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我们接着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更重新塑造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可为什么工业革命在18世纪的英国点燃了熊熊烈火,却没能在同样经济繁荣的中国、印度或西班牙引发类似的巨变?究竟是技术发明的运气使然,还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制度奥秘?

今天的内容就聚焦于这个问题。

1.点燃技术革新的火花

工业革命的故事乍一看像是一个技术革新的传奇。从蒸汽机到纺织机,这些机械设备改变了生产的速度与规模。然而,仅靠技术本身显然无法解释英国的成功。要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出现得更早,但却未曾引爆类似的社会转型。而印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手工业传统,为什么没有成为工业革命的温床?

显然,技术不是答案的全部。

很多人一提起工业革命,可能立刻想到瓦特改良蒸汽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这些名字几乎成了工业革命的代名词。再加上全球贸易的拓展,许多人认为市场扩张和技术革新共同驱动了英国的经济腾飞。这种认知并不完全错误,但它忽略了一个更核心的变量:制度。

英国的成功密码,归根结底就在于它的制度优势。1688年的光荣革命不仅让英国避免了欧洲大陆式的王权专制,更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宪政基础。这一转折点的重要性在于,它通过限制君权、扩大议会权力,重新定义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从此,个人的产权和商业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创新者不再害怕“皇帝的一声令下”会让自己的成果化为乌有。

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创立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金融支持,为市场注入了信任。英国的企业家们可以依靠这套金融体系获得长期资本支持,而不是像西班牙殖民地那样,只盯着掠夺的短期收益。这种稳定的经济基础,为工业革命的大爆发埋下了伏笔。

议会掌握财政大权,权力不再集中于君主,而是由议会和国王共享。这种权力的分散让精英阶层无法随意剥夺普通人的经济权利,打破了集权对经济的掣肘,创造了一个竞争、公平的市场环境。1775年,瓦特为改良蒸汽机申请了专利,获得了来自议会的长期保护。有了这样的法律保障,瓦特才得以专心改良技术,并将蒸汽机推向市场。可见,技术的突破需要一个能够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说到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制度就像一棵树的根,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高。那么,没有这种制度保障的国家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两个鲜明的对比——西班牙和清代的中国。

2.西班牙和清代中国的教训

先说西班牙。

大航海时代,这个国家是当时欧洲的“顶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迅速通过殖民掠夺获取了大量黄金白银。16世纪,这些财富让西班牙一跃成为欧洲经济强国。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金银如潮水般涌入,这个国家反而迅速陷入了衰退。

问题出在哪里?《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指出,西班牙当时实行的是一种典型的榨取性制度。殖民地经济的本质是剥削——通过掠夺资源和强迫劳工,维持母国的繁荣。但这种模式无法刺激社会内部的创新和改革。君主和贵族占据了绝大部分财富,普通人却被挤压在社会底层,既没有经济自由,也无法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升。大量的金银最终不是用来投资教育、基础设施或科技创新,而是被挥霍在奢华的宫廷生活和无尽的战争中。简单来说,财富带来的不是增长,而是腐败、浪费和社会的停滞。

再来看清代的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