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

1、2025年2月第5本(15.2W字,184页);

2、2020年~至今,理财系列共计阅读44本;

3、2025年目前共计阅读16本(计划52本)。

终于看到了海底捞的掌门人的书了,不过不看也对海底捞的故事,知之甚多。

不过回想一下,我去过海底捞的次数,应该不超过3次,所以其实对他们的服务,我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反而是线上获知了海底捞很多事迹,服务好、微笑服务是一方面,生日快乐歌是一方面,给一个人吃火锅的对面放玩具熊又是一方面,当然,提供橡皮筋跟手机袋这个,其他店还真做到的不多。

可能我对吃要求不高,因此,海底捞这种服务好、单价高的餐饮店,不是我的菜。

不过,从本书我才了解到张勇起家的故事。

创业2次失败,随便支了个摊儿就卖起了麻辣烫,一共4张桌子,两对儿夫妇,不会炒料、生意惨淡......

后来,张勇琢磨出“服务”来感动顾客的“套路”来。

结果后视镜来看,这一套路还真可以,海底捞目前的发展应该是当初张勇他们无法料到的。

“真诚”二字作为必杀器,一边成就了海底捞,一边也成就了胖东来。

赶着遛狗子们,放一下本书摘抄部分——

1、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说的好:“创新的过程中有时总会犯错。如果不犯一些错误,你改变不了世界。”

2、德鲁克说“越优秀的人越容易犯错误,因为他经常尝试新的事物。”德鲁克认为,不犯错的人必然不是最优秀的人,犯错是优秀人才成长中的必然现象。管理者应该容忍失败,失败往往是创新的开始。企业的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从失败中来,从创新中来的。

3、时代华纳公司的已故总裁史蒂夫·罗斯曾说过:“在这个公司,你不犯错误就会被解雇。”硅谷流传的名言是“失败是可以的”,“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要奖赏敢于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失败的人”。这些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言论,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创新理念。

4、始终学习:唯一不用努力就能获得的是年龄。

5、人觉得最悲惨的事情是:危机来了,人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危机觉得最悲惨的事情是:它来了,人却把它变成了生机。

6、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没有危机感,其实就有了危机;有了危机感,才能没有危机;在危机感中生存反而避免了危机。”

7、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没有危机感,其实就有了危机;有了危机感,才能没有危机;在危机感中生存反而避免了危机。”

8、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成长过快绝对是企业经营的一种危机。任何组织的规模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了一倍或者两倍,这种扩张速度很可能就超过了组织原本使用的企业认知的限度。

总结部分我立马想到的是,也许“无商不奸”四个字,过了。

成语归成语,其实哪能以偏概全啊,这个世界本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无商不奸也只是针对那些为了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商人罢了。

近期看过的书里,俞敏洪、刘强东、雷军,应该都不能算在“奸商”之列。

包括董明珠应该也算是吧?虽然这些企业家没有很特别被人称道的“善事”行为,但在对于他们背后掌管的企业来说,总归是一路顺利至今的。

写到这儿突然发现怎么没有“美的”的领军人物的书,借书的时候应该是有一排一起才对的啊!

回头公众号搜一下吧,美的这家企业也还挺值得了解的,尤其相对于格力而言。

不过说到这儿,蒙牛跟伊利的老板的书也得看看,我还不知道这俩企业的老板姓甚名谁呢~

张勇的海底捞疫情后我这边出现了第一家,而且当时那一家所在的商场,距离我上一套房子很近。

当时我的副业服装店就开在它楼上,每每经过都有服务员喊话、赠送小礼品,但我并没进去吃过。

后来,不知道何时那家店就撤了,改为更核心的商圈里的商场开,我昨天查了一下目前才几家。

从一个商场退出到换商场,应该也是一年的时间,海底捞止损的速度还算可以。

哦对,看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海底捞”这个名字是四川麻将里胡牌的一种叫法,哈哈,还挺贴切的!

今天又看到热搜说胖东来要开去郑州了,就在今年。

前年我还跟大堂姐聊过胖东来没发展到外地的原因,现在来看,好的企业、好的生意,可能即便老板没想法扩张,这个社会也会助推它走出去的。

这应该,算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案例了吧?

尤其是当下这个信任缺失的档口儿,这些良善的企业家的生意,最该是让更多人去支持、去传播的了。

就这吧,不早了,洗洗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