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非封建迷信,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在华山脚下的醒觉寺中,传说中有一尊千年不朽的观音像,曾经历过无数风雨,却始终屹立不倒。这座寺庙自唐代开元年间建成以来,历史悠久,香火不断。

寺中流传着一个神秘的规矩:寺门常开,不设门槛收费,但每个月总能收到足够的香火钱,供养寺庙的日常运转。

方丈达悟常说:“寺院福德,在于众生心中,不在铜钱厢上。”这句话让人琢磨不透,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超越物质的法则——福德的真正来源,竟然不在外在的行为上。

一、

寺中有一位名叫明智的小和尚,七岁便出家,聪颖过人,十二岁便能背诵《金刚经》,《心经》更是倒背如流。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根气非凡的年轻人,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最近他却陷入了一个深深的困惑。他发现,无论是寺中的广缘师兄,还是智通师兄,他们修行的方式截然不同,所获得的福德却有天壤之别。

广缘师兄以随和著称,负责寺庙接待香客。

对待每一个来寺拜佛的信徒,他总是微笑着,耐心地与每个人交谈,不论是富贵商人,还是衣衫褴褛的乞丐,他总能以一句“阿弥陀佛”化解所有的尴尬和摩擦。



广缘不求回报,时常将自己手中的食物和衣物送给需要的人,有时甚至会给路过的乞丐一顿热饭,或是送上一件旧衣服。

而智通师兄,则截然不同。他主管香火的账目,为人极其现实。当他遇到富商或穿金戴银的香客时,他总是满面笑容,话语中不忘提醒:

“施主,咱们寺庙的大雄宝殿顶上瓦片破了,若能有个心愿捐些善款修缮一下,必定能积累福报。”

但若遇到衣着朴素的游客,他就态度冷漠,甚至不屑一顾。有时他甚至会抱怨:“那些穿得寒酸的人,怎么不带些香油钱呢?”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寺庙修缮的善款,居然总是奇怪地与这两位师兄的行为不成比例。

广缘师兄虽然从不主动化缘,但每逢寺庙需要修缮时,总会有不期而至的慷慨捐款,甚至有一次,完全陌生的老居士一次性捐赠了十万两银子。

反观智通师兄,尽管他常常低三下四地向商贾富人化缘,结果却总是空手而归,甚至承诺的捐款常常被推脱。



明智感到困惑,心中有了一个深刻的疑问:“为什么那些做得最多的人,反而得不到最多的福报?”他忍不住去请教方丈达悟大师,寻求答案。

达悟大师是一个得道高僧,他曾在五台山修行多年,深得人们的敬仰。

达悟的智慧早已超脱世俗,他的眼神温和却深邃,仿佛能看透世间的一切。在一次午课后,明智找到了方丈,恭敬地坐下,开始询问他的困惑:

“师父,广缘师兄每天都无私地帮助别人,为什么他的福德会来得如此自然?而智通师兄尽力去求,最终却总是落空?这究竟是为什么?”

达悟大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明智。过了一会,他轻声说道:“《金刚经》里讲,‘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福德并不是通过外在的布施行为来强求的,而是在于心的清净和真正的无私。”

二、

他顿了顿,似乎在等待明智的反应,然后道出了福德真正的意义,让明智明白了福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联系。也让我们知道了到底怎么做才会获得更多的福德。达悟大师说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