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近年来不常出席发布会,但2月10日晚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王传福执掌全场,并宣布比亚迪将全系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开启“全民智驾时代”。比亚迪对智驾的重视前所未有。
图源/比亚迪
第二天一早,华为余承东就带上鸿蒙智行的销量海报发了条微博:“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当遥遥领先变成断代领先,可见比亚迪确实给友商“上了强度”。
图源/余承东微博
当然,比亚迪不是针对任何人。海洋网和王朝网总计21款智驾版新车一起公布价格的时候,就说明了比亚迪盯上的是整个中国智驾市场的潜力。7.98万元的起售价(6.98万元起售的海鸥低配版不配置“天神之眼”,中配版才配置),一直覆盖到20万级别,对汽车最大的中低端市场影响力极其广大,大概率会成为推动智驾下沉和国民化的关键力量。
王传福在现场说:“我认为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行,智驾的普及一定要照顾到每个人。”对市场来说,对智驾还不了解的,还抱有疑虑的,对智驾方案价格接受力比较弱的,又或者已经充分接受,甚至非智驾不选的用户,都可以交给比亚迪来照顾。
开年扔王炸,回顾比亚迪的心路历程
比亚迪并非一开始就和新势力一样,高度推崇智驾并把它作为卖点。2023年初,比亚迪的高管甚至王传福本人,其实都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当时智驾能力的质疑,尤其是资本裹挟智驾的现实。他看得非常清楚:“现在是高级驾驶辅助,仅此而已。”当时的比亚迪认可辅助驾驶在防范开车风险上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智驾的“忽悠”表示了反对。
2024年,比亚迪态度转向,喊出要用千亿投入实现整车智能化进阶。
而现在王传福的言论,证明比亚迪其实一直非常坚定地认可智驾在安全方面的作用。“早在2020年,我就提出安全是一辆电动车的最大好处,5年后的今天,我想再补上后半句,智驾是安全出行的最强的手段”,王传福这样说。
行业内,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是最早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企之一,不是为了卖溢价或者套餐,而是沃尔沃有一个“零碰撞”愿景——要有效减少碰撞的危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碰撞。而避免碰撞甚至0碰撞,就要发展自动驾驶。
现在,比亚迪的智驾普及行动,可以说是无限贴近于安全的目标。比亚迪之所以选择现在的智驾发展路线,或许也是因为时间和规模都刚好。
首先来看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配置。用算力作为标准,“天神之眼”分为三个等级——DiPilot 600、DiPilot 300、DiPilot 100。车辆尾标的颜色分别为金色、红色和蓝色。具体用词上,“城市领航”代表城市NOA,“高快领航”代表高速NOA。
图源/比亚迪
王传福之前形容辅助驾驶的时候,用了一个比喻,说辅助驾驶就像有个“上帝”看着车主少出车祸,如果车主打盹了、看消息了,辅助驾驶可以避免出现危险。现在比亚迪的技术方案命名为天神之眼,刚好就暗合了这层含义。
其次要看比亚迪的普及能力。2024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是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毫无疑问称得上国民品牌。而从产品矩阵看,王朝网的秦汉唐宋元和宋PLUS,海洋网的海鸥海豚海狮海豹,除了海鸥低配版本之外,全部加入智驾阵营,而且几乎都加配置不加价格,也就是原本能负担比亚迪的消费者,现在依然可以“无痛”购买智驾版。
图源/比亚迪
比亚迪甚至还考虑到了更细节的问题,为了让智驾版更好发挥能力,把所有更新了的产品都进行了周边配置升级,比如智能座舱统一升级到标配DiLink 100座舱,芯片更好、性能更强,还额外改用了电容方向盘,升级了中控屏等。
这些配置面向比亚迪的所有价格段,意义就不一样。市场上搭载高阶智驾的小鹏、极氪等车型主力在20万元级别,余承东特别提到的华为鸿蒙智行也都是高端车型,零跑、长安等车企正在推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智驾,而比亚迪一次到位,实现了全面智驾。
王传福在现场说,外界可能感觉比亚迪不太重视智能化,但“其实我们做技术,一直是做的多,说的少,很多技术我们一拿出来,就会大大超越许多人的预期”。
自动驾驶的“DeepSeek时刻”
读懂了比亚迪的心思,就会明白全员智驾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自然现象,而是有一双历史的大手在推动。
此时此刻,比亚迪物美价廉的智驾普及和DeepSeek走红时有点像。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好的体验。DeepSeek开源,让一切免费。比亚迪普及智驾,也几乎全部加量不加价。国际大行摩根士丹利,就把天神之眼称为自动驾驶领域的“DeepSeek时刻”。
所以,当我们思考为什么比亚迪能在这个时候一举跨过智能化门槛,答案其实呼之欲出。
第一是规模问题,规模既是数据的基础,也是成本的基础。年销427.21万辆的比亚迪,等于拥有一个巨大的、活跃的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利用这些基于全国道路和场景不断产生的新数据,比亚迪的智驾系统进化能力会非常惊人。据官方在发布会现场的披露,比亚迪在2024年新增训练里程达到7200万公里/天,模型迭代速度达到7天/次,至2025年底预计训练里程还将进一步达到1.5亿公里每天。
图源/网络
当前AI技术飞速发展,DeepSeek带来的高效低成本思路正在酝酿对开发范式的巨大改变。一方面是比亚迪“璇玑架构”全面接入DeepSeek,将赋能车端AI、云端实现双循环,用户模糊的需求也可以通过算力解决,让智能化贴合用户习惯。另一方面是DeepSeek可以用于优化车企自己的技术,速度更快,软硬件成本更低。
而且,比亚迪遥遥领先的规模效应,能够大幅降低智驾广泛配置的成本,在销量支撑下,让这个免费模式成功地运转下去,不需要非得从智驾上抠出利润来。再加上比亚迪内部供应链的完善,更多零部件正在加入自产自销行列,比亚迪并不需要担心智驾可能对利润造成影响。反而是随着全系智驾普及后,带给消费者的印象全面焕新,相对高端的车型销量可能大增,长期来看有可能优化比亚迪的利润结构。
其次,比亚迪特别提到了自己的研发优势。比亚迪智驾团队在去年就已经超过4000人,随后不仅挖来不少技术大牛,还对内部技术团队进行改组,扩充实力。
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现场点名比亚迪的传感器具有先进优势,比如天神之眼C采用前视三目、5颗周视摄像头以及4颗环视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的“前视三目”5R12V12U方案,属于全球独创。而有媒体发现,其环视摄像头上刻有比亚迪LOGO,疑似自产能力延伸。包括部分雷达在内,比亚迪可能正在实现对产业链的进一步掌握。
如何影响汽车市场的未来?
比亚迪已经一锤定音,2025年买车看智驾。虽然可能很多同行会表态说,比亚迪推进了社会对智驾的共识,是好事。但事实上,以比亚迪的力度来看,整个行业在智能化方向上的淘汰赛已经不可避免。瑞银发表研报称,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渗透率提升将强化比亚迪竞争力,其规模化效应可能对行业尾部企业形成成本压力。
图源/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去年超过了50%,也就是说,业界公认的转型机遇期其实已经接近结束。投资电动化的机会窗口也没了,这一点去年陷入困境甚至消失的车企就是证明。而智驾尤其是高阶智驾作为智能化的关键点,渗透率还远远比不上电动化。NE时代等机构的统计表明,2024年L2级别辅助驾驶的渗透率超过了55%,但高阶智驾的渗透率不到20%,部分统计甚至还在个位数级别。
高阶智驾普及,最重要的还是品牌的规模效应和品牌力,能够深入老百姓的观念中。从比亚迪的力度来看,它对这个推动高阶智驾从1到100的角色有很强的渴望。而反应过来的车企,将不得不押上更多资源,打好下半场的战争。
就在比亚迪发布会之前,长安刚刚发布“北斗天枢 2.0 计划”。2025开始,长安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并且要在未来3年推出35款智能汽车,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突破L4。
之前,智驾一直是蔚小理和鸿蒙智行这些玩家的亮点和卖点。比亚迪的介入,会让战局迅速扩大,一如当初的降价潮。所以,比亚迪的亮剑、余承东的隔空发言,其实都指向了最后的竞争。这场以智驾为名义的竞争,需要买车、换车、用车的消费者,就是最大的筹码。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