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毓肥
和其他假期的出行报告不同,春运作为一场全国性迁徙活动,其出行报告之于车企,颇有总成绩单的意味。
截至至发稿,蔚来、理想、华为乾崑智驾发布的报告,是三份极具企业特色的报告。
而除了蔚理华,新造车如小米、仰望、极氪等也公布了他们在春节期间的数据,它们共同描绘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在春节期间的出行状况。
春节出行报告中的总行驶里程增长情况、智驾使用率、补能时长与次数等数据,一个个数字将近年来中国新造车愈发饱满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数字之下,我们还能看到什么信息?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看数据。
谁家的智驾更好?
智驾几乎是出行报告的必考题,华为乾崑智驾的春节出行报告和理想汽车的春节用车报告,都将智驾摆在了重要位置。
截至 2024 年,华为乾崑智驾用户数破 50 万,这 50 万用户在 2025 年 1 月 28 日至 2 月 4 日,也就是除夕到大年初七的 8 天时间里,使用智驾的总里程为 1.43 亿公里,平均每天 1788 万公里,每车每天的平均智驾里程为 35.76 公里。
按照官方的说法,1.43 亿公里的智驾总里程数,占到了总行驶里程数的 41.8%,这个数据足够亮眼。
看完华为,接着来看理想。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内,理想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推高大家对其智驾能力的预期。
截至 2024 年累计交付量破 116 万台的理想,在 2025 年1 月 27 日至 2 月 5 日的十天时间里,用户总行驶里程 8.20 亿公里,1.46 公里的智驾总里程,平均每天 1460 万公里,每车每天的平均智驾里程为 12.59 公里,智驾总里程占比 17.8%。
不仅是华为乾崑智驾和理想,小米、极氪、仰望等新造车,也在春节出行报告中,将智驾使用情况进行单独介绍。
迎来首个春节大考的小米,超 13.5 万用户在 1 月 27 日至 2 月 5 日的 10 天时间,累计行驶里程 1.1 亿公里,智驾总里程 2482 万公里,智驾里程平均每天 248.2 万公里,每车每天的平均智驾里程为 18.39 公里,智驾总里程占比 22.56%。
极氪 截至 2024 年累计交付量近 42 万台,用户在 1 月 21 日至 2 月 4 日的 15 天里,走过 3.96 亿公里,智驾总里程 6457.3 万公里,平均每天 430 万公里,每车每天的平均智驾里程为 10.24 公里,智驾总里程占比 16.31%;
拥有 9471 位车主的仰望,在 1 月 25 日至 2 月 5 日的 12 天里,总行驶里程 625.3 万公里,智驾总里程 146.2 万公里,平均每天 12 万公里,每车每天的平均智驾里程为 12.67 公里,智驾总里程占比 23.38%。
为了方便了解各家春节期间的智驾概况,我们还有更直观的图表进行呈现。
1788 万公里和 1460 万/248 万/430 万/12 万,41.8% 和 17.8%/22.56%/16.31%/23.38%,华为乾崑智驾在用户中的渗透率较为可观。
可惜的是,被认为同处智驾第一梯队的小鹏,截至发稿前,都还没有发布春节期间的用户智驾使用情况。
城区智驾渗透率难超 15%
华为乾崑智驾和理想汽车的春节出行报告,也是此次出行报告中少有的,将高速智驾与城区智驾里程分开列明的企业。
报告显示,华为乾崑智驾 1.43 亿公里的总智驾里程中,高速智驾总里程为 1.22 亿公里,占比 85.31%,而理想 1.46 亿公里的总智驾里程中,高速智驾总里程为 1.33 亿公里,占比 91.1%。
春节动辄数小时、十几小时的路程,正是智驾的最大舞台,推行得更早、更广泛的高速智驾,技术成熟度与用户信任度更高,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有理想车主用 12 天时间创下单车智驾超 6000 公里的记录,以及 华为乾崑智驾也有车主单日智驾里程达 2260.83 公里。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不管是理想还是华为,它们春节期间的城区智驾渗透率都不及 15%——华为乾崑智驾春节期间城区占比 14.69%,理想则为 8.9%。
路况更复杂、对智驾能力与驾驶者要求更高的城区智驾,还没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可靠性,或许侧面也反映了,当前城区智驾的能力和稳定性,还有提升的空间。
触及安全问题,用户对智驾竖起的高墙难以推倒,理想的数据固然有理想 ONE 保有量影响,但用户天然对智驾接受度更高的华为乾崑智驾,当前也无法从根基撼动用户对城区智驾警惕。
饭要一口一口吃,从小场景获取信任度开始,除了在高速公路上使用基础的 ACC、LCC 功能外,智驾还能解决什么场景?华为乾崑智驾和理想都给出了具体场景的使用情况。
华为乾崑智驾列出的数据,构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出行场景。
春节期间,华为乾崑智驾帮助用户通过了 1875.43 万次路口、调头 13.16 万次、效率换道 3388.11 万次、汇入汇出匝道 288.32 万次、应对 Cut-in 2512.14 万次、通过环岛 7.49 万次,列出了调头、环岛等目前智驾软肋场景的使用数据。
而理想则聚焦同为软肋场景的自主通过收费站 ETC 和自主通过闸机抬杆两个场景,前者春节期间使用次数 11.43 万次,后者为 16.13 万次,印证其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
作为高频场景,智能泊车的数据也没有落下。
8 天的时间里,华为乾崑智驾一共进行了 390.54 万次智能泊车辅助,平均每天约 49 万次,频率接近每车每日一次,其中 APA 245.28 万次(62.8%)、离车泊入 115.55 万次(29.6%)、代客泊车辅助 23.18 万次(5.9%);
而在理想统计的 12 天时间里,理想用户共使用了 285.09 万次智能泊车,平均每天约 24 万次,其中车外自主泊车 114.9 万次、关门泊入 22.8 万次、车位随心画 3.3 万次。
换电 9 分钟充电半小时
今年春节报告最为特别的,要数蔚来。
与其他侧重智驾但内容全面的出行报告不同,蔚来今年的报告没有给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蔚来服务等方面的数据,而是聚焦在高速换电体验提升。
2025 年 1 月 22 日至 2 月 5 日,15 天时间里,蔚来用户驶过 6.25 亿公里,换电 171.67 万次(同比 +44%),其中高速换电 44.63 万次。
蔚来在春节前完成了 9 纵 9 横 14 大城市群建设,截至 2 月 7 日,蔚来全国建有 3107 座换电站,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 964 座。
这让蔚来蛇年春节 44.63 万次的换电次数,相较于 2024 年的 30.86 万次,增加了 13.77 万次,平均约每 190 公里就有一座换电站。
面对庞大的需求,蔚来在高速换电站调度增加了 538 块电池包,叠加高速换电站数量的增加,2025 年春节蔚来用户在高速换电提速 11.89%,从下单、排队到完成换电平均所需时间 9 分 16 秒。
综合以上换电网络的渗透、换电速度的提升,蔚来用户的换电意愿和订单同步爬升——春节期间,蔚来用户在高速上有 83.2% 的加电量贡献给了换电。
人声鼎沸的春节能够在高速公路上用平均 9 分 16 秒的时间完成补能,蔚来长时间以来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坚持,正被越来越多地看见。
如果说换电的时间是 9 分钟,那更普遍的补能形式——充电呢?
2024 年理想 MEGA 上市失利后开始发力超充站建设,并在 2025 年春节前建成 1848 座超充站,其中高速超充站 762 座,理想在补能基础设施建设上拼劲十足,而这些才呱呱坠地的超充站,迎来了第一个大考。
春节期间,理想的 1848 座超充站实现充电总量 1493 万度,平均每座换电站提供 8079 度,平均每天 124 万度, 其中理想用户充电 548 万度。
尽管难和换电比较,但超充站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补能效率。在春节的理想超充站里,理想 MEGA 平均充电时长 16 分钟,其他品牌新能源车型平均充电时长 29 分钟,理想超充站的设备在线率达 99.8%。
在 7 纵 3 横 10 条核心高速路段,平均间隔 152 公里,便有一座理想超充站,高速充电最繁忙的 G42 沪蓉高速春节期间充电超 2.5 万次,最繁忙的超充站单桩峰值充电次数可达 34 次/天。
和以换电为重点的蔚来、单独发布充电报告的理想不同,同样拥有补能网络建设的极氪,并未在出行报告中对此过多着墨。
2025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4 日期间,十五天时间里,极氪充电站共提供补能超 1500 万度,平均每天提供 100 万度,尽管时间跨度不同,但极氪充电站所提供的充电总量高于理想超充站。
作为锦上添花,车企在报告中都提到了为其他品牌车主提供补能服务的情况。
蔚来共提供了 106.54 万次充电服务,并且有超 80% 的订单来自非蔚来用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 210 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理想有 63% 的充电度数是为其他品牌车主提供的,极氪这个数字则为 35.33%。
当下仍坚持建设补能基础设施的新造车寥寥,庞大的投入、激烈的竞争以及充换电站使用情况的复杂性,让人望而却步,但对于希望在纯电领域大展身手、分一杯能源行业的羹的品牌,这是一个诱惑与危机并存的市场。
所以,我们能看到蔚来与理想的加码、宁德时代的进场,说到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看到它的春节换电报告?
结尾
蜿蜒激荡的中国汽车市场,从来没有休战一说。
节后由 0 息优惠潮开始,随后多家车企宣布 DeepSeek 上车、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都将配有智驾版本,为了跟上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潮流,车企们一拥而上。
春节出行报告同样如此,如何在愈发同质化、差距越来越小的竞争中在人 们心中留下印象,成为车企竞争的缩影。
但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在今年春节,「高速充电难」「新能源车主抢桩」等假期必备话题频率和影响度下降,人们喊了这么多年的补能基础设施建设似乎初见成果。
两家以智能驾驶为豪的企业公布智驾具体使用情况,高速智驾——人们对智驾的第一道防线正在瓦解。
要谈胜利现在还太早,不过我们至少从今年的春节出行报告看到了切实的提升,而正在进行的当下,也将智驾普及和补能网络建设加速摆在了台面上。
昨晚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带来三级高阶智驾方案的比亚迪,扬言要开创「全民智驾时代」,甚至低于 10 万元的海鸥(参数丨图片)都将会有「智驾版」。
而在比亚迪发布会的前一天,长安先发制人发布「北斗天枢 2.0」计划,同样构建三级智驾能力体系,将华为乾崑智驾门槛下放到 15 万级,同样号称肩负普及智驾任务。
2025 年的智驾普及热潮来势汹汹,补能领域随着新玩家的加入也暗流涌动,用户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时代的变化当中。
智驾何时能被真正大范围接受?补能焦虑何时能消解?跬步千里,从量到质,还需要时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