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民智驾相关话题已然成为行业聚焦热点,从DeepSeek火爆春节档,到长安汽车与比亚迪用北斗天枢2.0计划和天神之眼发布会,打响名号。在《一品汽车》看来,一场场技术平权加速铺开,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在2025年的伊始从“高端专属”走向“全民通用”。


那么,在此背景之下,全民普及高阶辅助驾驶又将给车市带来哪些增益,过去一段时间以高度智能化为护城河的“新势力”品牌又将如何见招拆招无疑成为行业聚焦热点。又有哪些车企将在新浪潮下从KTV的夜夜笙歌抬向ICU更加值得关注。

01

看当下:全民智驾时代已然来临

Part One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持续加快,中国每年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高达83%,而高阶智驾通过无图城市领航、代客泊车等功能,显著降低事故风险,技术普及成为社会刚需。


2025年开年,比亚迪以“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发布为标志,率先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下探至10万级市场,覆盖秦、海豚参数图片)等入门车型,推动行业进入“智驾平权”新阶段。无独有偶,长安汽车也在近期举行“北斗天枢2.0”计划,标志着长安汽车正式迈入智能化战略的新纪元。

在《一品汽车》看来,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分为三激光雷达、单激光雷达和三目摄像头三种方案,覆盖仰望、腾势及大众化车型,实现从豪华车到经济车型的全场景覆盖。旨在通过规模化量产和自研技术降本,加速智驾普及进度。


同时,在新年伊始阶段,各家车企同步加速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标志着AI大模型成为智能化竞争的核心引擎。此大模型可通过生成海量场景数据,缩短算法迭代周期,降低长尾问题处理成本。而基于用户驾驶习惯的个性化策略则成为差异化卖点,智能座舱与智驾系统深度融合,也势必重构人车关系。


而在实际应用层面,高速NOA功能加速下探至10万级市场,城市NOA进入普及期,有统计机构发布预估数据显示,L2+渗透率或将在65%,行业从“功能堆砌”转向“场景落地能力”比拼。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对《一品汽车》表示,自主品牌主导智能化赛道,比亚迪、长安等凭借垂直整合能力占据先发优势,预计2025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将突破70%,合资品牌因电动化与智能化滞后进一步边缘化。

02

谈未来:新势力与合资共迎新挑战

Part Two

从上面的种种智驾现状不难看出,高阶智驾技术平价化拐点临近,2025年或成智能驾驶商业化元年。设想一下,当你驾驶合资产品在路上还在为定速巡航和自适应巡航调整方向盘快捷键之际,身边售价更低的中国品牌车型已然凭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呼啸而过的场景;再或者,当以往40万以上方能配备的城市NOA辅助驾驶技术出现在10万级产品之上,以智能驾驶为金字招牌的新势力用户又将作何感想。


对此,《一品汽车》看到,华为、小鹏、蔚来以及小米等新品牌正在积极寻求破局之路。华为余承东在面对全民智驾的趋势之际则大胆直言,表示:“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由此可见,各家造车新势力也对智能化出行有着各自的深入布局,其中华为余承东的言论更是暗讽,全民智驾仅仅是凑合能用,无疑也是对长安与比亚迪战略布局的积极应战。


小米创始人雷军则在直播中展示了小米智驾技术,并表示目标是稳固智驾第一阵营的地位。其演示了从小米科技园区地下车位到小米汽车工厂车位的全程智驾过程。在这次测试中,他无需接管车辆,在车库闸机、ETC收费站以及乡间复杂路况下均能成功应对。据悉,小米正在研发基于1000万条视频数据训练的端到端智驾模型,并计划于3至4月发布该模型。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在采访中提出,公司将在2025年年中推出V6全新大版,即准L3级别的高阶自动驾驶技术,这标志着小鹏自动驾驶能力将全面超越FSDV13。到2025年底,小鹏计划推出真正的L3级别自动驾驶软件,这将要求车辆硬件在芯片算力和存储方面实现数倍提升。


谈及公司前景之际,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也对《一品汽车》表示,2025年将是蔚来技术与产品的重要年份,3月起蔚来将陆续推出多项技术成果,包括全血版的SkyOS·天枢整车全域操作系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5nm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神玑芯片,以及基于世界模型的端到端城区智能驾驶技术。2025年蔚来将迎来产品大年。从4月底至年底,蔚来旗下三大品牌——蔚来、乐道、萤火虫每个季度都有新车发布。


诚然当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走向大众平民化,其大规模部署仍需突破传感器可靠性、算法泛化能力等瓶颈。此外,海量驾驶数据采集引发隐私担忧,车企需平衡技术创新与合规风险。 在此背景之下,整车企业需与ICT和能源等多领域伙伴共建“新汽车”生态,以打造更加安全长久的智能化出行生态。

在《一品汽车》看来,汽车行业智能化已从“技术试水”迈入“规模落地”阶段。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与长安等车企的深度布局,不仅重构了市场竞争逻辑,更推动中国智驾方案走向全球。但前路漫漫修远兮,面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全民智驾普及和新势力向L3自驾的冲击,合资品牌无疑将再度陷入前后夹击之中,其前景着实不容乐观。

放眼未来,行业将围绕“数据+算力”展开新一轮竞合,而政策支持、技术普惠与生态整合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在此背景之下,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合资车企能够深化多元合作,在新能源技术落后于人的情况下, 在智能驾驶层面能够迎头赶上,从而给用户带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也期待造车新势力在失去高阶智驾护城河的当下,能够在技术层面带来新的“撒手锏”,进一步提升品牌实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