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曾经在智驾上有所落后的比亚迪必须依靠海量车型迅速获取数据,包括秦L(参数丨图片)、宋Plus、以及海鸥在内的,能做到单月销量超5万的车型,必须睁开「天神之眼」,才能帮助原本在智驾领域落后的比亚迪更快的获得海量数据。而「全民智驾,加配不加价」,不过是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三分之一销量的比亚迪引发的,又一场价格战而已。
文丨智驾网 零酱
编辑丨浪浪山与明知山
10万元的车型配激光雷达,7万元的车型标配高阶智驾。2024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只是经过了一个蛇年春节就毫无征兆地落地了。
高端车型的智驾一夜之间正在变成白菜价,一场「全民智驾」运动正在中国汽车行业蓄势待发,广汽、吉利、零跑都已准备接力,以智驾标配之名挑起新一轮价格战。
01.
全民智驾
余承东今天朋友圈发文称:
「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这之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发了一条微博: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
尽管有人笑言这是余承东、魏建军对于王传福和比亚迪「全民智驾」的变相回应,但这个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也是现实的——
7万元车型配备的高阶智驾你敢用吗?不带激光雷达的城市NOA靠谱吗?全民智驾的这个口号靠谱吗?
这真要感谢中国智驾产业链上的众多新创公司,一方面以速腾聚创、禾赛科技为代表的激光雷达公司将主激光雷达的价格正降到千元级别,一方面众多智驾方案提供商借助端到端将视觉智驾的上限提高到了媲美雷视融合方案的级别,6.98万元的海海欧智驾版搭载的是卓驭的惯导三目10V视觉系统成本也在5000元以下。
与DeepSeeK打破了算力神话一样,中国的智驾供应商也打破了算力神话和成本神话。
尽管王传福宣称天眼智驾是比亚迪全栈自研,但他在发布上对于中国的智驾产业链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他说:
「过 去几年里,我们推动智驾普及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产业链从未承受过如此巨大的需求,我们联合了产业链数百家的优质供应商。在这里我要中心地感谢与我们并肩作战的供应商。」
在中国汽车市场全面新能源化成为共识之后,全民智驾有望在2025年也变为现实。
而比亚迪的贡献在于,以其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体量通过标配高阶智驾使之成为智驾当之无愧的普及者。
02.
《都选C》
比亚迪的发布会还在年里,在广东还在发利是的日子里,王传福给汽车行业包了个大「大红包」:一场增配不加价的价格战。
略有遗憾的是,在自家发布会的前一天, 长安提前挑起「中国智驾合伙人」的大旗,还没来得及为自家站台的王董先在重庆赛博传福。
好在,回到主场、喊出10万级以上车型全系标配「天神之眼」 的王传福用一贯的姿势给包括主机厂和智驾供应商一记重拳。
被「荣耀版」、「冠军版」、第五代DM-i血洗好几遍的汽车行业对比亚迪的开年大招似乎已经习惯。
但2025年的第一场「血」,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也更大。
作为今年甚至几年来最重要的一场发布会,勤劳的迪王在春节开工后即开始预热,催得自家股票在港股五个交易日内上涨21%,A股三个交易日内上涨超15%,比亚迪股票创下2020年底以来最佳一周的表现。
不仅如此,还连带着宇瞳光学、伯特利、联创电子、德赛西威等供应商也跟着涨停,包括地平线科技、黑芝麻智能、知行科技等智能驾驶相关概念股也凭借是也非也的小道消息蹭到了东风。
即便大家早就知道,「天神之眼」是本场发布会的主角。
对于比亚迪和市场来说,这套可以实现高快领航、城市记忆领航等在内的高阶智驾方案并不陌生。
「天神之眼」早在2023年7月就已发布,随后在2024年年初上市的腾势N7上首发搭载。
时至2024年年底,比亚迪内部的新款或改款车型开始陆续使用「天神之眼」系统,其中比亚迪仰望,改款的「汉」系列率先试水;随后海豹新款系列中档车型也开始陆续搭载「天神之眼」系统,而2024年及2025年新版腾势品牌几乎全系列车型都采用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包括腾势N7,Z9系列。
但月销一万冒头的腾势对于誓言加速智驾布局的比亚迪来说,数量远远不够。
「目前,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机会接触智驾。比亚迪将通过全民智驾战略,加速智驾普及,实现高阶智驾全覆盖。」
王传福表示,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元年,未来2—3年高阶智驾必不可少,没有高阶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
为了做到普及,比亚迪将原本的「天神之眼」方案细化,分为ABC三个级别,其功能和价格由高到低,并赋以不同颜色,后续搭载相应功能的车型,也将以尾标形式区分。
天神之眼 A(三激光雷达 DiPilot 600),或采用英伟达双Orin-X和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主要搭载在仰望品牌,配金色天神之眼尾标。
天神之眼 B(双激光雷达 DiPilot 300),或采用英伟达单Orin-X和禾赛的激光雷达,主要搭载腾势品牌及王朝海洋期间车型,配红色天神之眼尾标。
至于方案C,我们展开说说。
C方案(Dipilot 100)算力要求最低,标识颜色为蓝色,能实现高速、城市快速路上的导航辅助驾驶,同时标配代客泊车、遥控出车、自动泊车功能。
芯片配置上,地平线的J6M将和Orin N同步供应「天神之眼」,后续更不排除在更高阶的方案中同步采购地平线芯片。
天神之眼采用纯视觉感知路线,硬件配置包括12V5R12U,即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
在12个摄像头中,独创的前视三目包含了2个120度广角和一个30度长焦镜头,最远探测距离350米;5个毫米波雷达,前雷达最远探测距离300米,角雷达120米,并增加垂向探测能力;12个超声波雷达,感知精度可达到1厘米。
此外,天神之眼系统还实现了5项标配,包括Dlink 100智能座舱、12.8英寸起的中控屏、全液晶仪表、电容方向盘、智驾拨片,一下推出智能功能全家桶,使用逻辑十分清晰。
从硬件配置可以明显发现,C方案的硬件配置更便宜更简单,也能更快上车,覆盖更多车型。
事实上,C方案的落地早已有迹可循。
在2024年初,王传福在「2024比亚迪梦想日」发布会上就曾向外界释放出比亚迪将开始重投入智能化赛道的信号。彼时,王传福称,未来比亚迪20万元以上车型提供高阶智驾的选装,30万元以上车型将实现全面标配。
随后即有消息显示,比亚迪在6月成立比亚迪天璇开发部、天狼研发部,其中天璇开发部定位于自研高阶智能驾驶方案。而天狼开发部则定位于开发低阶智驾方案,同时承接部分供应商业务,包括地平线供应全栈方案的海豹项目。
10月,比亚迪传出天璇开发部、天狼研发部整合,并成立了主攻端到端技术落地的前瞻部门的消息。据悉,天狼研发部将吸收整合绝大多数天璇团队研发人员,对外统称为一个自研团队,研发人员达到千人规模,当时的核心重点是低阶平台的高阶智驾量产落地。
而为了实现尽快交付,有媒体报道,比亚迪的部分自驾研发人员的春节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不过,从ABC三套方案而言,从去年已经公布的消息来看,2024年发布的方程豹8采用了华为的乾坤智驾,腾势N7、D9、Z9采用了Momenta的方案、而此次平地惊雷的天神之眼C,独创的前视三目12V5R12U则来自于比亚迪投资的卓驭(原大疆车载)的惯导三目10V视觉系统。
也就是说比亚迪的智驾方案供应商主要有三家:华为、Momenta和卓驭,A、B方案是否全栈自研还是延续了华为和Momenta则存在一定变数。不过,在全系车型标配高阶智驾,对需要整合多家供应商,对于比亚迪而言也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而以比亚迪的体量来看,2025年的智驾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必将因此而变。
不过这种变化远比不上中国整车市场受到的冲击,不可回避的是,比亚迪10万元以上全系智驾标配是在一个新维度打响了又一轮价格战。
03.
《海鸥海鸥》
发布会现场,比亚迪即刻公布了首批搭载天神之眼C的21款车型售价,作为一贯的价格屠夫,在增加智驾配置后,比亚迪将车型售价拉到与在售款齐平。
有媒体统计,升级智驾版的21款车型中,除了汉DM-i的入门款进行了3000元的小幅价格上调,海鸥非智驾版主动价格下调了3000~5000元之外,均做到了车款智驾升级之后价格不变。
耿直的比亚迪对得上「全民智驾,加配不加价」的口号。
其中,售价6.98-8.58万的海鸥智驾版,引发了整场发布会最大的掌声与欢呼,即便海鸥算最早剧透上线天神之眼的车型。
2024年11月1日,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在举行的比亚迪海洋三周年暨首届用户盛典上对外透露称,随着智驾技术不断成熟,海洋网的目标是希望在海鸥上搭载智驾系统,真正实现科技和智能平权。
彼时没人能想到,比亚迪仅在百日之后,就把目标实现了,还实现得那么「平权」。
个中原因,王传福在现场掰开揉碎解释了一遍:
•基于庞大的车队规模,比亚迪有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
•比亚迪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包括超11万位研发工程师,超5,000位智驾研发工程师,同时还有自建的AI超算中心;
•比亚迪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智驾普及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产业化问题。
「大」,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研发工程团队这个自不必说,我们先从产业化谈起。
一份流出的券商调研纪要显示,比亚迪智驾方案主要成本在智驾域控制器和激光雷达上。智驾域控制器上,DiPilot 100的成本大概是3000元,DiPilot 300是5000元,DiPilot 600是8000元左右;激光雷达上,主要供应商是禾赛和速腾,DiPilot 300跟600车型,成本大概在2000元左右,而摄像头100元一颗。
此外,比亚迪还有「垂直整合」这一降本利器,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发布会上隐隐透露了比亚迪在其他传感器上已经实现自产自销的能力,成本还能压得更低。仿佛为了佐证,发布会现场已经展示了已经打上比亚迪的logo的摄像头。
以此粗略计算,天神之眼C的硬件成本不到5000元、方案B和方案A的成本在9000元以下。
比亚迪相当于变相降价了最高9000元。
这是又一场价格战,而最低价的海鸥就是最血红的战旗,是比亚迪彰显产业链地位的象征。
「庞大的车队规模」,是比亚迪智驾的另一项「独有」的优势。
2024年,比亚迪卖出427万辆新能源车,占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一。替代上汽成为国内最大汽车集团的比亚迪将2025年的销售目标定在500万至600万辆,智能驾驶无疑将成公司增长新引擎。
民生证券2月3日发布的比亚迪研报显示,产销规划中,比亚迪希望其中60%能够搭载高速NOA及以上的智驾系统,以此测算,比亚迪今年至少生产300万至360万辆智能驾驶汽车。
原本曾经在智驾上有所落后的比亚迪必须依靠海量车型迅速获取数据,包括秦L、宋Plus、以及海鸥在内的,能做到单月销量超5万的车型,必须睁开天神之眼,才能帮助原本在智驾领域落后的比亚迪更快的获得海量数据。
当然,天神之眼C车型获取的训练数据同样可能存在问题,一是数据重复度高,不能覆盖冷门的场景;其次数据质量不够高,一些车型的技术受限,无法传回高质量的驾驶数据。
但量大管饱不是吗。
依照上述原因,在七万级别车型搭载高阶智驾方案,并非比亚迪逞强硬上,更应该说是顺势而为。
当然,感受到如此趋势的也并未比亚迪一家。
在2月9日长安的发布会上,宣布开启「北斗天枢2.0」计划的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将在8月发布的10万元级别车型配备激光雷达。
一天以后,零跑同样宣布10-15万级搭载了激光雷达的零跑B10将在3月开启预售,支持城区智驾功能。
2月11日,何小鹏宣布,自动驾驶是小鹏汽车的标志性技术,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平权」理念。公司将在2025年年中推出V6全新大版,即准L3级别的高阶自动驾驶技术,这标志着小鹏自动驾驶能力将全面超越FSDV13。到2025年底,小鹏计划推出真正的L3级别自动驾驶软件,这将要求车辆硬件在芯片算力和存储方面实现数倍提升。
这大概率将是后续主打高阶智驾的主机厂和智驾方案供应商们应对迪王的主要战术,根据公开数据现实,2024年中国市场城市NOA车型搭载量为100万台,渗透率仍不足5%。
其他企业们需要在超过300万辆智驾比亚迪奔跑上路之前,尽可能提高城区智驾的体验,同时扩大市场影响、压缩成本同时被动降价。
留给同行们挠头事情越来越多,但有一个「好消息」是,比亚迪海量的老车主无法通过升级获取智驾功能,背刺老车主这件事,终于也发生在了比亚迪身上。
只是,他们可能也并不在意。
2025年,十万级别挤满高阶智驾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最便宜的还是海鸥。
风暴再次袭来,这一次无人可以置身事外。
【关注智能汽车,关注智驾网视频号】
关注汽车的智驾时代上智驾网(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闻线索提供,联系邮箱:editor@auto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