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泰安市岱岳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岱岳区政协委员、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院长刘晓臣的提案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
近年来,岱岳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医疗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镇街15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通过一级甲等医院评审,夏张卫生院等9家通过国家级“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7家被评为国家级社区医院。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因发展基础、资源配置等原因,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二是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乡村医生队伍整体老化、素质偏低、后继乏人。三是保障支撑力度还需加大。个别基层医疗机构营收不足,保正常运行压力较大。四是信息化建设还需优化。个别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设备更新滞后,信息互联互通还存在障碍。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机制。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健全完善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镇街卫生院为枢纽、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业务技术优势,通过联合建院、下沉坐诊巡诊、远程医疗协作等方式,为农村群众诊疗提供服务,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镇街卫生院大胆改革创新,强化人、财、物、技建设,打破区域限制,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医疗联盟或集团。强化村(社区)标准卫生室建设,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捷医疗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环境建设。一是着力改善硬件设施。加快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病房楼、区妇保院老院区门诊楼、区皮防所老院区改造提升步伐,推进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和黄前镇精神防治康养中心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及时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更新和添置先进医疗设备。二是着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基层卫生院“一院多区”建设,全面推进村级卫生室“五有三提升”建设,巩固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6S”(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精细化管理成果。三是着力建设特色科室。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积极创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全面发挥各医院特色专科优势,提升老年病、慢病康复、医养结合等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实施青年骨干医生、护理等人才培养储备计划,赋予基层医院部分自主招聘权,探索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机制。发挥驻泰医药系统高校优势,采取定点培养、现场招聘等方式,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落实医共体内部人员调配、购买医辅服务等措施,解决人员力量不足问题。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建立针对医生、护士以及医院管理人员等各专业、各领域的表扬机制。
四、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接入泰安健康建设工作,全面实现电子健康卡应用。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数据无缝对接和共享。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远程医疗诊断、在线预约挂号、健康管理等服务。升级完善医疗信息系统,引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实现电子病历、医嘱、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平台,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五、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支持和保障。落实政府为主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筹资和投入责任,建立医疗卫生长效投入机制。在加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经费投入的同时,保证国家基本公卫资金、基本药物补助、重大传染病防控等资金拨付。加大对村卫生室运行和乡村医生养老等经费补贴,提升村级医疗队伍稳定性。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医保资金保障使用,足额拨付医保资金,确保医疗机构正常运行。积极争取上级医保部门支持,允许有条件的镇街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增设中医日间病房和日间手术,优化医保报销流程,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