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

一座城,

百年穿越。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一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百年沪闵路》。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渐行渐远朱家行》节选。

二十多年前,虹梅南路建成开通,于是老闵行去市区除了沪闵路外,便又多了个快捷的选项。而穿过横跨虹梅南路的外环高速,往北则是广为人知的朱行老街。

早在沪闵南柘路开通时,沪闵南柘路长途汽车公司就在这里设立了长途汽车站。这也说明百年前的朱行已有了一定的集镇规模。而我虽然早就知道朱行,但真正走近它还是因为前些年组稿撰写《最后的老街》,以及拍摄同名纪录片,才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朱行,俗称朱家巷,据史料称南宋时已有人烟,明代朱氏家族世居。清代设镇,又因本地话“巷”和“行”谐音,故后称朱行镇。旧时,这里是周边乡村的集散重镇。如今四周地段尽现繁华,但朱行却没落了。

面对城市化与现代化飞速发展,老街无所适从,这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既为老街,总是在岁月中积淀了经年风霜和很多故事,在高楼包围中,虽有迟暮的无奈,却持有着倔强的独特。

江南自古就和烟雨分不开。朱行老街地处鱼米之乡,和所有江南老街一样,发达的水系是老街形成的基础。

老街的“水”叫春申塘,这是本地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河,据说是战国时代春申君下令开挖的,明清时期,曾屡次疏浚,是当时水上的一条主要航道。发达的河运使得古代朱行迅速繁荣起来,河两岸的居民为了方便日常生活,也往往会在老街的中心修建起“市桥”。


位于朱行老街的敦义桥(陈长枫 摄)

敦义桥是朱行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桥,斑斑驳驳的桥面留下了岁月的刻印,刻下的是懵懂儿童的嬉耍玩笑,挑担小贩的沿街叫卖,河边妇女的洗衣捶打。一百三十多年的岁月中,石桥宛如一张黑胶碟,收录进了这浓浓的乡间清韵。

石桥下的春申塘自然是孩子们的乐园,最让人期待的,当属那一年一次的“蟹潮王”。每年夏天,四面八方的螃蟹都会涌到这里来。抓回来的河蟹鱼虾被家中的老母亲用土灶头配上最拿手的小菜,孩子大人围成一桌,锅盖一掀,就可以吃个满心满意的欢愉。比螃蟹更美味的是这些缤纷的画面。

“过年时候,我们这个街上,会在前头墙里插香,为什么?因为墙上有缝啊!到端午节时家家户户还要挂艾草,就挂在门上。”那次采访,老街上的居民,五十多岁的石阿姨,说起这些童年记忆,表情突然生动起来,仿佛在这一瞬间又回到了那欢笑嬉闹的年代。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一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百年沪闵路》。这条路,历经百年沧桑,岁月洗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快速推进,无论是名字、形态、走向都在不断演变。要了解这条路的前世今生,首先得从路名上作番概念性的解读:无论是沪闵路,还是老沪闵路,都深深地烙上了沪闵南柘路的印记,了解了其间的来龙去脉,才会深刻感受到上海城乡百年间的变迁。

2025年1月起,第二十一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 吴玉林

朗读: 颛桥中心小学 三(3)班 周熙雯

编辑:汤婧娴

初审:岳顺顺

复审:姚怡莹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