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50年的寒冬,为救一名重伤的八路军政委,19岁的梁思颖不得不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假扮夫妻。
那一夜的抉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33年后,当这位已成为将军的男人找到她时,提出的两个要求,让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这是一个关于信念、勇气与守候的故事,更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见证。
01
寒风呼啸的夜晚,梁思颖望着堂屋的老式挂钟,指针已经指向深夜十一点。屋外的北风呼啸而过,不时发出凄厉的声响,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她的父亲单正义还在药房整理着今天抓药的余料,炉火映红了他布满皱纹的脸庞。
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他仍然在认真地将各种草药分门别类地收好。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那敲门声既急切又克制,显然来者并不想惊动四邻。梁思颖的心猛地一跳,这个时候会是谁?
"谁啊?这么晚了!"单正义皱着眉头,放下手中的药材。他示意女儿躲到里屋,自己则小心翼翼地走向大门。
梁思颖却不肯躲藏,执意要跟在父亲身后。她连忙拿起油灯,昏黄的灯光在墙上投下摇曳的人影。
门外传来焦急的声音:"老乡,求求你开门,我们有重伤员!现在到处都是敌人,只有您能救救我们的政委了!"声音中带着几分哀求,又透着几分压抑的痛楚。
单正义和梁思颖对视一眼。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收留伤员意味着整个家庭都将置于危险之中。
但作为一名医者,救死扶伤是天职,更何况这是在为抗日救国出力。单正义深吸一口气,终究还是打开了门闩。
门一开,凛冽的寒风夹杂着零星的雪花扑面而来。三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踉跄着闯入门内,其中两人搀扶着一个已经失去知觉的同伴。
借着昏暗的灯光,梁思颖看到他们身上都穿着八路军的军装,但已经沾满了泥土和血迹。受伤的那个人脸色苍白如纸,胸前的军装已经被鲜血浸透。
"快进来!"单正义顾不得多想,赶紧将他们让进屋内。张子明和吴德华小心翼翼地把重伤的廖明远放在堂屋的长凳上,鲜血很快染红了木板。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梁思颖强忍着不适,连忙找来干净的布条。
"廖政委中了敌人的子弹,伤得很重。"张子明气喘吁吁地说,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我们已经躲藏了一整天,听说单大夫医术高明,特地找来求救。再不及时救治,恐怕就来不及了。"
单正义二话不说,立刻开始查看伤势。只见廖明远胸前有一处枪伤,子弹打穿了肺部,情况十分危急。
血液不断从伤口涌出,他的呼吸也变得越来越微弱。单正义的眉头紧紧皱起:"伤得很重,必须马上手术取出子弹,否则活不过今晚!"
他转身对女儿说:"思颖,去准备药材和纱布,就按照我平时教你的那些。还有,把你娘留下的银针也拿来。"
梁思颖点点头,快速跑向药房。她虽然年轻,但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学医,对各种药材都十分熟悉。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了凌乱的脚步声和呐喊声,还伴随着模糊的枪声。张子明和吴德华的脸色顿时变得更加凝重。
他们对视一眼,似乎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
"敌人追来了!"张子明咬着牙说,"我们必须立即离开,引开他们。否则一旦被发现,不仅廖政委会有危险,还会连累你们全家。"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交给单正义:"这是我们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就当是医药费了。"
单正义连忙推辞:"救人要紧,钱的事情以后再说。"
吴德华严肃地说:"单大夫,廖政委就拜托您了!等战事结束,我们一定会回来。"说完,两名战士快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屋内只剩下单正义、梁思颖和昏迷不醒的廖明远。父女俩来不及多想,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救治。
单正义凭借多年的医术经验,小心翼翼地为廖明远取出了子弹,又用银针封住了几处大穴位止血。
梁思颖在一旁认真地配合着,递送药材、准备热水,忙得不可开交。
经过一番紧张的手术,总算取出了子弹,但病人仍然昏迷不醒。
单正义用银针进行了封穴止血,又开了一副药,让梁思颖煎好后一点一点地喂给伤者。
整个过程中,廖明远始终紧闭着双眼,偶尔发出几声痛苦的呻吟。
02
外面的喊声越来越近,显然敌人正在挨家挨户地搜查。枪声、叫骂声和哭喊声不断传来,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梁思颖的心跳得厉害,她知道一旦被敌人发现家中藏有八路军的政委,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梁思颖突然灵机一动:"爹,我有个主意。与其遮遮掩掩,不如让我假扮他的妻子!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家里有个重伤的男人。"
单正义震惊地看着女儿:"这太危险了!你才十九岁,万一被敌人识破..."话没说完,就被梁思颖打断了。
"没时间多想了。"梁思颖一边说,一边快速收拾着现场,"您就说他是您的女婿,因为得了麻风病才住在我们家养病。麻风病是人人都怕的,敌人一定不敢仔细检查。"
单正义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一时间百感交集。他的女儿什么时候长大了?居然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但现在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寄希望于这个冒险的计策。
梁思颖动作麻利地收拾着屋子,将手术时用过的纱布和药材都仔细处理掉,又找来一些治疗麻风病的药材摆在明显的位置。
她甚至特意在房间里放了一些夫妻日常用的物件,让这个谎言显得更加可信。
很快,粗暴的敲门声再次响起。
一队荷枪实弹的敌军闯入院子,为首的军官手持手枪,傲慢地环视四周。
单正义强装镇定地开了门,那军官立刻冷声喝问:"有没有看见可疑的人?有人报告说有八路军的人躲在这附近!"
梁思颖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躲在父亲身后。单正义镇定地回答:"家里只有我和女儿,还有患麻风病的女婿。我们整天都在家里照顾病人,没有看见什么可疑的人。"
"麻风病?"敌军军官的脸色顿时大变,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在哪里?"
梁思颖这时怯生生地走上前来:"就在里屋,这位长官千万别进去,会传染的。我丈夫得了这病已经半年多了,整天发烧,身上都烂得不成样子..."她说着说着,还抹起了眼泪。
军官听到"麻风病"三个字,脸色更加难看。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带着士兵匆忙离开了。
直到脚步声彻底消失,父女俩才长出了一口气。这场危机暂时化解了,但更大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从那天起,梁思颖就真的像照顾丈夫一般悉心照料着廖明远。白天,她要装作贤惠的妻子在院子里晾晒衣物,让邻居们看见;晚上,她则要细心地为伤者换药、擦身,煎药熬汤。
单正义看在眼里,既心疼又自豪。他的女儿不仅继承了他的医术,更继承了他的仁心。
随着时间推移,廖明远的伤势渐渐好转,也开始恢复了意识。
在朦胧中,他时常能感觉到一个温柔的身影在身边忙碌,轻柔的脚步声,还有那熟悉的药香。他知道自己能活下来,全靠这户人家的救命之恩。
然而好景不长,战事愈发紧张。敌人开始在村子里部署更多的哨点,搜查也越来越频繁。
03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已经基本康复的廖明远不得不离开。
临别时,他深深地看着梁思颖:"等打完仗,我一定会回来找你们。这份救命之恩,我永生难忘。"
梁思颖听着这话,心中却五味杂陈。这一个多月的相处,她早已把廖明远当作了真正的家人。
虽然明知道这场"婚姻"只是权宜之计,但此时此刻,她还是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
廖明远走后不久,战火开始蔓延到这个偏僻的山村。单家被迫离开家园,和其他村民一起踏上了逃难的道路。
在颠沛流离的途中,单正义因劳累过度加上旧疾复发,不幸去世。梁思颖强忍悲痛,将父亲安葬后,只身一人在异乡讨生活。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压垮这个倔强的姑娘。她凭借着父亲传授的医术,在一个小镇上开了一个小小的医馆,过着清贫但充实的生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就会想起那段特殊的经历,想起那个她曾经假扮妻子的八路军政委,不知他现在是否平安,是否还记得当年的承诺。
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十三年过去了。这些年里,廖明远从未放弃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很快就晋升为将军,但他始终惦记着那对恩人父女。
他派人多方打听,翻遍了各地的户籍资料,终于在1983年找到了依然独居的梁思颖。
重逢的场景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两鬓斑白的将军竟然在见到梁思颖的第一眼就落下了热泪。
昔日的青涩女孩也已年过半百,岁月在她清秀的面庞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那双眼睛依然如当年一般清澈动人。
"这些年,我找遍了大江南北。"廖明远哽咽着说,"今天,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让随行人员都退下,然后郑重其事地说:"我有两个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