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孟庆山奉命秘密前往冀中。
在这里,他组织敌后抗日武装,创建了河北游击军。
这位在冀中大地书写了传奇,麾下十万人马的抗日名将,在1955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昔日战友们都觉得他最低也该是中将,孟庆山却说:知足了。
出身贫寒,投身革命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军区准备为干部进行授衔。
孟庆山是宁都起义后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红军时期当了团长,经历过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创建了河北游击军,拉起了十万人马,对开拓与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昔日的战友、老部下们都说,以孟庆山的功绩和贡献,至少也该是个中将。
然而他本人对此却淡然置之。
- “过去数十年,我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历经生死。遗憾的是,不少战友都没能亲眼看到胜利这一天。相比之下,我能活到今天,心里已经非常感激知足了。”
孟庆山一向是如此的。不论是怎样的命令与任务,他总是全力以赴。
无条件服从,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位置。
很多人对孟庆山的名字并不熟悉,但在冀中地区,他可是响当当的抗日名将。
1906年5月,孟庆山出生在河北蠡县一个贫穷的农家。
一个八口之家,赖以生存的却只有两亩贫瘠的土地,以及两间摇摇欲坠的旧屋。
生活之艰辛,可见一斑。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中兄弟几人只有一条破棉被,常常在冬夜里被冻醒。
自七岁起,孟庆山就开始帮着家里拾捡枯枝、挖掘野菜。
无冬历夏,小小年纪的他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生计的重担。
有一年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白菜馅饺子,迎接新年。
这是他们一年之中,难得能吃上白面的日子。
却不料地主突然闯进门来逼债,“债都还不上,还能吃得起饺子?”
说罢,抄起那盆刚刚包好的饺子就走了。
年幼的孟庆山紧跟在地主身后,一边哭一边哀求,可那盆饺子还是被地主倒进了猪圈里。
这一幕深深烙印在孟庆山心底,即使到了晚年,他还是常常提起。
但或许那段岁月的艰辛与不公,也在后来激励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京津冀地区接连遭受天灾。
六月以前大旱,六月后大雨连旬不止,农田作物尽数被淹,大量民宅被洪水冲毁。
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先是遭受饥荒,缺衣少食,后又有军阀混战,频繁征收军费。
那一年孟庆山十八岁,为了养家糊口,他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到天津去打工。
1925年,“五卅”运动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浪潮,天津亦不例外。
天津地委引领各行业工人纷纷组建工会,天津总工会应运而生。
然而天津的六大纱厂之一,裕大纱厂在建立工会的过程中,遭到了日本资方的阻挠。
日本人表面答应了工会提出的一些要求,暗地里却勾结军阀势力,企图以武力镇压。
这一行径无疑激怒了广大工人,裕大纱厂工会宣布全面罢工。
工人同前来镇压的军警发生了冲突,附近纱厂的工人门也自发赶来帮忙。
那时孟庆山正在天津裕丰纱厂工作,也积极参与了这次罢工运动。
在经历了罢工运动的挫折后,孟庆山毅然北上,到北平报名参军,成为了冯玉祥麾下西北军的一员。
凭借出色的军事素养和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孟庆山很快当上了副营长。
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失败,孟庆山所属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
1931年2月,蒋介石命第26路军到江西“剿共”。
对这种内部倾轧、兄弟相残的做法,第26路军的官兵们感到愤慨不满。
因此在向江西进发的过程中,他们故意放慢行军速度,拖延时间。
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范围内抗日救亡的热情高涨,民众和军队中要求抵抗日本侵略、保卫国家的声音日益强烈。
第26路军的官兵迫切希望能够返回北方前线,抗击日寇。
然而这一请求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1931年12月,第26路军中的爱国将领不堪忍受蒋介石对日妥协对内打压的政策,发动了一场宁都起义。
约1万7千余名官兵脱离了国民党,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
峥嵘岁月,坚定无畏
加入红军队伍后,孟庆山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但由于战事紧迫,他只在红军大学学习了半个月,就被紧急派遣至前线。
不久后被调至第三军第九师第二十一团担任副团长,参与指挥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屡建战功。
在乐安战斗中,孟庆山英勇无畏,一马当先,却不幸在冲锋时腰部中弹。
红军各部队在激战过后还来不及修整恢复,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