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说起既能防空打飞机也能平射怼坦克的高射炮有不少但是为人熟知的永远都是德国那门88毫米神炮,作为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在面对盟军以及苏联重型坦克时反坦克利器似乎一度被人忘记了它是一门高射炮;今天的主角不是88炮却是88炮的堂哥,瑞典博福斯M1929型75毫米高射炮。
“88”炮优秀的反坦克能力曾一度让人忘记它是一门防空炮
一战结束后德国为了避免《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将国内军工业转移到国外秘密进行,在间战期内各国飞机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德国认为现有防空武器已经不能有效对付现有和今后出现的轰炸机,在讨论之后确定需要一款大口径、高射速的防空炮来对付那些飞得更高、飞得更快的轰炸机,这项工作由德国克虏伯公司与瑞典博福斯公司合作进行,资金方面由德国威玛防卫军提供。
英国威灵顿双发重型轰炸机,1936年首飞,时速380km,德国预想的中的轰炸机在二战会越来越多
1925年,博福斯公司和克虏伯公司的工程师合作设计了两款75毫米防空炮,不同的是一款倍径是59倍、另一款则是60倍;两门炮在测试后德国表示口径太小然后撤资自己去研究更大口径的防空炮也就是88炮,而博福斯在选择了一番后保留了60倍径炮管的75毫米防空炮,在1929年定型为M1929型75毫米防空炮。
博福斯公司生产的
博福斯M1929型高射炮,口径75毫米,行军全重3750公斤,战斗全重2600公斤,炮管长4500毫米(倍径60倍),射速20-25发每分钟,垂直射界-5°~+85°,水平射界360°(朝一个方向旋转只能转4圈);炮口初速850米每秒,有效距离8500米,最远距离14000米。
博福斯M1929式75毫米高射炮
博福斯M1929型高射炮名气虽然不如88炮但是该炮确实是中国抗战时期的中远距离防空炮的核心担当,在淞沪会战后中国民国从博福斯公司购买了32门博福斯M1929型75毫米高射炮组建了15个防空连,这里有一点要说的是32门防空炮实际上只能组建12个连,另外3个连属于机动连,这个机动连是在特殊情况下从其他防空连抽调防空炮组建一个连然后机动防空,从这里能看出当时中国极度缺乏中远程防空炮;在重庆大轰炸期间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一共击落4架敌机、击伤18架,耗费炮弹3000发,这个数据感觉不咋地实际上已经很不错了。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防空炮的主要任务是驱散敌机不让敌机投弹,如果幸运击落敌机就算赚到,二战防空任务主要还是以飞机为主,比如德国88毫米高射炮平均击落一架盟军飞机需要耗费炮弹5000发;至于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的高击落率很大程度上是靠着雷达、VT引信、人员素质以及日本飞行员素质断崖式下降的共同结果。
国军装备的博福斯M1929型75毫米防空炮
顺便一说,博福斯公司不光卖炮也卖高射炮的指挥系统,比如探照灯、测距仪以及听音设备;机动连所使用的的牵引车是1935年购入的维克斯5吨履带通用牵引车。
英国5吨维克斯履带通用牵引车,图上拖拽的不是75毫米高射炮
博福斯M1929型高射炮在中国8年抗战中出勤7305次,算下来平均每年913次,如此高频率的使用加上战争后期该炮各项配件无法获得让一些受损高射炮无法修复,仅在1938年武汉会战后该炮就损失了11门剩下了21门还能继续使用。
防空阵地配属的探照灯
防空阵地配属的听音设备,这个设备可以根据声音知道飞机从哪个方向来,该设备一战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博福斯M1929型高射炮在南京战役期间被日本缴获并对其进行逆向复制,不过日本自身技术不达标导致逆向复制工作一直拖到了1944年才成功定型为四式75毫米防空炮;另外该炮也被日本用来当做四式战车和五式战车的战车炮,该战车炮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75毫米厚的钢板。
四式战车装备的战车炮就是直接用四式高射炮改的
图上是测试用于五式战车的长管75毫米战车炮,该战车炮装有自动装弹机,不过直到战败都没有装上五式战车
五式战车仅造了一辆并且没有装上战车炮就被美军缴获了,注意五式战车还有一门37毫米战车炮
这里多说一句,日本五式战车在后世游戏里主炮装的是88毫米战车炮,这是由于原本日本打算给五式战车装上威力更大的九九式88毫米高射炮,这门炮是仿德国海军SKC/30型88毫米高射炮,该计划由于炮管重量增加再加上后坐力增加需要重新设计炮塔和车体而没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