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打造10个以上县区夜间经济街区,

推进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开展科技大市场建设,

支持建设一批中试基地、

概念验证中心;

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引领作用,

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效能提升10%以上


日前,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围绕10个方面提出168项重点工作,

并结合实际细化分解,

明确责任、措施与时限,

做到有力启动、稳健推进,

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方案》涵盖的10个方面具体为,全方位扩大需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南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68项重点工作均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参加单位。这些细化的工作任务中,有不少事项都备受群众关注和期待。


深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在全方位扩大需求方面,今年,我市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面提振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发展首发经济,力争全市引进首店100家以上;规划建设南昌国际会展中心,办好针纺时装周等活动,争取全年举办规模以上展会140场;力争全年实施省大中型项目约400个、市重大重点项目超1000个,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约1100亿元、超2300亿元等。


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更大力度帮助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6万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推进南昌“三站一场”“洪城红”网约车司机暖心服务驿站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24个中小学校网点建设,新增学位4.2万个,确保南昌中学、行知中学、洪都中学新校区及青云谱区、青山湖区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构建市、县区、社区三级托育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托育机构覆盖率保持在50%以上,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加快建设社区嵌入式体育场馆,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等。


强化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等优势产业,低空经济、VR等新兴产业,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打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围绕构建“一核三基地多点支撑”格局,加速推进11家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强化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广泛应用、深度融合;培育发展省级“数字领航”企业5家,“小灯塔”企业30家左右,数字化转型试点集群6个,建成5个左右省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更多中小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等。


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方面,将推动昌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强力推进“十纵十横十联”干线路网建设,力争实现昌南大桥、鄱阳湖堤顶公路应急保通工程、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洪腾高速、北二环一期、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工程、G320国道新建工程等项目全线通车;扎实开展127个城镇老旧小区、32个城中村改造;积极探索“错峰共享停车”模式,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60个。


在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全面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外引内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突破900亿元;推动优质农产品进高端商超餐饮,支持南昌农业发展集团建设江西省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力争全市农产品电商零售额突破70亿元;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万座,推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3%;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率保持100%等。

我市要求,各县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担当“抓落实”职责,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推动重点工作可量化考核、高效落实。对重点工作台账化管理、全过程管控,按时间推进任务。责任单位要定期调度牵头事项,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将按部署安排全程跟进、定期督办,结合督查推动工作落地见效,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来 源:洪观新闻记者 蔡欢

编辑:徐晨霞 二审:涂景 终审:邹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