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3月30日电 题:山东:黄河岸畔奏响农业“春日进行曲”

  新华社记者刘铮

  “春雨贵如油,前些天的雨来得正是时候,土壤墒情好,麦苗长得更壮实了。”说话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左营镇种粮大户王斌蹲下身,查看麦苗、墒情,对丰收充满了信心。

  王斌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今年种了3000多亩小麦,预计亩产能达到700公斤。”他说,近年来他不仅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还采用无人机巡田、智能监测等新技术,实现了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靠科技吃饭,效率高多了!”

  黄河岸边,不仅传统种植焕发新生,更催生出生态养殖、农旅融合等多元业态,吸引越来越多的“归雁”返乡创业。

  今年23岁的张旷源正是其中一员。几年前,在外打工的他回到家乡菏泽市东明县,在沙窝镇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养起了黄河鲤鱼,准备在特色养殖业上大展拳脚。“老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回来搞特色养殖,这个方向错不了。”张旷源说。

  走进养殖场,一尾尾金鳞赤尾、活蹦乱跳的黄河鲤鱼在阳光下闪着光芒。“我们养殖的黄河鲤品种优良,不仅体态美,肉质也鲜美细腻,根本不愁卖。”张旷源说,目前公司打造的黄河鲤鱼循环养殖基地占地约1200亩,已经投放约14万尾鱼苗。

  水中鲤鱼满塘,岸边果园也一片繁忙。眼下正值大棚葡萄管理关键期,在菏泽市郓城县黄集镇曹洼精品葡萄采摘园内,工人们正在对葡萄树进行修剪、拉枝等管护工作。走进葡萄园区,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株株葡萄秧萌芽展叶,串串嫩绿的果实圆润。一位正在劳作的果农说:“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家,又不耽误自家田里的农活,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在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的广袤田野上,3万亩育种基地内绿意盎然,山东盛禾种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耿洁穿梭田间,指导种植大户科学灌溉、精准施肥。作为黄河滩区迁建后的重要产业布局,孝里街道5.6万亩滩区耕地中已有3.1万亩实现规模化育种合作,亩均增收约150元。

  从智慧农田到生态养殖,从农旅融合到集约经营,黄河岸畔的“春日进行曲”正澎湃奏响。站在黄河岸边的田野上,王斌望着成片的麦田,眼中满是希望:“只要肯干,一定能有更大收获!”(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