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刘,你要去哪儿?"父亲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打破了沉寂的氛围。
大伯刘建国转过身,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我……我去牛棚看看。"
父亲皱眉道:"现在可不是时候,你先别走,我有话要说。"
我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01
在我们老家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奶奶王秀兰一直是家族的精神支柱。她不仅是家中的长辈,更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每逢村里有红白喜事,大家总会请奶奶出面主持。她那双布满皱纹却依旧灵巧的手,总能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奶奶总会给我们这些孙辈包红包。虽然金额不多,但那份温暖和期待,至今回想起来依然令人心头一暖。奶奶常说:"钱不在多,重要的是心意。"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奶奶今年已经八十有六,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近半年,她卧床不起,只能靠着儿女们的照料度日。我们都知道,奶奶怕是时日无多了。每次去看望奶奶,看着她日渐消瘦的面庞,我心里总是涌起一阵酸楚。
作为孙辈中年纪最大的,我深知家族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老人在世时,要将家产分配妥当,以免日后引起纷争。这个任务通常落在家中最有威望的老人身上,而奶奶无疑就是这个角色。
我还记得小时候,奶奶常常坐在院子里的老榆树下,给我们讲述家族的历史。她总是强调:"咱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最重要的是和睦。钱财是身外之物,亲情才是最珍贵的。"那时的我们似懂非懂,只觉得奶奶的话有些老套。直到长大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02
奶奶的床头柜里放着一个红木首饰盒,里面装着几件金银首饰和一些存折。这些是奶奶多年来的积蓄,也是我们家最值钱的东西。我曾听父亲说过,奶奶原本打算将这些财产平均分给她的三个儿子。
"你奶奶啊,"父亲曾经对我说,"她总是想着怎么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她说过,等她百年之后,要把首饰盒里的东西平分给我们三兄弟。她说这样最公平,谁也不会有意见。"
听父亲说这些的时候,我心里有些难过。我不愿意去想奶奶离开的那一天,但我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临。
就在昨天,奶奶的病情突然恶化。医生说她随时可能离开人世。全家人都聚集在奶奶的床前,气氛沉重而压抑。我看着奶奶苍白的脸色,心里一阵阵发紧。
"孩子们……"奶奶虚弱地开口,"我怕是不行了,该把家里的事情安排一下了。"她的话音刚落,我就注意到大伯刘建国的脸色变得苍白。他默默地站起身,朝门外走去。
就在这时,父亲刘志明一把拉住了大伯的胳膊。"哥,你干什么去?"父亲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大伯轻轻挣脱父亲的手,低声说道:"我去看看牛棚,你们继续。"
03
父亲的眉头紧锁,他深吸一口气,提高了声音:"老刘,你给我站住!这事关系到全家,你不能就这么走了。"
大伯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他的眼神闪烁,像是在极力掩饰什么。"志明,你知道的,我……我不该参与这个。"
父亲的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为什么不该?你是这个家最大的儿子,怎么能在这种时候退缩?"
大伯苦笑了一下,声音低沉:"可我不是亲生的啊。"
这句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房间里炸开。我惊讶地看着大伯,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应。原来,大伯竟然不是奶奶亲生的孩子?我感到一阵眩晕,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看到我们震惊的表情,大伯叹了口气,缓缓道来:"其实,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我是被奶奶和爷爷收养的。那年我刚满周岁,我的亲生父母在一场山洪中遇难。奶奶和爷爷看我可怜,就把我抱回了家。"
父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哥,你别这么说。你对这个家的贡献,我们都看在眼里。"
确实,大伯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家里缺钱时,总是大伯主动去镇上打工。他总是说:"我是老大,照顾家里是应该的。"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大伯也坚持让弟弟妹妹们上学,自己却辍学去打工。
"志明,我知道你的好意。"大伯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但我真的不能参与分家。我已经很知足了,能有这么一个家,已经是上天对我最大的恩赐。"
04
父亲摇了摇头,坚定地说:"不,哥,你错了。你不仅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更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如果没有你,我们哪有今天?你还记得吗,为了让我和小妹结婚,你主动搬到了牛棚住。那时候你说,自己一个人住牛棚没关系,让我们先成家。"
听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原来,大伯为这个家牺牲了这么多。我想起小时候,每次去牛棚找大伯,总能看到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修补农具或者编织竹篮。那时我以为他只是喜欢待在那里,现在才明白,那是他为了这个家所做出的牺牲。
就在这时,二叔刘志强插话道:"可是,按照村里的规矩,养子是不能参与分家的。"
父亲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懂得珍惜,那还谈什么规矩?"
大伯摆了摆手:"志明,别为难自己了。我真的不需要什么。能有你们这些亲人,我已经很满足了。"
就在这时,父亲突然大喊道:“等等,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