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1943 年深秋,江阴沦陷区被一层阴霾所笼罩,腐叶与硝烟混杂的气味弥漫在大街小巷。
22 岁的江抗情报员林晚舟,身姿轻盈却又神情紧张地蜷缩在茶馆阁楼的夹缝里。
她身着一袭素雅的旗袍,而旗袍下藏着的微型相机,此刻硌得她肋骨生疼。
透过地板的裂缝,林晚舟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楼下。
日军宪兵队长佐藤一郎正与伪政府秘书长相对而坐,气氛诡谲。
佐藤一郎身着笔挺的军装,脸上带着一抹阴鸷的笑容,手中的钢笔在报纸上勾画着铁路示意图,嘴里还不时吐出几句日语。
“三日后,‘樱花列车’将运送特殊物资经沪宁线......”佐藤的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入林晚舟的耳中,她的瞳孔骤缩。
因为那截露出的笔帽,刻着德国蔡司标志,与三个月前她的父亲实验室爆炸现场遗留的金属残片如出一辙。
林晚舟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一些对国家至关重要的科学项目。
三个月前的那场爆炸,带走了她父亲的生命,也让林晚舟的世界天翻地覆。
从那以后,她便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和对日军的仇恨,投身江抗,成为了一名情报员。
突然,茶楼外传来一阵犬吠。林晚舟心中一紧,她知道情况不妙。
她屏息凝神,缓缓摸向逃生通道,然而,当她的手触到通道暗门时,却触到了黏腻温热的液体。
借着微弱的光线,她惊恐地发现,茶馆老板老周双目圆睁,喉间插着半截青花瓷片,鲜血正不断地流淌出来。
林晚舟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和恐惧,她知道此刻必须保持冷静。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
02
林晚舟从染血的旗袍暗袋中抽出一本《良友》画报,表面上这只是一本普通的时尚杂志,但对于林晚舟来说,它却是传递组织密令的重要工具。
她熟练地翻开第37 页,阮玲玉那绝美的画像夹层里,藏着组织最新的密令:「截获樱花列车物资,确认与 X 计划关联」。
看到这行字,林晚舟的思绪不禁飘回到过去。
她想起牺牲前夜,父亲在书房里神色凝重地焚烧图纸,嘴里还喃喃自语:“日本人要找的钶矿物,能让炸药威力扩大百倍......”钶矿物,这个神秘的物质,似乎与日军的某个重大计划紧密相连。
次日,林晚舟扮作渔娘,头戴斗笠,身着粗布麻衣,挑着一担新鲜的鱼混出城。
船篷里躺着一具穿国军制服的尸体,尸体僵硬,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林晚舟强忍着不适,仔细检查着尸体。
死者右手紧攥着一个鱼篓,林晚舟费力地掰开他的手,从鱼篓里找出了最大的那条鲥鱼。她迅速剖开鱼腹,在鱼鳔里裹着的,正是她苦苦寻找的东西——带血的胶卷。
林晚舟小心翼翼地将胶卷取出,找到一处隐蔽的地方进行显影。
当胶卷上的画面逐渐显现出来时,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那竟是樱花列车的护卫部署图,上面详细标注着致命漏洞:周五丑时,丹阳段铁轨检修,守军换岗空窗期长达 15 分钟。
就在林晚舟沉浸在这一重要发现时,暗哨突然吹响了警笛。
她心中一紧,知道危险来临。她毫不犹豫地将胶卷塞入特制的蜡丸,然后一口吞下。
追兵将至,情况万分危急。就在这时,卖豆腐的哑巴张叔突然掀翻了推车,滚烫的卤水如洪流般泼向日军军犬。军犬被烫得嗷嗷直叫,日军士兵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阵脚大乱。
林晚舟趁着混乱,拼命奔跑。
在漫天豆花香里,她听见张叔最后的嘶吼:“去油车里村找仲......”声音戛然而止,林晚舟知道,张叔为了给她争取逃跑的时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林晚舟在油车里村荒废的染坊里呕出蜡丸时,月光正照在仲氏宗祠的牌匾上。
账簿翻开刹那,1940年秋的江抗部队借据飘落——正是父亲的字迹!
突然,染缸底部传来铁器刮擦声,一个浑身溃烂的男人爬出,手中攥着半枚印有菊纹的铜钥匙:“张叔让我告诉您,樱花列车的终点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