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共有十三座明清琉璃牌楼,其中的十一座都是乾隆帝建造的,除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楼、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琉璃牌楼和山西介休太和岩琉璃牌楼三座外其余的十座都在北京,这些牌楼皆为三间四柱七楼形式,每一座都是美到极致的艺术珍品。

牌楼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从材料分:有木材、石材、砖混、玻璃等;从门数:有单门两柱、三门四柱、五门六柱等;从建筑数量分:有单层、三层、五层、七层、九层、十一层等。


琉璃牌楼的等级是最高、最华丽的。

01 颐和园 智慧海琉璃牌楼(清乾隆)

在佛香阁的北边的山顶上有一座宗教建筑智慧海,是建在万寿山顶最高处,在智慧海的前面有一座琉璃牌楼,砖石结构表面用五色琉璃瓦装饰。

德国人恩斯特·别诗漫1902-1909年在颐和园万寿山之巅拍摄了琉璃牌楼(下图)


正面石额为“众香界”


背面石额为“袛树林”


“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

1860年的智慧海照片(下图)


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02 东岳庙琉璃牌楼(明万历)

朝阳门外大街东岳庙门外有一座琉璃牌楼,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高13米,长20米,四柱三门七楼砖石结构琉璃牌楼。

1901年的牌楼照片( 下图)


南侧匾额:“秩祀岱宗”


北侧匾额:“永延帝祚”意为皇图永固,国运绵延。东岳庙牌坊是北京唯一留存的过街牌坊,其下原为神路。


与牌楼隔街相对的就是闻名遐迩的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供奉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

1915年前后的东岳庙山门前,山门外额书“勅建東嶽廟”(下图)。


1988年,东岳庙山门在朝阳门外大街拓宽时拆除,原二道门棂星门改为正门。原山门内东西两侧的钟鼓楼还存在,不过变成庙门外的建筑了(上图)。

1999年作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向社会开放。

03 香山昭庙琉璃牌楼(清乾隆)

宗镜大昭之庙又称昭庙,意为:尊者神殿,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为西藏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贝丹益希(1738-1780)进京向乾隆祝七十寿诞而建,昭庙为班禅夏季驻锡地故又称班禅行宫。

德国人恩斯特·别诗漫于1901-1909年北京香山昭庙前拍照的琉璃牌楼(下图)。


刻有满藏汉蒙四种文字的题额,东面题额为“法源演庆”


西面题额为“慧照腾辉”


1870年代的昭庙(下图)


04 卧佛寺琉璃牌楼(清乾隆)

十方普觉寺(Shifang Pujue Temple),又称卧佛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

琉璃牌楼清末照片(下图)。


牌坊正面镌有“同参密藏”四字



背面为“具足精严”四字



琉璃牌楼后面有一片放生池。

美国人西德尼.甘博1917—1919年在卧佛寺的拍照(下图)。


据《元史》记载,冶铜50万斤铸造的这座佛像是北京最大、最古、最精的铜卧佛像。


卧佛这个卧式是释迦牟尼圆寂前的姿势,描绘的是佛陀在娑罗树下向弟子们作最后一次教诲的情景,即佛教故事“释迦涅槃圣迹图”。

05 国子监琉璃牌楼(清乾隆)

国子监内琉璃牌楼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是全国唯一一座专为教育机构设立的牌楼。

1900年拍摄的国子监琉璃牌楼(下图)。


时空穿越


横额“圜桥教泽”


横额“学海节观”


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堂”。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学”。从清康熙帝开始,皇帝一经即位,必须在此讲学一次。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清末辟雍照片(下图)


06 西天梵境/大西天琉璃牌楼(清乾隆)

北海公园西天梵境琉璃牌楼前有一条铁路,是1886年李鸿章趁重修三海之时,建议在西苑修建铁路,1888年铁路修成后,慈禧太后每天都要坐火车从中 南 海 仪銮殿到北海镜清斋用餐,他怕火车的鸣叫声破坏了皇宫的风水,不用火车头拉扯而叫太监们拉着车厢,这段铁路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拆毁。

1902年美国人出版的“写真日记”中的北海西天梵境门前的琉璃牌楼(下图)


南面的匾额为“华藏界”


北面的匾额为“须弥春”


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明代时为经厂,又为西天禅林喇嘛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山门为歇山黑琉璃黄剪边顶仿木结构券门,为三座,门之间有琉璃墙,中间门额为“西天梵境”。


07~10 北海小西天琉璃牌楼(清乾隆)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的四面环水,全有桥可通,东南西北各有琉璃牌楼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修缮前后的极乐世界殿(下图)。


南面牌楼


门额:“证功德水”


东面牌楼“震旦香林”、“神州宝地”。


南面牌楼“证功德水”、“现欢喜园”;

北牌楼“妙境庄严”、“法轮高胜”;


西牌楼“安养示归”、“仁寿普缘”。

11 承德 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楼(清乾隆)

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

这是座清式三间四柱七楼三券门红黄绿琉璃牌楼,三券门以汉白玉为边饰,牌楼上七楼,计一正楼、二次楼、二夹楼、二边楼,覆盖黄色琉璃瓦,正楼次楼用歇山,二夹楼用夹山,二边楼外侧用歇山内侧用夹山。各楼覆盖绿琉璃瓦,单翘单昂斗拱。牌楼前有月台,周围砌女儿墙,正中及左右设有踏道,月台上还有石象一对。

1933年照片(下图)。


明间正楼前额有乾隆帝御题“普门应现”四汉字和相应满文。


后额为“莲界庄严”


12 承德 须弥福寿之庙琉璃牌楼(清乾隆)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

大红台位于琉璃牌坊北面,为须弥福寿之庙的主体建筑。

1933年照片(下图)。


琉璃牌楼为汉式三间、四柱、七楼的形制,翼角飞翘,斗拱层叠。

1933年照片(下图)。


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题刻的乾隆御题匾额“总持佛境”高挂琉璃牌坊上,它是寺庙整体建筑风格转换的标志和等级的界限。


琉璃牌楼在“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的位置图(下图)。


13 山西太和岩琉璃牌楼(清光绪)

春秋时期,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奉君,便有了介休之名。介休作为琉璃艺术之乡,据碑记载,烧造琉璃的历史早在唐代。出土的实物远自南北宋时期,近至大清光绪年间,太和岩牌楼就是介休琉璃艺术发展到明清鼎盛时期的典型性代表作。

建于光绪年间,由晋商冀家修建,乃是原真武庙中的一献坊,如今真武庙已不复存,只剩此牌楼,上刻“太和岩”三字。


牌楼正面的“紫极腾辉”与背面的“天枢真宰”题字亦称得上苍劲有力。而太和山即武当山,乃传说中真武大帝飞升之地,亦即真武庙牌坊之佐证。


左右次楼的正面分别写有为“无上道”与“众妙门”。


背面则分别题为“除俗障”与“契真源”。


整个牌楼融入了写实、写意等众多绘画技法,正脊的琉璃构件题有“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世远家声旧,孝訯喜气新”诗。而牌楼柱头、柱底均用琉璃表现出不同的花卉、寿山、瑞兽及八卦图样。这些图样无一重复。


结尾:照片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记录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展现了历史的繁华与衰落。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历史事件、文化的演变以及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来源:百家号 应ole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