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给予中国抗战将士很大的伤亡,受制于国家实力限制,在整个抗战中中国的飞机时以“输血”的形式从国外进口的,而且其中很多飞机都是二手的老旧飞机,在全面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一共有飞机1000架,能够升空作战的只有305架;日本在当时共计有飞机2700架,而且国内平均每月造100架以上,在中国战场拥有1156架,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高于中国空军,所以在经历了两次空战后中国空军近乎损失殆尽,而守卫天空的重任就交给了地面防空部队,今天来盘点一下中国抗战期间的小口径机关炮。
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出现让中国的飞机和飞行员损失急剧攀升
这里说一下关于“鹫”,在二战日本没有空军只有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称呼其为“陆鹫”,海军自然是“海鹫”。
中国建立地面防空部队的初衷是1931年日本轰炸锦州时如入无人之境,在当时短时间内组建一支空军部队显然并不合适,为此在德国军事顾问乔治·佛采尔中将的建议下,组建地面防空部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不过到1934年时蒋介石和乔治·佛采尔中将闹得很不愉快,于是国民政府德国顾问接替者是德国前国防部长汉斯·冯·塞克特将军,但是这位将军只待了一年就因为身体原因离开,接替者是塞克特将军的助手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瑞士索罗通ST-5机关炮
索罗通是瑞士一家由德国莱茵金属下辖的全资子公司,在一战结束后该公司是德国国防部秘密研发武器的公司,设计了包括MG30机枪、Flak 28机关炮和今天要说的索罗通ST-5机关炮.
索罗通ST-5机关炮就是德国后来的Flak 30高射炮的前身,在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牵线搭桥下,国民政府向瑞士索罗通公司购入ST-5机关炮,在德国顾问的防空部队设计中,中远程距离由博福斯M1928-75毫米高射炮担任,中距离由德国Flak 18-37毫米高射炮担任,近距离则由索罗通等20毫米小口及机关炮担任。
索罗通ST-5机关炮,口径20毫米,炮身重80公斤,炮管长2015毫米,最大射程5600米,最大射高3600米,射速220-300发/分,初速850米/秒,在500米距离上能穿透30毫米钢板(这点很重要)。
索罗通ST-5机关炮大约有200门进入中国,除了担任对空防御外,该武器最出名的一次是在枣庄战斗中的地面防御任务。
台儿庄战役的枣庄战斗中有记录的一次是在3月25日的郭里集村战斗,国军149团第3排排长张晴光在发现日军四辆94式轻型坦克后和其他人一起躲入村内,当时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所以日本的坦克毫无防备的前进,机炮射手用4发炮弹击毁了2辆日军坦克后,其中一辆日军坦克发现了机炮位置开始开炮,机炮射手没有惊慌而是沉着反击将这辆坦克击毁,剩余的一辆见势不对掉头就跑。
中国军队装备的索罗通ST-5机关炮
瑞士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
瑞士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是瑞士在德国贝克20毫米机关炮的基础上设计而成,是二战小口径机关炮中相当优秀的一员,包括美国在内很多国家都将其装在军舰上使其成为近距离防空利器;中国也在20世纪30年代进口了相当数量的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不过和国外的弹鼓不同,中国购买的厄利孔机关炮采用了一个巨大的弹匣装弹,这个是考虑到当时中国没有能力仿制弹鼓这种结构复杂的供弹具,不过使用了弹匣后让厄利孔机关炮外形类似一支机枪十分威猛。
厄利孔高射炮,口径20毫米,全重68.5公斤,炮管长1400毫米,实际射速32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914米,最大射程4389米。
厄利孔高射炮在中国有很多厉害之处,比如在南京保卫战时,使用厄利孔的地面防空部队发射的一颗炮弹击中一架打开弹仓的日本九六式轰炸机的炸弹,巨大的爆炸瞬间波及了两边的飞机,是中国抗战中少有的一弹三机的奇迹。
九六式轰炸机是日本陆军侵华的主力轰炸机
台儿庄战役期间,在台儿庄近郊日军12辆94式超轻型坦克掩护步兵靠近国军防线,当时的国军为杂牌部队十分缺乏反坦克武器,危急之时,士兵将2门厄利孔高射炮架在隐蔽区,然后让士兵边打边撤引诱坦克进入伏击圈,等到这些豆丁坦克到了位置后2门厄利孔机关炮突然开火,日军惊恐万分之下被击毁12辆九四式坦克和跟随坦克50名日本士兵,是抗战前期一次经典的诱敌深入伏击战。
日本九四式轻型坦克,主武器只有一挺机枪,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中国战场十分嚣张
1940年的五原大战期间,傅作义的部队用厄利孔高射炮将日伪军的夯土堡垒逐一击毁,击毙日伪军5000余人,击毙日军金滕少将、大乔大佐等高级指挥官,厄利孔在战斗中一连拔掉日伪军七个据点,五原大捷也有厄利孔机关炮一份功劳。
中国军队装备的厄利孔机关炮
意大利布雷达M35-20毫米机关炮
意大利布雷达M35机关炮是中国进口数量比较少的一类机关炮,主要是该炮设计复杂而且供弹方式繁琐不说弹容量还小,在中国主要装备在精锐防空部队,该炮性能优异、是一开始设计就带有高平两用的机关炮。
意大利布雷达M35机关炮,全长2.13米,全重307公斤,最大射程3500米,射速每分钟200-220发;12发弹钣供弹。
丹麦麦德森M1935-20mm机关炮
麦德森M1935机关炮是丹麦1933-1935年研发的一种多用途机关炮,根据安装在不同炮架上可以作为防空、反坦克、打步兵、攻击水面舰艇,中国在1936年购入该武器时还有一件趣闻,说当时丹麦的操作员使用麦德森M1935射击气球给中国代表团看,但是一炮未中着实让丹麦人一阵尴尬,此时在中国代表团里的兵工署长弹道研究专家愈大维亲自上前射击,在调整了一番后一炮命中气球才缓解了尴尬。
麦德森M1935机关炮,口径20毫米,全长:2.5米 ,炮管长1.2米 ,弹容量有40发或60发的弹鼓或者15发弹匣;最大射程 6000米;最大射高3500米;实际射速:125发每分钟;战斗重量 260公斤;运输重量 317公斤。
中国军队装备的麦德森M1935机关炮
德国Flak 30-20mm机关炮
民国时期军事顾问是德国人,自然也会购买德国的机关炮,德国Flak 30机关炮是德国根据索罗通机关炮改造而来,在德国属于近距离防空的核心担当,在1939年的中德蜜月期结束前该炮有被购入装备国军在南京的防空部队,在撤出南京时该炮被日军缴获全部损失;后来又被重新缴获并在后面的战斗中使用。
Flak 30机关炮口径20毫米,全重890公斤(战斗时463公斤)、炮管长度1300毫米(65倍径),射速120-280发每分钟;射程2200米;弹容量20发由弹匣供弹。
中国军队装备的Flak 30机关炮
日本九八式20mm机关炮
日本八九式机关炮是日本陆军装备的一款早期机关炮,但是该炮性能优秀却因为日本陆海之争没有装备日本海军;在中日战场上被中国军队缴获并使用;在现在的军事博物馆里有一门八九式20毫米机关炮。
日本八九式机关炮口径20毫米,炮管长1400毫米,弹容量20发由弹匣供弹,射速120发每分钟,炮身重约70公斤,行军全重430公斤;最大射程3650米;该炮虽然也有穿甲弹可以在247米击穿30毫米钢板,但是主要用于防空很少反装甲。
中国军队装备的日本八九式机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