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南昌市某繁华商业区的清晨,
王桂花像往常一样凌晨三点起床,准备她的招牌早点。
十三年来,这位58岁的江西大妈与城管上演了无数次"猫鼠游戏"。
"桂花,你就别跟我们较劲了,规定就是规定。"
城管队长老李又一次站在她的摊位前。"
老李,我就做完这几单,好不好?"桂花低声恳求着,
眼里却透着不服输的倔强。。
01
清晨三点,南昌市繁华商业区的街道还沉浸在一片寂静中。王桂花已经睁开了双眼,她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隔壁租户。这是她十三年来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
这位五十八岁的江西大妈,脸上的皱纹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一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她麻利地洗漱完毕,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先是和面、发面,接着准备各种配料:葱花、榨菜丝、辣椒油、芝麻酱……每一样都按照固定的顺序摆放整齐。
"桂花嫂子,今天又是第一个到啊!"隔壁卖水果的老张推着三轮车从巷口出现。
"老早班车就是这样,先到先得嘛。"桂花笑着回应,露出略显疲惫但真诚的笑容。
巷子里逐渐热闹起来,各路小摊贩陆续出现。桂花的摊位地点很讲究,位于商业区与居民区的交界处,既有上班族经过,又有老住户捧场。她的小推车上写着"桂花早点"四个字,虽然褪色,但依然醒目。
凌晨四点半,豆浆的香气已经弥漫开来。桂花的招牌早点有三样:南昌特色的米粉粑、酥脆的油条和香浓的现磨豆浆。多年来,不少顾客专程为她的早点而来。
"桂花姐,老规矩,一份米粉粑,一根油条,一杯豆浆!"一位穿着西装的年轻人匆匆赶来,这是附近银行的小刘,已经是三年的老主顾了。
"来啦!你今天有点晚啊,会不会迟到?"桂花一边麻利地装好早点,一边关切地问道。
"没事,我今天上午有个重要会议,提前去准备一下。你家的早点我可离不开,别家的吃不惯。"小刘接过早餐,熟练地递过十元钱。
"慢点吃,别噎着。"桂花接过钱,习惯性地叮嘱了一句。
早晨六点到八点是最繁忙的时段,桂花的摊位前排起了小队伍。她的动作利落而准确,从未出错过一个订单。每一份食物都热气腾腾、分量十足,价格却十分亲民。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周围开了不少连锁早餐店,她的生意依然红火。
"桂花,今天这油条特别香啊!"一位白发老人赞叹道,他是附近小区的退休教师,每天必来买一份早点。
"老吴,你这话天天说,我这配方十多年没变过呢!"桂花笑着回应,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露出一丝自豪。
就在这温馨的时刻,街道尽头出现了几个身着制服的身影。桂花的笑容瞬间凝固,她迅速收起脸上的轻松,变得警觉起来。
"城管来了!大家快点!"有人低声提醒。
街上的气氛骤然紧张,几个摊贩已经开始收摊。而桂花只是加快了手中的动作,继续为排队的顾客服务。
"王桂花,又是你!昨天才警告过,今天又来!"城管队长老李大步走来,脸上写满了不悦。
"老李,我这就收,再给我十分钟行不行?这些顾客都等着呢。"桂花低声请求道。
"规定就是规定,无证经营,占用公共道路,影响市容市貌,这些你都不知道吗?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老李皱着眉头,语气严厉。
周围的顾客纷纷为桂花说话:"城管同志,就让她把这波客人服务完吧,我们都赶时间上班呢。"
"就是啊,桂花嫂子的摊位很干净,从不乱扔垃圾。"
老李面对众多顾客,稍微犹豫了一下:"行,十分钟,一分钟都不能多。其他人也一样!"
桂花感激地点点头,加快了手上的动作。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上演,有时候运气好,城管来得晚一些;有时候运气不好,刚摆好摊就被赶走。
十分钟后,桂花开始收拾摊位。老李站在一旁监督,时不时催促:"快点,别磨蹭。"
"老李,我们认识这么多年了,能不能通融一下?我就靠这个养家糊口啊。"桂花一边收摊一边低声说道。
"我也是执行公务,上面查得严,你也知道现在创建文明城市,这些流动摊点都不允许。"老李的语气虽然严厉,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复杂。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我这把年纪了,找不到其他工作,总不能饿死吧?"桂花的声音带着无奈。
"申请固定摊位啊,有营业执照,有卫生许可证,那就合法了。"
"你知道申请那些要多少钱吗?光租金我就付不起,更别说那些证件费用了。"桂花摇摇头,"算了,不说了,我收就是了。"
这时,一个城管队员走过来,对老李说:"队长,上面要求严查这片区域,说是有领导要来视察。"
老李点点头,转向桂花:"听到了吧?这次是真的严,你这两天最好别来了,等风头过了再说。"
"不来?那我吃什么?房租怎么交?"桂花难以置信地问道。
"这我管不了,规定就是规定。"老李说完,转身去检查其他摊位。
桂花站在那里,望着自己简陋的小推车,眼中充满了无奈。这十三年来,她与城管之间的"猫鼠游戏"从未停止过。有时候,她不得不在凌晨两点就出门,找一个隐蔽的地点摆摊;有时候,她会与其他摊贩互相警戒,轮流放风;更多时候,她只能接受被罚款、没收工具的命运。
推着车离开时,桂花的背影显得有些佝偻。十三年前,当她刚开始摆摊时,她的丈夫刚因病去世不久,留下她和正在读高中的儿子王小强。为了供儿子读书,她从老家江西抚州来到省会南昌,开始了摆摊生涯。
起初,她什么都不会做,只能卖些简单的包子、馒头。经过几年摸索,她渐渐掌握了南昌本地人喜欢的口味,特别是米粉粑的做法,成了她的招牌。
回到租住的小区,桂花推着车穿过狭窄的小巷,来到一栋老旧居民楼前。她的家在五楼,没有电梯。每天,她都要将推车锁在楼下的杂物间,然后徒手将剩余的食材和工具提上楼。
推开房门,二十多平米的单间映入眼帘。一张单人床,一个简易衣柜,一张小桌子和两把椅子,就是全部的家具。墙上贴着一张她与儿子的合影,那是十年前小强大学毕业时拍的。
桂花坐在床边,拿出手机,打开与儿子的聊天记录。最新一条是三天前小强发来的:"妈,我这边工作忙,过几天可能联系不上,您别担心。"
她轻轻叹了口气,回复:"知道了,你注意身体,别太累。"
放下手机,桂花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她这些年的积蓄。她小心翼翼地数了数,又放了回去。这些钱是她为小强准备的,希望有一天他能回来,过上更好的生活。
窗外,阳光照进房间,桂花望着窗外的高楼大厦,思绪飘向远方。她知道,明天,她还会在凌晨三点起床,继续这看似永无止境的奋斗。因为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总有人在等着她的早点,等着她的笑容,等着那份来自江西大妈的温暖与坚持。
而她不知道的是,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即将改变她平凡而艰辛的生活。
02
王桂花的一天从黎明开始,又在黄昏时结束。她推着小车回到家后,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傍晚的小区楼道里回荡着她沉重的脚步声,爬到五楼,汗水已经浸透了她的衣背。
"老刘,我回来了!"桂花气喘吁吁地推开门,屋内,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正坐在窗边看报纸。
老刘是她的邻居,也是老乡,独自一人在南昌打工,与桂花租住在同一栋老旧小区。两人互相照应,成了彼此在异乡的依靠。
"今天怎么这么早?"老刘放下报纸,疑惑地问道。
"又被城管赶了,说是最近要创建文明城市,领导要来检查,整治得特别严。"桂花放下推车,揉了揉酸痛的肩膀,"都说让我这两天别出摊了。"
"那这两天怎么办?"老刘皱起眉头。
"能怎么办?忍着呗。"桂花露出一抹苦笑,"我得趁这两天多做些准备,等风头过了再出去。"
屋内的陈设简单得几乎有些寒碜。靠墙摆放着一张单人床,床单虽然陈旧但干净整洁;墙角是一个小冰箱,上面放着电饭煲和电磁炉;窗台上摆着几盆绿植,是这个简陋空间里为数不多的生机。
"小强最近联系你了吗?"老刘问道,一边帮桂花倒了杯水。
"前几天发了个消息,说工作忙,可能这段时间联系不上。"桂花接过水杯,小口喝着,"这孩子,一到忙的时候就不管自己,跟他爸一个样。"
老刘点点头:"你儿子有出息,出国这么多年,在国外那个什么公司做得不错吧?"
"他说是什么科技公司,具体做什么我也不太懂。"桂花眼中闪过一丝自豪,"就知道他每个月都按时给我打钱,让我别操心,安心养老。"
"那你还起早贪黑地摆摊干嘛?"老刘不解地问。
桂花摇摇头:"我这辈子没享过福,也不会享福。小强的钱我都存着,一分没动。他在国外挣钱也不容易,将来回来了,说不定要买房子、娶媳妇,那都是大花销。"
她走到床边,从床头柜的抽屉里取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叠叠整齐的钞票和几本存折。
"你看,这都是小强这些年寄回来的钱,一共快五十万了。"桂花轻声说道,眼神中充满期待,"我就盼着他早点回来,在南昌买套好房子,找个好姑娘,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老刘看着那一叠钱,叹了口气:"桂花,你这么辛苦,图的是什么呢?小强现在条件这么好,完全可以养你享清福了。"
"我这人闲不住,再说了,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心里踏实。"桂花收起存折,继续说道,"小强十年前去国外,这么多年就回来过一次,还是三年前他爸的忌日。那时候他说等事业稳定了就接我过去,但我哪里适应国外的生活啊,还是南昌好,虽然城管天天追着跑。"
老刘笑了笑:"说起城管,那个老李是不是又找你麻烦了?"
"老李也是为难,上头查得严,他也没办法。"桂花叹了口气,"今天他还提醒我这两天别出摊,也算是照顾了。"
"唉,这些年你被城管追得像老鼠一样,罚了多少钱,没收了多少次工具,要是小强知道了,肯定心疼死了。"老刘感叹道。
桂花的目光暗淡下来:"我从没跟他说过这些事,每次视频聊天都说一切都好。他在国外有自己的生活,不用为我操心。"
"桂花,你啊,就是太要强了。"老刘摇摇头。
窗外,天色渐暗,霓虹灯开始在城市中闪烁。桂花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陷入了沉思。
"老刘,你说这城市是不是越来越不欢迎我们这样的人了?"她轻声问道。
"时代在变,城市在变,我们这些老人跟不上节奏了。"老刘叹了口气,"不过没关系,咱们能吃饱穿暖就行,别太计较。"
桂花点点头,转身开始准备明天的食材。虽然城管警告她不要出摊,但她还是习惯性地做好准备,毕竟十三年来,这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夜深了,老刘回到自己的房间。桂花坐在床边,拿出手机,翻看儿子的照片。十年前,王小强大学毕业时的意气风发;五年前,他在国外某公司前的自信微笑;三年前,他回来祭拜父亲时的成熟稳重。照片中,小强越来越有精英范儿,言谈举止也愈发国际化。
这是她最大的骄傲,也是她每天坚持的动力。
次日清晨,桂花依旧早早起床。她考虑再三,决定还是出去碰碰运气,或许可以找个偏僻点的地方摆一会儿,赚点口粮钱。
当她推着车刚走到小区门口,就看到几个摊贩匆匆跑回来。
"桂花姐,别出去了!今天城管特别严,几个街区都在清理!"一个年轻女孩气喘吁吁地说道。
"这么严?"桂花停下脚步,犹豫不决。
"可不是嘛,听说上面专门下了文件,要大力整治流动摊贩,美化城市环境。"另一个摊贩插话道,"我刚架好锅就被没收了,罚了五百块钱呢!"
桂花咬了咬牙:"那我去远一点的地方看看,黄家湖那边监管松一些。"
"你就别冒险了,城管今天跟下了决心似的,到处都是。"女孩劝道。
就在这时,桂花的手机响了。她拿出来一看,是一个陌生号码。
"喂,您好?"她小心翼翼地接起电话。
"是王桂花吗?我是城管大队的,昨天在江西路查到你的摊位。"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严肃的男声。
桂花心里一紧:"是我,请问有什么事吗?"
"这样,你现在来一趟城管大队,有些问题需要你当面解释一下。地址是行政中心二号楼三楼。"对方语气公事公办。
"我犯什么事了吗?"桂花紧张地问。
"来了就知道了,别耽误时间。"说完,对方便挂断了电话。
桂花站在那里,手足无措。周围的摊贩都投来同情的目光。
"桂花姐,要不我陪你去吧?"女孩主动提出。
"不用了,我自己去就行。"桂花摇摇头,把推车重新锁好,换了身干净衣服,朝城管大队走去。
一路上,她的心情忐忑不安。过去十三年,她确实没少被城管追赶、罚款,但从未被正式叫去问话。这次是怎么了?难道是因为她多次对抗执法?还是被举报了?
来到行政中心,桂花被传达室的保安拦下。
"找谁啊?"保安上下打量着她,语气不太友善。
"我找城管大队,他们让我来一趟。"桂花小声回答。
保安拿起电话,拨了个内线,简单说了几句后,递给她一张临时通行证:"二号楼三楼,左转走到头。"
桂花道了声谢,战战兢兢地走进大楼。电梯里,她的双手不停绞着衣角,心跳加速。
三楼城管大队办公室门口,桂花深吸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城管队长老李。
桂花推开门,发现办公室里坐着几个穿制服的城管,还有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像是领导。
"王桂花是吧?坐。"领导模样的人指了指面前的椅子。
桂花小心翼翼地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背挺得笔直。
"我是市容环境管理局张局长。"中年男子开口道,"最近我们接到多起关于江西路流动摊贩的投诉,说是影响市容市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经过排查,发现你在那边摆摊已经十多年了,是吗?"
"是的,张局长。"桂花低着头回答。
"依照《城市管理条例》,无证经营,占用公共空间,属于违法行为,你知道吗?"张局长继续问道。
"知道,但是……"桂花想解释,却被打断。
"没有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张局长语气严厉,"我们查过记录,你已经被处罚多次,却屡教不改。这次,我们准备对你处以一千元罚款,并没收全部摆摊工具。"
一千元!这对桂花来说是一笔巨款,几乎是她一周的收入。她感到一阵眩晕,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
"张局长,我知道我错了,但是我年纪大了,找不到其他工作,只能靠摆摊维持生计。"桂花声音颤抖,"能不能通融一下,我保证以后不在主要街道摆摊了。"
张局长脸色稍微缓和:"我理解你的难处,但规矩就是规矩。这样吧,罚款可以减免到五百元,但工具必须没收,而且你必须签订保证书,承诺不再无证经营。"
听到这个处理结果,桂花心里略微松了口气,但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没有了工具,她拿什么谋生?
"还有一点,"张局长补充道,"我们了解到你有个儿子在国外工作,条件应该不错。与其在这里辛苦摆摊,不如让儿子赡养你,安享晚年。"
这句话刺痛了桂花的自尊。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张局长,我儿子是有出息,但我不能靠他养活。我这辈子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从没伸手向人要过一分钱。"
张局长似乎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老妇人会如此倔强,愣了一下,随即恢复严肃:"好吧,这是你的选择。老李,让她交罚款,签保证书。"
老李点点头,站起身示意桂花跟他到隔壁办公室办手续。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制服的年轻女城管探头进来:"张局长,楼下有个人找王桂花,说是她儿子。"
桂花惊讶地抬起头:"小强?他不是在国外吗?"
张局长看了她一眼:"让他上来吧。"
几分钟后,办公室门再次打开。桂花转过头,看到一个身材高大、西装笔挺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正是她十年未见的儿子王小强。
"妈!"小强快步走到桂花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您没事吧?"
桂花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呆呆地看着儿子,眼中噙满泪水。她怎么也没想到,十年未归的儿子会在这样的时刻突然出现。
小强转向张局长,声音低沉而有力:"请问您是负责人吗?我妈妈犯了什么错,要被叫到这里来?"
张局长被小强身上的气场所震慑,语气不自觉地缓和了许多:"你好,我是市容环境管理局张志强。你母亲长期无证摆摊,多次被处罚后仍不改正,这次我们依法进行处理。"
小强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我明白了。我想了解一下,我母亲到底违反了哪条具体法规,处罚依据是什么?"
他的语气沉稳有力,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中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与桂花的局促形成鲜明对比。
张局长愣了一下,随即调整表情:"《城市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在城市主要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你母亲在江西路摆摊,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
小强微微点头:"我理解法律规定,但我想问的是,对于像我母亲这样的情况,政府有没有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划定临时摊位区域,或者提供低成本的固定经营场所?"
张局长被问住了,一时语塞。
小强继续道:"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地方政府应当为小商贩提供适当的经营空间,而不是一味取缔。我母亲十三年如一日在同一地点摆摊,说明那里确实有市场需求,服务了周边居民。这是不是应该纳入城市规划考量?"
办公室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微妙起来。城管们面面相觑,老李低头不语。张局长的表情也从严肃变为迟疑。
"你是学法律的?"张局长试探着问道。
小强摇摇头:"不是,但我关心母亲的处境。"他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张局长。
张局长接过名片,看了一眼,脸色顿时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