一见到贺龙,贺炳炎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紧紧拥抱贺龙痛哭流涕。



贺龙也沉默地拥抱贺炳炎,重重地拍打他的后背,像父亲一样安慰儿子,20年风霜同甘共苦的革命友谊,此刻全部化作两人紧紧相拥的肢体语言。

他们都深知,新中国的誓言已经兑现,但保家卫国的使命还远未完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将继续并肩战斗,完成先烈们的遗志。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继续关心培养贺炳炎,在部队整编时,他举荐贺炳炎担任了某重要职务,每当贺炳炎遇到工作困难,总会去请教贺龙意见。

贺龙也像父亲一样,耐心倾听贺炳炎的汇报,给予指点,再三嘱咐他要保重身体,不要过于操劳。

1960年,贺炳炎因病不幸英年早逝,年仅47岁,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贺龙痛不欲生。



他亲自为贺炳炎写下“卓越功勋传千秋,革命精神永长存”的挽联,以表哀思之情,虽然生死已在天命,但两人的革命友谊,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

结语:

贺龙和贺炳炎的革命故事,折射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正是有了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奉献,新中国才得以在风雨如晦的环境中诞生。

作为老一辈革命者,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反抗外侮、争取独立的壮丽史诗,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不忘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我们仍然要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和平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危机。

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也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

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牢记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实实在在努力工作,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