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潇洒的人?有人会说是李白,他写的诗歌浪漫大气,酒后还敢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有人说是苏轼,每一次被贬官他都安之若素,没有自怨自艾。但是,李白也有穷困潦倒、寄人篱下、千里求官的经历,苏轼如果真的不在意,也不会写《寒食帖》以寄哀思。
相比于这两位,明代的徐霞客才真正称得上“最潇洒”。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结尾写道:“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徐霞客,本名弘祖,字振声,号霞客,万历十五年(1587年)生于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一户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慧好学,饱读诗书。其父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更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是醉心于游山玩水、诗文书画。
在父亲的影响下,徐霞客也开始钟情于地经图志,并立志“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十五岁时,徐霞客参加童子试落第,这更坚定了他云游四海的志向。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一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开始了三十余年的“探险”。
徐霞客将沿途经历、山河大川等详细记录,最终凝结成一本《徐霞客游记》,此作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且文辞华美,被誉为地理学和文学上的“双绝之作”。另一方面,由于它太过出名,以至于掩盖了徐霞客其他领域的成就,比如书法。
徐霞客幼年习字,远则二王、近学文徵明、祝枝山等,游历期间,他参观了各地的刻石、碑版,书艺更是突飞猛进,取百家之长、融碑帖之妙,化为己用,如论笔法基础之雄浑、作品气韵之超然,丝毫不逊于董其昌了。
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着徐霞客唯一确认无误的书法真迹——《赠鸡足山僧妙行》。此作为一件楷书草稿,共13行、150余字。他曾在崇祯十一年、十二年两次下榻悉檀寺,《赠鸡足山僧妙行》正完成于此时,也可看作徐霞客临终之前的书法。
此作用笔挺拔秀润、隽永潇洒,明显取法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等人风格。尖锋起笔,中锋、侧锋并用,笔画挺拔瘦硬,提按有致,棱角分明。转折处方圆并用,圭角外显,锋芒毕露。结字紧结欹侧,俯仰有致,大小错落。章法疏密有致,一派自然挥洒之气。
徐霞客的字既有法度,又不拘泥其中,与其人极为相似,气韵、笔法堪为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