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两个大棚6万只肉鸡,两名工人通过手机小程序“智能管家”直连鸡舍控制系统,就能轻松实现温度调节、精准喂食、通风换气以及报警等操作。这是河南省禹州市浅井镇马沟村牧达养殖基地的智能化场景。
“我们将工业理念植入农业生产,鸡舍采用三层立体笼架,每栋鸡舍配备自动喂料线、风机水帘降温系统和粪便传送系统,1名工人便能轻松管理一栋拥有3万多只鸡的鸡舍,涵盖从鸡苗到出栏的‘全生命周期’,而且肉鸡仅需40天就能出栏,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禹州市牧达养殖公司负责人党卓胆说道。
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党卓胆在肉鸡养殖时利用最新“智能化”技术,在鸡舍统一配备一体化、智能化环控系统和自动化投喂设施,为肉鸡提供舒适稳定的生长环境。同时,为确保科学饲养和有效防疫,党卓胆还专门聘请了来自三门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据党卓胆介绍,牧达养殖打造的智能化肉鸡养殖项目占地18000平方米,一期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四个养殖大棚,目前已有2个养殖大棚投入使用。18天前投放的6万多只鸡苗如今已长至1斤多重,长势喜人。而二期项目计划再建五个大棚,届时总投资可达2000万元。待两期9个养殖大棚全部投产后,年出栏量将高达150万只,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
牧达养殖的智能化模式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活力,还带来了诸多附加效益,为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产出的鸡粪成为附近种植大户眼中的抢手货。经过发酵处理,这些鸡粪摇身一变成为优质的农家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如今,在浅井镇,像党卓胆这样的“新农人”带来的智能化农业技术正成为全镇养殖业升级的强大动力。全镇260家养殖主体涵盖肉(蛋)鸡、肉牛、兔、羊、生猪等多元业态,传统养殖在科技的助力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书写着这座山区小镇的共富新故事。(田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