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宋朝分为南北两宋,中间之所以断掉是被金国打的。但是金国并非北宋最大的敌人,宋朝最大的敌人应该是辽国。
辽国是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国家,五代十国时期,契丹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且数次试图侵略北宋,令北宋头疼不已。
这些契丹人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
在契丹族流传的传说中,契丹人的祖先是两位仙人。
相传,在北方的大草原上,有一条起源于大兴安岭南端的河流,人们称其为“黄水”;还有一条河流起源于医巫闾山西端,人们把这条河叫作“土河”。
这两条河在木叶山交汇,而木叶山便是契丹诞生的地方。
在很早之前的某一天,一位住在天宫中的仙女感到十分无聊,于是她悄悄地从天宫中逃了出来,还顺手牵走了天地的青牛。
骑上青牛的仙女很向往凡间的生活,于是她便骑着青牛来到了凡间,她们沿着黄水一直走,走到木叶山便停了下来。
他们之所以要停下来,是因为她们看到了一位仙人。这位仙人牵着白马,十分耀眼。
随着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两人都发现了对方,于是仙女赶走了自己骑着的青牛,仙人也赶走了自己的白马。
两人初次见面,却是真心相爱,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而且很快便有了孩子。
自此之后,两人便生活在了这两条河交汇之处,而他们两人的孩子,便是后来的契丹人……传说虽然是传说,但是这也证明了契丹人就起源于西拉木伦河(黄水)和老哈河(土河)流域。
现在只知道契丹人的祖先生活在这两条河附近,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总不能真的是仙女和仙人吧?
为了得到最终的答案,很多人都曾做过研究,但还是没能得到确切的结论。
现如今人们对于契丹的起源有两种看法。
有些人认为,契丹其实是匈奴的后裔,也有人认为,契丹应该是东胡的后裔。匈奴的身份想必不用多说,但是东胡是什么人?
在汉朝初年,北方草原上生活着很多游牧民族,匈奴和东胡都是其中的一支,大家都在草原上和平共处,没有矛盾。
但是后来匈奴作乱,东胡被迫逃到了东边的山里生活,东胡也就此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住在乌桓山里的乌桓,另一部分则是鲜卑山里的鲜卑。
乌桓在东汉末年招惹了曹操,被曹操剿灭了,但是曹操有没有赶尽杀绝,没有人知道。
鲜卑族则是闷声发大财,趁着中原大乱时出来抢地盘,成为了南北朝时期的主角。
而在南北朝结束之后,鲜卑族也逐渐消失了。
因此,契丹族的起源只有这么几个方向,要么是当年的匈奴,要么是后来乌桓或者鲜卑,或者是匈奴与东胡的结合。
匈奴败逃之后,是鲜卑占领了他们的旧地,还俘虏了很多没跑掉的匈奴人。
因此现在的主流说法是,契丹的祖先是匈奴与鲜卑的融合,这也正好能解释一些疑问。就比如说契丹明明生活在东方,却有着匈奴的习俗,很明显,契丹与匈奴脱不了干系。
南北朝时期,契丹已经发展壮大,但是他们却惹到了不该忍的人。北齐文宣帝高洋曾亲自带兵北上,迎击南下的匈奴。
这一战极为惨烈,高洋俘虏了十万契丹人,还获得了数十万头牲畜,契丹人损失惨重,又被突厥袭击,再次损兵折将。
没有反抗能力的契丹只能依附于别人,靠着别人的保护休养生息。
一直到隋朝大业年间,契丹才稍稍恢复过来,但是刚恢复实力的契丹,又开始不老实,他们再次试图南下,被隋朝大军联合突厥打得找不着北。
这一次,隋军与突厥平分了俘虏,隋朝分得四万人。
契丹被隋朝打退之后,又回到了辽西地区,只能是东躲西藏,苟延残喘。
不过契丹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消灭突厥,威震草原,众人纷纷投奔唐朝,契丹也成了唐朝的附属国。
按照李世民的规定,草原各部之间不允许大规模开战,尽量不用暴力解决事情。
契丹人抓住了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利用唐朝的先进文化快速恢复并发展。
武则天执政时期,契丹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但是契丹却开始不满足自己拥有的地盘,他们想扩大领土,却不愿意齐心协力。
虽然契丹看起来很厉害,实则只是一盘散沙。
当契丹试图向大唐发起挑战时,他们的内部发生了矛盾,他们连自己内部的事都理不清,更别说打仗的事了。
这场仗打到最后,还是契丹人先撑不住了,他们向唐玄宗请求投降。
唐玄宗并不想为难他们,他甚至还赐契丹首领姓李,而且还把自家的公主嫁给了契丹首领。
契丹真正的崛起,还要从耶律阿保机即位开始。
按照契丹传统,可汗之位应该一段时间一换,但是耶律阿保机在位期间,他并不想将可汗之位让给自己的兄弟。
因此当他任期满了之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杀掉了想抢夺皇位的人。
部族内部没有人再敢与耶律阿保机作对,但是部族外可不一定。
契丹总共分为八个部族,其他七个部族也想当可汗。
于是耶律阿保机便以吃饭喝酒为由,把这些部族的首领聚在了一起,然后把他们全杀了。
没有了首领的部落战斗力减半,因此耶律阿保机很快便统一了契丹。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后,建立辽国,伺机南下占领中原。辽国尝试进攻幽州,但是根本无法破关,只好转移目标去别处。
但是辽国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自己打不下来的幽州,会有人直接送给自己。
五代十国时期的石敬瑭,为了讨好契丹,将幽云十六州全部送给了辽国。
石敬瑭的这一行为,便是中原大地数百年苦难的开始。
没有了幽州作为屏障,北方游牧民族就能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原,当时被视为中原腹地的河南地区,也不再安全。
赵匡胤夺权建国之后,本打算收复幽云十六州,但他还没有行动便去世了。
而在此之后,宋朝在边境问题上以防守为主,再也没有机会收复失地。
而辽国占据了幽云十六州,便可以在这里大做文章,一直到双方签订《澶渊之盟》,才停止了边疆战事。
自从不打仗了之后,辽国君主一代不如一代,虽然有“萧太后”创造的短暂中兴,但也无力回天。
公元1114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正式对辽国开战,宋朝也出了一份力,辽国军队根本挡不住金国的进攻,金国很快便吞并了辽国。
辽国的契丹人部分都被金人俘虏,被金人强行迁离故土,去了东北地区生活。
还有一部分契丹人跟随耶律大石向西迁徙,在中亚地区建立了新的辽国,史称西辽。金国占领中原后,有一部分契丹人也来到了中原,融入了当地的汉人中。
而在不久之后,蒙古帝国崛起,居住在北方草原上的契丹人纷纷脱离金人,投奔蒙古,成了蒙古人的手下。
忽必烈南征之时,他的军队里就有不少契丹人,这些契丹人被命令镇守中原各地,从此也融入了当地的汉人之中。
时至今日,已经无法再找到当初的契丹人,因为他们早已融入了其他民族当中。硬要说的话,内蒙古、辽宁等地的达斡尔族与契丹族很相似,他们可能就是契丹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