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过火炮缓冲装置的时候提到早期前装填式火炮采用轮式刚性炮架,通常1门早期轮式火炮主要由炮身、炮架、炮轮、大架几个部分组成,早期火炮因为主要是以平射为主并且重量较轻加上当时火炮炮口调整角度没有现代火炮的高低机和方向机,所以单腿大架更有利于整个炮身的方向调整,再说也不影响垂直射界。
早期前装填式火炮的大架起到了支撑和快速调整方向的作用
此后随着技术革新火炮也从前装填式火炮改为后装填式火炮,出现了榴弹炮这种打曲线弹道的火炮,火炮为了打的更远通常需要将仰角提高,这个时候单腿大架就成了阻挡火炮仰角发射的绊脚石,一开始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大架靠近炮尾的位置做成镂空,这样虽然不妨碍火炮仰角发射但是造成大架整体强度降低,同时水平射界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镂空设计的大架,这种设计一战后就逐渐被淘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虽然已经可以自行生产火炮但是还是有进口火炮,一开始意大利为骑兵部队选择一款轻巧的骑兵炮,当时有一牛人就是法国M1897型75毫米速射炮的研发者,法国德波特上校设计了一款采用开脚式大架和双后坐机构的火炮,该火炮的后座机构在不改变水平状态前提下仅炮管可以抬起,由于采用了开脚式大架所以仰角方面远胜当时的其他火炮。
法国M1897型速射炮,注意该炮是单腿炮架,但是仰角有限并不影响射击
之前介绍法国M1897型速射炮时说过法国将该炮视作机密武器,同时希望M1897型速射炮成为取代其他火炮的火炮,心理上自然对德伯特上校的新设计没啥感觉;当时恰逢意大利正在选择骑兵炮,德波特上校的设计立刻被意大利选中成为意大利骑兵炮,也就是M1911型骑兵炮。
M1911型骑兵炮,操作人员4人,另外2名是牵马的
这里插一嘴,该炮虽然是法国人设计但仅在意大利生产,所以该炮算是带着法国设计血统的意大利炮,不得不说一战前法国火炮设计能力的确强。
M1906型山炮是法国设计的世界上第一门采用炮管前冲的软后坐火炮
M1911型野战(骑兵)炮,口径75毫米,炮管长2132毫米(倍径28倍);放列全重1076公斤,人力牵引1090公斤,骡马牵引全重1900公斤;垂直射界-15°~65°,水平射界左右共52°9′;炮口初速510米每秒,最大射程10240米;最大射速20发每分钟,持续射击6发每分钟。
M1911型野战(骑兵)炮
M1911型骑兵炮开创了火炮采用开脚式大架的先河,在当时这一设计使得该炮拥有其他火炮无法比拟的垂直射界和水平射界,该炮装备意大利军队后立刻掀起一场火炮大架的改进浪潮。
可以看到M1911型骑兵炮的仰角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左右共56.°9′的方向射界是当时其他单腿大架火炮无法比拟的
M1911型骑兵炮在设计上是可以在山地使用,该炮的驻锄并不是尾铲而是打入式驻锄,打入式驻锄是在大架尾部的狭槽将木桩钉入地面固定炮身,好处是射击时炮身稳定但坏处就是超过水平射界后挪动火炮需要将木桩从地面拔出来,而且遇到坚硬地面那固定时间进一步增加。
M1911型骑兵炮,可以看到大架尾部的狭槽
意大利一开始也罢M1911型骑兵炮装备给了骑兵,但是该炮重量适中加上射程占有优势,于是该炮也成为了意大利的野战炮;该炮在意大利一直用到二战结束,在1943年纳粹德国占领意大利后将该炮重新命名为Feldkanone(德语野战加农炮) 244(i)后将原来的木制炮轮改为钢制发给意大利伪军使用。
车辆牵引的M191型野战(骑兵)炮,注意由于木制炮轮并不适合车辆牵引,下面装了橡胶小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