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者:拾光行古今 素材:无头石人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在我国众多帝王陵墓中,有三座墓葬的防护能力最强:黄帝陵、秦始皇陵和乾陵。

陕西延安黄陵县北桥山上的黄帝陵,因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历代统治者都将其视为神圣之地,这让它自然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而在陕西西安临潼区东部五公里的骊山北麓,矗立着秦始皇陵。古籍中记载,陵内有人工仿制的江河湖海,全部用水银铺就。两千多年来,水银持续挥发产生的剧毒气体让人望而却步。



第三座就是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北部梁山上的乾陵,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它的占地面积近240万平方米,规模之大令盗墓者无从下手。

这使得乾陵成为唐朝十八座帝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唯一没有遭到盗掘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高宗驾崩于公元683年,武则天为选择陵墓位置,邀请了当时最负盛名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前来勘察。两人分头行动,几个月后都看中了梁山这块风水宝地。

在寻找最佳穴位时,有个有趣的故事:据记载,袁天罡找到心仪位置后,把一枚铜钱埋在土里。李淳风则在自己认定的地点插了根簪子。当武则天派人去查看时,发现李淳风的簪子恰好穿过了袁天罡铜钱的圆孔,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

武则天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重重奖赏了两位大师,随即开始了乾陵的建设工程。当时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国库充盈,这让乾陵的规模十分壮观。整个工程由著名的阎氏兄弟——阎立德和阎立本负责设计,延续了唐太宗「依山造陵」的传统。

根据《唐会要》记载,乾陵的占地范围「周八十里」。陵园由两道城墙环绕,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1583米,西墙1438米,总面积将近240万平方米。陵园内还分布着十七座陪葬墓,安葬着皇室成员和重臣。



专家估算,乾陵中埋藏的文物总重量超过500吨。有学者推测,著名的书法真迹「兰亭序」可能也被收藏在这座陵墓之中。

武则天陵墓乾陵的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盗掘,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以下三次:

首先是唐朝末年,黄巢带兵攻占长安后,派出四十万大军前往梁山盗掘乾陵。他们挖了好几个月,甚至把大半个陵墓都给铲平了,但就是找不到地宫入口。

其次发生在五代时期,当时耀州节度使温韬带着几万人马,想要重现黄巢的壮举。他们光明正大地挖掘了好几个月,却一无所获。更奇特的是,温韬军队三次挖掘,每次都碰上罕见的大暴雨,被迫撤退。但等他们一到山下,暴雨就停了。后来温韬请教了一位高人,从此不再打乾陵的主意。

到了民国时期,孙连仲将军带着部队来挖乾陵。他们用炸药把陵墓炸了好几轮,但还是找不到墓道。有一次在爆破过程中,突然刮起一阵大风,七个陕西籍和十二个河南籍的士兵被卷到空中打转,然后重重摔在几十米外,好几个人都吐血受了重伤。



孙连仲找来道士算卦,说是「梁山姑婆显灵」,是在给他警告。从那以后,孙连仲也不敢再动乾陵了。

直到一九五八年,当地农民在炸山时才偶然发现了乾陵的墓道。一九六零年二月,陕西省政府成立「乾陵发掘委员会」,开始正式发掘工作。

从一九六零年到一九七一年间,考古人员在乾陵发现了四千三百多件文物。在朱雀门外,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处特别的石像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