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落下帷幕。大会一年一度,每年都有惊喜,今年却相当不同。

从一到无穷,粮食安全与一粒种子息息相关。在AI时代,当智慧育种触手可及,当逆全球化浪潮翻涌,中国种业的明天会是怎样的?

李家洋院士认为,智能品种智造是未来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育种5.0时代,育成的品种要智能、育种的技术手段也要智能。“智能品种智造,一定能在未来10年至20年内实现。”

真正的答案留给了未来世界,但种子大会本身,就像是一个预告片,引领着广大种业人思索、感受,并付诸行动。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航拍 资料图

种业处于怎样的时代

种铸基石、种为农先、一粒良种重千钧……种子充满希望,也总被寄托期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在精准把握国内外种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种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

种业发展的重要程度前所未有。

中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口粮基本安全,但若考虑到肉蛋奶等食物消费及饲料进口,中国的食物自给率将降至65%以下(肉类进口也换算成粮食,按所需耕地面积算)。

当前,多种农产品价格正处于下行周期,供需失衡、价格疲软、贸易不振带来持续考验。如何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抢占市场?种业作为第一产业中的“高精尖”,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富矿”,更需加强挖掘、培育。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种业创新注入了新动力,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新任务。”农业农村部种业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指出,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瞄准世界科学竞争前沿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加快突破种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回顾中国种业的发展历史,从“四自一辅”到“四化一供”,从2000年种业市场化到2011年现代种业建设,在2021年迎来了种业振兴的新时代。

从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可见,2021年强调“打好种业翻身仗”,对种业振兴五大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2022年“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2023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2024年“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2025年则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与此同时,国家、地方纷纷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在种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种企扶优、基地建设、市场净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前所未有。

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 继2021年“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部署后,时隔4年,“南繁硅谷”再次写入一号文件。

由“加快建设”到“发挥作用”,标志着由南繁硅谷由建设阶段转向功能释放阶段,成为国家种业科技创新攻关的核心平台。

当下,海南正从优化软硬件等多层面入手,汇聚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效,助推南繁硅谷建设成型起势,为种业振兴奉献海南智慧、扛起海南担当。


海南南繁基地航拍

这场会带来了什么?

坚持“中国种业振兴 南繁硅谷崛起”主题,种子大会自2021年落地三亚,连续五年举办,打造中国种业界的群英大会、博览大会、共享大会、引领大会,打造向世界展示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成果的大会。

“有料”才是硬实力。今年大会举办了1个主论坛、3个分论坛和9个专题活动,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和“好吃品种”评选活动,规模大、阵容强、内容新、氛围好的特点鲜明。


这里有思想的碰撞。李家洋、陈晓亚、谢华安、韩斌、万建民、钱前、胡培松、陈松林等多位院士,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李登海、谢华安、程相文,国际种子联盟(ISF)秘书长Michael Keller、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理事会主席崔野韩、亚太种子协会(APSA)秘书长Francine Sayoc等有关领导和国际代表超2000人出席大会。

专家报告反响好,大会专家建言的讲堂效应强。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今年大会的报告主题更加明确,报告内容更加新颖,报告方式更加多样。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王祺扬在致辞中指出,大会汇聚政产学研用资源,推动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的南繁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谢华安院士对大会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大会进一步增强对行业的凝聚力、对会员的感召力、对社会的影响力。

这里有活力的展示。今年展示的作物品类多,田间展示260多家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提供的2094个农作物新品种,涵盖玉米、水稻、各种瓜菜及杂粮等作物。 隆平高科、河北众人信、中种集团、荃银高科、雪川农业、登海种业、南繁种业集团、兆和种业、一知咨询、APSA等种企及相关单位展示了AI育种、种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农业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和自走式植物表型车等智能装备。 此外,还有种子技术、农用物资、农机装备的展示。




这里有政策的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等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分别解读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司法案例、生物技术产业化、种业企业发展、品种管理、市场监管和涉及种业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相关政策和法律。 内容新鲜,分析系统,解读权威。

这里有信息的发布。大会信息发布的窗口效应更强。 大会发布了“2024 年中国种业十件大事”、“2024 年寻找玉米高产品种”、2025 生物育种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等,为 2024 年获得 AAA 信用等级的企业颁发牌匾,发布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成果并组织交流对接,发布《种业仲裁规则》,解读海关支持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便利引进政策,发布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最新进展,解读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发布2025年北京大学种业青年领军人才研修班信息。


这里有路径的探索。大会内容突出生物育种技术应用产业化与企业发展,突出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突出种业新质生产力与金融赋能,突出人工智能在种业上的应用。

AI重构世界,也在重构种业。智慧育种方兴未艾,在会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提出了育种“5.0时代”即智能培育出智能品种的思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院副院长李慧慧提出了加快“经验驱动的传统育种”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育种”的设想。 这些最新的思路和设想展现了世界种业发展的科技前沿和中国种业振兴的未来趋势。



这里有精神的传承。南繁人物薪火相传,南繁精神永续火种。谢华安、程相文等一批老南繁人每年都参加大会,既是他们对大会的高度肯定,更是他们对南繁事业的情有独钟。谢华安院士在观看了《南繁!南繁!》大会宣传片后表示,作为一位中国种业界的老南繁人,南繁有些情景历历在目,感慨万千,种业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辉映南繁大地。

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讲述的著名西甜瓜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的南繁故事使与会人员深受激励,大会向吴明珠院士献花(由 吴明珠院士的儿子杨夏代表接受献花)的情景感人至深。

如何迈向种业振兴?

本届大会由三亚市人民政府、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协办。政产学研用合力,为种业振兴探路蓄力。

创新提升种子“含金量”。为种子立“芯”是广大种业人的使命。 目前我国的粮食单产较1949年增长了4倍多,但自新世纪以来,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增幅显著降低,甚至徘徊不前。

会上,智能育种、高蛋白玉米、高辅酶Q10水稻等热词引发关注,当智慧育种落进现实,种子的“含金量”也将不断提升。 从种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应用生物育种技术后,大豆、玉米种子价值能实现翻番。从农业生产的价值成本看, 中国的玉米种植成本高于美国等玉米主产国,农药化肥、土地流转等成本更高,单产提升也亟待种业创新赋能增值。


提升市场主体“能见度”。随着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开展企业扶优行动,种业企业发展站在了新起点。强者更强,种业龙头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在国有资本、社会金融资本支持,兼并重组优异资源,向更大更强发展步伐加快。优者更优,国家、省级种业阵型企业获得更多扶持,不同作物、特色、专业的种子企业和专业化平台脱颖而出。

会上,企业站“C位”,它们不仅是参会参展者,还是内容的策划组织者,作报告、组织专题活动,以主角姿态“秀风采”“展实力”。海南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揭榜挂帅项目、举办高质量发展合作推介会。 在会上揭牌成立的南繁种业集团,作为南繁硅谷建设的新生力量崭露头角。 隆平高科组织举办“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价值: 中国种业的投资机遇论坛”。 大北农集团总裁宋维平剖析当前种业形势,提出未来应对措施等。 企业参与度更高,企业声音更响亮。




推进产业发展“全链条”。全产业链发展是做强做大一粒种子的必然关键。 以种子为抓手,为种植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以市场端需求选育品种,打通产品开发产业链,生物技术的应用也要求种子企业向生产服务延伸。

大会期间举行了20多项合作签约,包括科研单位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中国种子协会与国际种子联盟和云南省种业协会与新疆种业协会等多个国内外主体之间相互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启合作新程。

合作项目成色十足,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中信农业、隆平高科达成三方战略合作,聚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生物育种核心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领域,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链条式国际一流种业科技创新平台。 隆平高科与深圳开鸿数字公司开展合资成立签约,共同成立隆平开鸿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种业“芯片”与“开源鸿蒙操作系统”进行完美适配,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农业开源鸿蒙操作系统。 海南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拿出1亿元面向全球揭榜挂帅生物育种与种质创新、热带高效农业与智慧农业、特色畜禽水产养殖与疫病防控、食品加工与功能食品开发等领域的27个项目,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田间品种展示现场 资料图


大会举行“好吃西甜瓜”“好吃玉米”“好吃南瓜”“好吃番茄”评选,让好吃品种走进千家万户,助力海南本土农业发展。

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去”。全球合作是必然的,也是广阔的。种业的本质是全球资源共享,通力合作,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和需求。深化国际合作,让更多优质种子惠及更广泛人群是全球种业界共识。

近年来,我国种子国际贸易日趋活跃,农作物种子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 部分企业利用我国种子生产优势,建立国际种子生产基地。 利用我国育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到国外建立科研、生产基地。 利用我国技术、资源、信息、设备研发优势,发展国际技术贸易。

本届大会, 国际种子联盟(ISF)、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亚太种子协会(APSA)三大国际种业组织齐聚,来自荷兰、巴西、阿根廷、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嘉宾参会。

国际种子联盟(ISF)主席Michael Keller期待与中国种业界深化战略协作,持续加强种质资源交换、育种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种业营销服务及国际种子贸易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海南三亚的春天是丰收的, 在这里召开的种子大会,总能创造出无数专属于种业人的记忆。

这场国家级盛会为种子而开。 种子生生不息,从一到无穷。 盛会欣欣向荣,从三亚到世界。

种业人,明年见!

作者 丨农财君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