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代的“书法帝王”,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盖章狂魔”乾隆,乾隆对于书法的痴迷程度,后世可谓有目共睹,见到古人真迹,就挪不动目光,在卷内加盖印章,撰写诸多的题跋,可惜他的书法水平不高,破坏古人的典雅气息,被后世戏称为“狗皮膏药”。
其实,清朝痴迷书法的帝王,不仅有乾隆一位,康熙和雍正,也十分推崇书法,而且他们的实力,远远超过乾隆,甚至康熙的水平,足以吊打乾隆,赵孟頫重生也不是对手,乃是清代书法“最优秀”的帝王,跟唐太宗一样,每位帝王,都有自己最爱的书法家,康熙最喜的就是“赵董”之风,尤其痴迷董其昌的字迹。
据说他当时,将董其昌的“海内真迹,搜访殆尽”,对其书法赞赏有加,曾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康熙痴迷其字,自然学习他的字帖,尽得神韵和美感,力图达到评价所言的境界。
相比“董字”娇小婉转的势态,康熙时而题匾,字迹更显凝厚、浓重,首先我们看楷书,最著名的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起笔藏锋,收笔顿挫,长横粗细变化富有韵律,转折处方圆并用,为了凸显经书的风韵,造势偏小,但是留白舒朗,透出魏晋风骨的清逸,以及皇家华贵气象。
行书比楷书更显优美,欣赏《柳条边望月诗轴》《行书五绝诗轴》等,笔意流畅如行云流水,章法疏密有致,既承袭董其昌的秀逸,又融入帝王特有的雄健,尤其是篇幅巨大的作品,厚重圆润,雍容中正,仔细品味,还有天真率性、意在笔先的风格,似乎蕴含晋唐气貌。
康熙时常创作书法,甚至“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日不练字”,空闲和时候,还专门制作法帖,将其送给大臣,史籍记载:“今上政事之暇,勤于翰墨。内外大小臣工,家有御书,大而匾额、堂幅、楹帖,小而卷轴、斗方、册页以及纸扇,懋勤殿经手人照颁赐年月日一一编号籍记”。
帝王所写的字迹,笔法更加正统,气脉更加威武,这是书法家所无法企及的,就像康熙作品,如今深得大众青睐,近几年,他的传世作品,在拍卖市场,频频竞得高价,所写《朱子诗》卖出2300万,行书《枫桥夜泊》,达成以460万的成交价,御笔款满文书法立轴,也在2025年3月,估出超过1~3万的价格。
您对康熙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