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虽然余承东这句话说得没错,但在这个时间节点说这番话,外界解读为是“内涵”比亚迪

10日晚,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整套技术解决方案,天神之眼C将搭载在21款车型上,覆盖7万级至20万级,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关注。



这两天,比亚迪股价大涨——2月6日涨停,2月7日涨幅超过5%。驱动比亚迪股价大涨的,就是关于智能驾驶方面的消息。

之前,国内汽车厂商玩智能驾驶的,主要是造车新势力,它们以华为系及蔚小理等为主,传统汽车厂商并未在智驾方面抛头露面。

业内指出,比亚迪智驾这么玩,将促使奇瑞、吉利、长安、长城等公司在智驾上有所动作,拉动10万至20万车型的智驾市场。



与比亚迪做法类似,小鹏此前通过MONA M03车型,首次将高阶智驾下沉至15万级别市场,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目前该车型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热销阶段。

但是,MONA M03车型高阶智驾版本相比中配和低配车型的低阶智驾版本分别贵了2.6万元和3.6万元。

有没有发现,现在车企开发布会如果不提一下智驾,新车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关注度,甚至会被贴上“老古董”的标签



国内智能驾驶市场不仅仅有华为的存在,许多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智能驾驶领域。

截至目前,包括长安、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岚图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在内的十余个汽车品牌提出了智驾平权相关计划。

专家指出,“车企智驾竞争已经是一场明牌对决,几乎每一家车企都做好了各自准备,只不过比亚迪先出牌了。”



现在行业方案都非常趋同、透明,大家能做的水平也就都类似了,之后就看谁更能卷、能压缩成本。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预判2025年智驾领域将迎来重大拐点。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也曾表示“2025年是智驾的拐点,行业大局三年可定。”



华为余承东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30万元以下的智驾车型目前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华为不会推出20万元以下的低价车型。

余承东曾认为,“现在在智能电动网联汽车里,全世界的卷王应该是比亚迪,因为它有超低成本的能力。”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比亚迪7万多的车都标配智驾,余承东能不急吗?



再说几句

智能驾驶是一条长赛道,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谁能在这条赛道上脱颖而出,还是靠实力说话——智能驾驶,不仅要好用,关键还得安全。

在降价潮无法画上句号的2025年,新能源车的竞争可能并非单纯的降价一条路,还要看在智能驾驶上的“含金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