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小雪节气,开启了一场久违“行走乡间·发现自贡”之行。从邓关会仙桥沿铁钱溪逆流而上,一路打卡猪儿石水库大坝、成自宜高铁桥、石拱桥、牌坊村双龙桥、水下的彭桥和高石村双龙桥,整个溪畔高山流水、唯美静怡,是自贡地区颇为少见的峡谷风光。



抵达邓关,从会仙桥旁边的市场出发,开启寻桥铁钱溪之旅。



会仙桥地理位置极佳,水陆交通的纽带,既是富顺到泸州的要道,又处于铁钱溪与釜溪河交汇口。清光绪八年(1882),由张立和倡修,为单拱石桥。1960年扩建,在老桥基础上加宽并抬高,后多次维修。会仙桥历经一百多年,其桥身依然坚固,拱券浅浮雕图案非常精美,现在川云公路从桥上通过,使用状况较为良好。



刚刚走出市场街道,对岸风光从横街子变为山林农地。



出街不远就见到了一道改建的河堰,虽然知道对岸一带为黄坡岭,但从铁钱溪对岸眺望才真正感受到了黄坡岭的规模和体量。



继续沿乡间公路逆流而上,铁钱溪猪儿石水库大坝映入眼帘。



猪儿石水库大坝颇有年代感,大坝上还有一座笕杆桥。



回望猪儿石水库大坝,铁钱溪在这一段河边较为宽阔,两边山地下方的冲积平坝面积不小。



走着走着,成自宜高铁在前方不远处横跨铁钱溪。



成自宜高铁桥距离铁钱溪至少有五层楼房的高度



一路沿铁钱溪爬坡上坎,渐渐两岸风光变得更加峻秀。



这个角度的局部公路显得颇有点意境



站在一个山头俯瞰铁钱溪,河水沿着左侧的大平坝环流,从会仙桥至这里也是“九曲十八弯”。



这一片面积不小的菜地,零星可见劳作的乡亲。



跟着放羊人的足迹走进提灌站旁边的拱桥



远眺拱桥上游静静流淌的铁钱溪



拱桥另一侧为新老两座提灌站,一老一新见证了铁钱溪畔沧桑变迁。



虽然这座拱桥修建时间不长,但是其半圆拱在自贡地区极为少见,倒映在铁钱溪中颇有水乡韵味。



沿着河边羊肠小道继续向上而行,这一带风光秀美犹如“秘境”。



一回头,蓝天白云下的铁钱溪“秘境”显得更加美丽。



当我们见到这座两孔石拱桥时,透过拱券已看到牌坊村双龙桥的身影。



牌坊村双龙桥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四墩五孔石板平桥,地处沿滩区邓关镇牌坊村与王井镇高石村交界处。由于下游修建水库后,河面水位提升,双龙桥在汛期基本都会淹没,故一年之中只能在枯水期才能见其“真容”。牌坊村双龙桥毗邻“新桥”,即使是枯水期双龙桥也只略高于河面,高石村侧桥台缺损严重。



牌坊村双龙桥顾名思义桥上刻有精美的双龙脑,只是可惜其中一个龙脑部分毁损,目前的水位基本将龙脑全部露了出来。



从乡村公路远眺对岸的牛马场



逆流而上,铁钱溪在彭家湾附近又拐了一个180度的大弯。



这座水下的石板平桥称为“彭桥”,据说当年有一孔是被炸鱼毁坏,下游修建水库后将其淹没,如今成了水下石桥。



过“彭桥”上行两百多米右转,铁钱溪呈现出了一派小桥流水风光。



这座预制板搭建的小桥感觉特别小,走在桥上都有铁钱溪流动的代入感。



这样的小桥流水在自贡地区很少见,如果是好天气估计更有诗情画意。



越往前走,两岸怪石嶙峋,山体也逐渐大了起来,远处山头还有龛洞痕迹。



铁钱溪中砣是一道天然形成的“堰闸”,上面很多凿痕不知是不是过去发展“小水电”的遗迹。



中砣一侧的“堰口”,铁钱溪从此一泻而下。



前方古桥为高石村双龙桥,这是五年内第三次探访此桥,只是本次选择从沿铁钱溪逆流而上。



三访高石村双龙桥,除了关注桥体本身外,特别着重对双龙桥两岸连接古道的探查。可惜富顺永年镇岸边杂草丛生,只好无奈放弃前往。



高石村双龙桥建于清代,为一座六墩七孔石板平桥,中间桥墩上刻有精美的双龙,龙头向着上游。



高石村双龙桥早已褪去昔日繁忙,但仍然是两岸人们重要的出行通道,对研究清代当地的交通状况有一定的历史和文物参考价值。



高石村双龙桥上游的铁钱溪,风景如画、唯美静怡。



为了查勘沿滩地界山头的龛洞痕迹,在桥头这次寻找相连的古道遗迹,可惜转了一圈未有收获。



沿山体前进在中段找到一条铺满松针的小道上山



登顶之后视野非常开阔,可惜也未发现古道的踪影。



由于龛洞地势险要,只好放弃抵近勘察。



此山顶既可俯瞰山下的铁钱溪,又能远眺山峦起伏风光,是铁钱溪畔一个非常不错的观景平台。



冬日寻桥铁钱溪畔,从邓关会仙桥至高石村双龙桥逆流而上,仅仅几公里就有数座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类型的桥梁。一路高山峡谷、小桥流水、怪石嶙峋,两岸峻秀风光尽收眼底,是自贡地区少有的自然与历史完美融合的好地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