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第一章
自愿守寡的儿媳妇有了野男人
成亲不过几天,儿子意外身亡,
我给了儿媳一纸和离书,不想耽误她的大好人生,
被她拒绝。
“娘,我已经有了身孕,我会代替夫君孝敬您。”
我深为感动,不仅府中中馈交给她,还带她参与生意。
直到我看见她和一个外男偷偷私会。
“那老东西坚持不了多久,等咱们孩儿出生,就送她归西。”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
“老夫人,今日天气不错,要不出去走走,您这自打放权给夫人,越发不爱动了。”
我看了眼陪我三十多年的王嬷嬷,笑着指着她。
“如今,你倒是也能耐了,还敢编排起我来了。”
我冲她伸手,她赶忙过来扶起我。
“既如此就遂了你的愿,咱们出府逛逛吧,我这把老骨头给它松松筋。”
一路上,下人恭恭敬敬的行礼,处处都有条有理。
我满意点点头,宋蓁蓁这孩子我从前就看好她,即使成为我儿媳妇,更是越看越顺眼。
走出门,我转身看了眼卫府的牌匾,那是先帝御赐的,是给予皇商的嘉奖。
我叹口气,“咱们卫府如今也是越来越好了。”
王嬷嬷看我一眼,笑着打岔,“夫人这么能干,您又马上会有小孙孙或者小孙女,以后的日子美着呢。”
我笑笑,这是我现在唯一的寄托了。
“晚点告诉蓁蓁一声,她那肚子月份也大了,不要总是往外跑了,万一磕了碰了,后悔都来不及。”
王嬷嬷点头应下。
这街道几十年如一样,叫卖声,热闹声,络绎不绝,倒也是没什么新意。
我招呼王嬷嬷找个茶楼坐会,真是老了,走几步,有些气喘了。
看着街上的小孩子,我不自觉一笑,指着那孩子给王嬷嬷看。
“等咱们卫府的孩子出生,也会这么可爱的,如果是男孩,他有天赋就去科举,没有我就教他做生意,把咱们生意发扬光大。”
“如果是女孩,她只要本性不坏,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什么我都支持她。”
王嬷嬷笑道,“您更希望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我沉默一会,其实对我而言,男女都一样,都有各自的造化。
“都是翕哥的血脉,我都喜欢,如果他能看见就更好了。”
气氛一时间低迷起来。
我唯一的儿子卫翕,成亲不过半月,突发疾病离世,甚至没来得及道别。
丧事之后,我给了儿媳宋蓁蓁一封和离书,让她不要耽误年华,还可以在找个好人度过余生。
出乎意料地她拒绝了。
她一脸欣喜告诉我,她已经有孕,虽然月份还小,但是郎中说八九不离十。
我死去的心又活过来,日子也开始有了盼头。
等到确诊那天,我在祠堂跪了一天,感谢先祖保佑。
隔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修养一个月才算恢复过来。
宋蓁蓁怀着孕,衣不解带照顾我一个月,我是既心疼又感动。
所以在她提出帮我分担中馈时,我也只是怕她受累,在她坚持下,还是同意了。
后来生意的事情我也慢慢教她,她上手也很快,我很快放权,干脆让她放手去做,我给她兜底。
至今,没出过什么大差错。
我还沉浸在情绪中,王嬷嬷拍了拍我。
“老夫人,你看那是不是夫人?”
这么巧?
我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看见小巷子里的宋蓁蓁,刚想让王嬷嬷叫她上来喝杯茶。
就看见一个陌生的男子从后面过来抱住她,她一脸笑意回头,俩人举止亲密。
第二章
王嬷嬷一脸震惊看向我,“老夫人,这……”
我没说话,侧了侧身子,保证外面看不见我,继续看着俩人。
俩人说了几句话,便穿过小巷子,往街后的屋子走过去。
我坐回去,半晌,才开口,“那个男人,你认识吗?”
王嬷嬷摇摇头。
那么多半不是生意上结识的人,看着倒像是读书人。
“咱们府里的郎中没有被收买的可能吧?”
王嬷嬷张张嘴,没说话。
我按了按额角,“去查,那个男人是谁,还有府医,先不要打草惊蛇。”
晚上,宋蓁蓁过来给我请安。
抱着我的胳膊,给我讲今天她遇到的趣事,完全看不来,她今天出去见了个男人。
她拉着我的手按在她的肚子上。
“宝宝,让祖母感受下,我们宝宝会动了呢!”
再看这个孩子,我心里有些五味杂陈,好巧不巧,府医一早告假了,要几日才会回来。
我面色不改,自然伸回手。
“我听说府医告假了,那你这几日的平安脉怎么办?”
听到我的话,她一脸紧张。
“母亲请府医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她一脸紧张,一点不似作假。
我摇摇头,“今天出去溜达一趟,回来有点头痛,小毛病,王嬷嬷给我按摩几下,已经好了。”
她松一口气,“儿媳这几日觉得还可以,这孩子不闹,若是真有问题找郎中也来得及。”
我告诉她,她心里有数就好,让她回去歇着。
她的这番说辞更加重我的怀疑,而王嬷嬷也回来复命。
“老夫人,查清楚了,那男子是夫人之前家里的邻居,叫萧思成,曾在夫人外祖父那求学,一来二去俩人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我习惯性敲着桌子,宋蓁蓁不是扬州人,她是五年前逃出京城,前来投奔我的。
她母亲早亡,继母不慈,娘家没人给她撑腰,被逼着嫁给五旬员外做小妾,她不肯,一路逃到扬州。
拿着她外祖母给她的信物,找我求救,求我收留她,当牛做马都可以。
我和她外祖母年少时情同亲姐妹,我花钱摆平了她的家人,让她以表姑娘的身份留在我身边。
“萧思成什么时候到的扬州?”
王嬷嬷说是年初,算来也已经几个月。
那个时候,她还没和卫翕定下婚约,在我眼里还是待嫁姑娘,因此她往外跑,我从来没阻拦住。
想起那时候她每天异常开心,想必俩人已经见面。
且等几日,等府医回来,再作定夺。
王嬷嬷和宋蓁蓁说过不必天天出去盯着生意后,她果然没有再出去,在家处理事务,要不就是陪着我喝茶赏鱼。
如果不是有王嬷嬷作证,我都要以为那天我看见的是自己眼花了,或者是自己的错觉。
等到府医回来,第一时间过来给她把脉。
“老夫人,夫人,二位尽可放心,夫人这一胎脉象很好,平时注意些就好。”
我哈哈大笑,恭维他几句,赏了银钱,给了王嬷嬷一个眼神,让她送送府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