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父亲今年80岁,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我是他的大女儿,上面我有两个哥哥,下面是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现在父亲和二哥住在一起,自从二哥在老宅子里结了婚,父亲就没和二哥分开过。
这些年,父亲在二哥的照顾下,脸色红润,身体特别得健康,村里人都说,看我父亲的样子,还能活到100岁。每次我回家看望父亲,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娘看到我,就经常会当着父亲的面对我说,你二哥把你父亲照顾得这么好,还真是你父亲的老年依靠啊!
听到这些话,父亲笑哈哈的说:“我也没想到,我养了三个儿子,最后竟指望老二在身边伺候养老,当年那位老人说的话全应验了!”
乡亲们听到父亲的话,很好奇,都对那位老人产生了兴趣,于是父亲在众人的央求下,就把五十多年前走亲时,发生的一件趣事讲了出来……
我的老家是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
父亲20岁时,在爷爷奶奶多年的省吃俭用下,终于成了家。由于没有多余的钱,父亲和母亲结婚时的婚房还是两间土坯房。
那个年代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是人们却还是卯足了劲的要孩子。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四五个孩子,谁家孩子少了,反而会让村里人耻笑。我家也不例外,父母一口气连续生了五个孩子,直到最小的妹妹出生才作罢。
孩子多了,生活就过得格外艰辛,在计划经济的时候特别明显,单靠父母俩人挣工分,很难满足一家七口人的口粮。很多时候,父母都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从自己的口中省下点吃的,给自己的几个孩子。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饿肚子时的那种煎熬。
我们村处在一个山沟里,距离姥姥家有十多里路,小道崎岖很不好走。在姥姥那边,我有四个舅舅,能干活的壮劳力多,生活条件比我们家好很多。在我们家生活维持不下去时,母亲和父亲就会带着我们去外婆家走亲,寻求些帮助。
1973年秋天,我印象格外的深,当年的夏天,我们那个地方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导致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到秋天时队里竟无粮食可分,没几天家里就揭不开锅了。
没有办法,母亲劝说父亲,去她娘家借点粮食度过难关。父亲脸皮薄,不好意思拉下脸去借粮食,一直拖延时间,直到家里最后的一粒粮食吃完了,又在母亲的再三要求下,父亲才不得已同意去姥姥家借点粮食。
怕父亲开不了口,母亲一寻思也陪着一起去了。我们几个孩子听说父亲母亲要去姥姥家,也都嚷嚷着要跟着去。结果最后我们一家七口全都去了。
那时,我大哥八岁,二哥七岁,我们几个孩子基本都相差一到两岁。最小的妹妹才三岁。一大家人浩浩荡荡的,好不热闹。母亲知道我们几个孩子走路会累,就让父亲专门借了一辆过去推粮食的大单轮车,半路孩子累了,可以坐在车上。
刚开始我们几个孩子可兴奋了,一路上蹦蹦跳跳的,边打边闹,可没走多远,我们就累得不行了。小妹首先喊累,母亲就把妹妹抱了起来。后来我和小弟也坚持不住了,就坐上了单轮车。我和小弟坐在车上,一人拿着一根树枝,一边敲打着车架,一边像骑马一样喊着“驾!驾!”,丝毫没有考虑到山路难走,父亲推着车是多么辛苦。
大哥看到我和弟弟坐在车上这么好玩,也要坐上去。由于车上已经坐了我和弟弟,为了保持平衡,母亲让二哥也坐上去。可二哥听后,却推说不累,不想坐车。最后只有大哥一人爬上了车,二哥跟在车后面。
走了一会,我们来到了一段上坡路。在平路上,父亲推得就格外艰难,到了上坡路,父亲力量明显不够了,好几次车子差点滑下去。
母亲让我们三个下车,可我们玩疯了,谁都不想先下车。父亲无奈只能咬牙坚持着,这时二哥看到父亲吃力的样子,主动跑到车前面,抓住绑在车头上的一根绳子,用力的往前拉。二哥的样子立马引起我们兄妹三人的兴趣,接着又在车上大声喊着“驾!驾!”
二哥那时身材很瘦小,他拉着绳拽着车,由于太用力,走路都有些摇摆,可我们三个依然没有下车的打算,越发得兴奋了。
母亲抱着小妹,呵斥我们,我们根本不听,反而在车上叫得更欢了。
走了大概有几百米,路上一块石头硌到了车子的轮胎,再加上我们三人在车上乱动,父亲没保持好平衡,一没注意,车子歪倒了。大哥和小弟摔倒在地上,被压在车底下,疼得直哭,我紧紧抓住车架,避免了摔倒,可是也吓得不轻。
我们这边的大动静,吸引了路人的围观。这时一位老大爷,走了过来。他帮着父亲扶起歪倒的车子,把大哥和小弟拉起来,然后指着二哥对我父亲说:“别看你有这么多孩子,等你以后老了,也只能依靠这孩子了!只有这个孩子脾性好,知道疼人!”
父亲听了老人的话,很不以为意,他觉得老人说得有些偏激了。在父亲心里,他有三个儿子,二个女儿,以后老了,就算不靠闺女,三个儿子也能成为他的老年依靠。
想到这,父亲也不好说大爷的不是,连忙笑哈哈地回道:“我这几个孩子,都不错,他们现在只是小,还不懂事,等长大了,他们就会知道疼人了!我可不止有老二这一个孩子啊!怎么能全指望他啊?”
母亲在旁边也赞同父亲的说法,附和着点点头。
大爷见我父母不赞同他的话,就摇了摇头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以后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