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的本质就是:一群找不到对象的男人,碰上了一群谁都看不上的女人。

一般来说相亲市场的主要人群是:

1.被逼婚的年轻人(家长安排)

2.年纪比较大的未婚男女(30岁➕找不到对象)

3.社交圈窄的人(接触异性机会少)

4.现实条件,一般但期待值很高的人(想在市场捡漏的)

5.经济条件不稳定的男性(相亲被当作找稳定婚姻的捷径)

但现实情况是:只要你是一个社交正常、工作收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男人,其实很难进入相亲市场。

因为这种男人,通常在社交场合是工作环境,进去圈子里就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不需要被迫安排去相亲。

社交能力,正常收入的正常男性,早就在大学工作,朋友圈里就能找到伴侣了。

如果暂时找不到,他们也能通过兴趣圈,社交活动,同事关系去谈恋爱,根本不需要靠相亲。

他们进入相亲市场的概率非常低,除非家里催婚或者自己极度社恐。

就像一个年薪30万,长相普通,不油腻的男人,在公司或者朋友局里很容易找到对象,而且这些人往往都是被女人精准狩猎的对象,根本不需要相亲市场上去捡漏;

而年薪没有10万,长相一般,社交能力还很差的男人,进入相亲市场,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没人选。

对于那些年轻漂亮,性格好的女人,基本上都会在20岁到28岁,就会被择偶市场自然消化掉,早早进入恋爱后婚姻。

如果他们进入相亲市场,大概率是因为被家里催婚,或者是年轻时太挑剔了,以为自己还有人追,还有大把的选择;

特别是在20~25岁的时候,选择面非常广,但是女人年龄越增长,市场竞争力就在下降。

最后就变成了:她们挑剩下的男人,自己不想要,想要的男人看不上她们。

相亲市场普遍有一个特点:

本质上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价值交换市场,而不是情感事业匹配市场。

在男人看来,相亲更像是自己去面试,有的人还带着家人亲戚一起去,展示自己的硬件(收入,房产,车,工作)等等。

对于男人来说,不像是在找老婆,更像是在做面试。

在女人看来,相亲更像是在比价,越是在底层,这个趋势就越明显。

女人在相亲时,选的是最好的,所以她会反复筛选,对比,观察。

但是人是筛不完的,就像是如果女人遇到了一个年薪10万的,就会考虑有没有15万的,遇到了15万的,又想要20万的。

等到回头发现没有比20万更高的了,又想回头找20万的,结果发现已经被人挑走了。

一个普通女人,即使月薪5千,她一定不会找月薪5千的男人,而是会找至少月薪1w或者2w的男人;

而这种月薪2w的男人,并不会看相亲市场,而是在职场,社交圈,就能找到更漂亮、更主动、年龄更小的女人倒贴。

结果就是,女人的优质选择很少,剩下的男人也看不上,相亲陷入死循环。

对于去相亲的男人来说,大多数都是要么工作能力不过关,收入不稳定;

要么社交能力不过关、对女人毫无了解,基本上都是被淘汰的底层人群。

这种男人供的数量远远大于求,好不容易碰到有女人愿意看上他了,苛刻条件也是一大堆。

结婚后大概率也是一地鸡毛,女人容易怎么看男人都不顺眼,而且容易婆媳矛盾严重。

而对于有钱有势的各种二代们,他们的婚姻几乎都是优先以家族利益为主,基本不在市场上流行,小圈子里直接就内部消化了。

二代、三代们的联姻,更像是父辈们资本和权力的利益交换,很少以个人喜好为主。

普通人的相亲市场,更像是错配的二手房交易,最优质的房源很快就被抢走了,剩下的房子要么价格太高,要么地段不好,要么有各种问题,长期无人问津。

高端的学区房,市场再差也不影响快速成交,因为资源稀缺。

就像越高颜值,经济条件越好的年轻人,根本不需要靠相亲,就能找到对象,所以他们不会进入市场。

如果一套无人问津的房子想要快速成交,要么降低预期,要么打折出售。

相亲市场的本质,就是一个流动性极低、价格锚定失调、供需严重错配的交易市场;

它越来难成交的原因,不是单身的男女变得越来越多了,而是因为市场本身,就没有什么流动性。

如果普通人想要找到优质的对象,不要去相亲,而是直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层,认识的人越多越好,工作聊得来,兴趣有交叉,产生感情上的化学反应,是很容易的事。

而不是在相亲的市场上,男女都被当作配种的工具一样,被双方父母催着下崽。

很多没有足够基础感情的男女婚姻关系,就是各取所需,等到利益没了,差不多也就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你不在结婚前多试、多选几个、多磨合匹配恋爱对象,对人性的边界没有近距离的认知,很容易一头栽进去出不来,到时候的沉没成本损失更大。

但凡一个人社交关系没有什么大问题,脱单是很容易的事,根本用不着去所谓的相亲市场,被迫自取其辱。



为什么很多和大佬谈过的女人们,不管情史丰不丰富,都不愁嫁?

被大佬爱过的女人=高价值认证。

如果一个女人曾经和某个大佬在一起,男人会默认这个女人有点东西,因为有钱人的筛选成本很高,相当于大佬用高成本、替小弟们筛选了一遍。

说明这个女人的社交能力、外在条件、情商手段远高于一般人,如果这种女人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另外一个人,说明这个男人也不差,这是另一种社会身份认证。

很多普通女人,如果和某个成功男人交往后,即使分手了,她的朋友圈社交层级,也会自动上一个level,吸引力比一般人要强得多。

而且这些女人,也可以继续利用“xx前女友”这种身份名片,进一步打开更高的社交圈。比如带货、接广告等等。

比如刘嘉玲曾是某个影坛大佬的前女友、即使分手,依然可以嫁给梁朝伟;贝索斯的前妻麦肯齐,离婚后依然可以迅速再婚。

很多男人在择偶逻辑中,他们骨子里希望,自己能比其他普通男人更强,所以他们会认为赢得大佬前女友的认可,是一种社会成绩。

证明自己完全有资本、能力、魅力可以往上逆袭更高台阶。这类男人自信心极强,想借助女人的能力认可,进入更高阶级改名。

而大佬的女人这个身份,本身就代表了潜在的高价值资源。

越往上走的男人,普遍不是特别在意女人的外貌吸引力,而是更看重综合资源。

如果一个女人曾经成功地和大佬在一起,说明这个女人的社交资源➕眼界➕圈层绝对远高于一般普通女人。

有些男人会刻意接近这种女人,利用对方的人脉和资源,来给自己提供接近大佬的机会。

哪怕他们本身并不喜欢这个女人,但也不影响他们提供顶级的情绪价值,来换大佬前女友的资源。

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女人恋爱经历越少,保持忠诚;

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女人被高价值的男人认证过,有社会地位。

普通男人会觉得恋爱经历多的女人,不靠谱。

但是如果这个女人的前任是个企业家、幕后大佬,高价值的男人就会觉得机会来了,自己试一试没准得到认可后,就能实现阶级跃迁了。

所以,有些男人压根就不在意女人过去谈过多少次恋爱,甚至专门愿意找这种“被大佬认可过的女人”,目的就是借用对方的社交资本,帮自己拓展资源。

比如马斯克前女友Amber Heard,在和马斯克分手后,依然能火速吸引到一大批富豪,因为她的社交价值已经被验证过了,娶到这种女人就是赚到。

所以,真正的高价值男人,往往不在意女人的过去,而是看她的未来值不值得自己投资?自己的社会价值能不能进一步被扩大?

有句话说得好,女人如果跟有钱男人谈恋爱,分手了可能还会有一笔不菲的分手费;

跟没钱男人谈恋爱,分手后打胎费,可能都得自己出。

女人如果不想让自己生殖红利期,随着年龄被市场贬值,天天被迫卷颜值、和外貌,只要你的社会实力够高,有足够的社交资本,在社会上有自己的话语权,根本不愁嫁。

男人的恋爱经历多,跟女人的恋爱经历多,有什么不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