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儿媳赵敏对婆婆杨秀芝说:“妈,这个月多出的水电费麻烦您出一下。”

杨秀芝愣住了,反应好一会儿才说:“我很节约的……”

赵敏听完直接反驳道:“自从您来了之后,家里水电费才开始增多的,您分担一下不可以吗?”

杨秀芝既伤心又失望,她不再说什么,从包里拿出钱递给儿媳。与此同时,她决定离开儿子家。

然而杨秀芝怎么都想不到,2个月后警察会找上门……



01进城

初夏的阳光洒在老旧的农家院落里,杨秀芝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

镜子里,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难掩兴奋。

今天,她要去城里帮儿子照顾孙子了。李强的电话是前天打来的,说他和媳妇工作忙,想请母亲去帮忙带带小孙子。

"妈,您就收拾点简单的衣物就行,别带太多东西。"电话那头,李强的声音透着疲惫。

杨秀芝心疼地回应:"知道了,你们工作辛苦,妈来帮帮忙。"挂了电话,她忍不住在村里逢人就提起这事,脸上满是自豪。

"秀芝啊,上城里享福去了?"邻居王大妈打趣道。

杨秀芝摆摆手:"什么享福,是去帮孩子们带孙子。城里人工作忙,不像咱们农村,时间宽裕。"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却美滋滋的。

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杨秀芝终于到了儿子家。这是一栋高档小区的电梯房,光是门禁卡的使用方法就让她研究了半天。李强早已在楼下等候,看到母亲的身影,连忙迎了上去。

"妈,您来了!路上累不累?"李强接过母亲手中的布袋,搀扶着她进了电梯。

儿媳赵敏站在门口,脸上挂着笑容:"妈,您可算来了,小宝一直念叨着要奶奶呢!"表面上热情洋溢,但杨秀芝没有错过她转身时那一闪而过的嫌弃表情。

小区干净整洁,电梯明亮宽敞,儿子家的房子更是让杨秀芝大开眼界。宽敞的客厅,明亮的落地窗,智能家电一应俱全。小宝一看到奶奶,立刻扑了过来:"奶奶!"

杨秀芝一把抱起孙子,心都要融化了:"哎哟,我的宝贝长高了,也胖了!"

晚饭是赵敏准备的,一桌子精致的菜肴,大多是杨秀芝叫不上名字的。吃饭时,赵敏不停地用手机拍照,还不时地接听电话,谈论着什么项目和合同。

"妈,您别见怪,敏敏工作忙,经常要应酬。"李强低声解释。

杨秀芝连忙摆手:"不碍事,不碍事,你们城里人工作重要。"

饭后,赵敏领着杨秀芝参观房子,不忘炫耀一番:"这套房子差不多五百万,我们还有一套出租。这些家具都是进口的,光这张沙发就五万多。"

杨秀芝只是不停地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五万块钱在村里能干多少事。她注意到厨房水龙头开着,连忙过去关掉:"水别浪费了。"

赵敏撇了撇嘴:"妈,城里不像农村,用水不值钱。"

入住的第一晚,杨秀芝躺在宽敞舒适的客房里,却怎么也睡不着。城市的夜晚太亮堂,楼下偶尔传来的喧嚣声扰乱了她习惯了几十年的宁静。望着天花板,她不禁思考着:这就是儿子向往的生活吗?

第二天一早,杨秀芝习惯性地五点多就起床了。她轻手轻脚地打扫客厅,准备做早餐,却被赵敏叫住:"妈,太早了,我们一般九点才起。而且家里有保洁,您不用打扫。"

杨秀芝有些尴尬:"我这不是闲不住嘛。"

赵敏递给她一杯咖啡:"妈,您试试这个,进口的,一罐三百多。"



杨秀芝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差点吐出来:"这...这也太苦了。"

赵敏笑了笑:"妈,这是品质生活。对了,您在这主要是帮我们带小宝。我和他爸工作忙,小宝幼儿园三点就放学了。"

接下来的日子,杨秀芝全心照顾小宝。她用自己的方式,给孙子讲老家的故事,教他折纸鹤,做简单的手工。小宝很快就与奶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常常黏在她身边。

但杨秀芝乡下人的习惯却不时引起赵敏的不满。看到杨秀芝把用过的塑料袋洗干净晾起来,赵敏忍不住说:"妈,这些东西用完就扔,家里不缺这点钱。"

"水龙头关紧点,别浪费水。"杨秀芝提醒正在洗手的小宝。

赵敏走过来,故意把水开得更大:"妈,别给我们省钱,咱家不在乎这点水电费。小宝,想怎么用水就怎么用。"

杨秀芝尴尬地笑了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她注意到,每当李强不在家,赵敏对她的态度就会冷淡许多。

02波澜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秀芝对城市生活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不适应。城里的规矩多,讲究多,她总觉得自己像个外人,处处小心翼翼。

一天,杨秀芝做了几道家乡小菜,想给一家人改善伙食。谁知赵敏一回来,就皱起了眉头:"妈,这油烟味太重了,窗帘都得重新洗了。以后还是别自己做了,我们叫外卖就行。"

杨秀芝讪讪地点头,心里却很委屈。在乡下,最大的孝心就是为儿女做一桌可口的饭菜,可在这里,连这点心意都无法表达。

更让杨秀芝不解的是,赵敏对日常开销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她购物从不看价格,动辄买几千元的包包和化妆品;另一方面,她却对家里的每一笔支出都计算得清清楚楚。

"妈,您用洗衣机时,能把衣服攒一攒再洗吗?一次洗那么点太浪费了。"赵敏一边说,一边在手机上记录着什么。

杨秀芝不好意思地应着:"好好好,我下次注意。"心里却想:不是说不用省水电吗?

晚上,李强回来得晚,赵敏早已出门参加什么商务聚会。杨秀芝借机会和儿子聊天:"强子,你媳妇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总是这么忙?"

李强神色有些疲惫:"财务主管,管着公司的钱,责任大,压力也大。"

杨秀芝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提起那天晚上听到的电话内容。

周末,赵敏的几个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杨秀芝,都带着审视的目光。其中一个染着红发的女人问赵敏:"这是请的保姆阿姨?"



赵敏笑着解释:"是我婆婆,从乡下来帮忙带孩子的。"然后转向杨秀芝:"妈,您去把水果切一下,再泡点茶。"

语气不像是对长辈的请求,倒像是对佣人的吩咐。杨秀芝默默走进厨房,耳边却传来客厅的笑声。

"真有你的,找了个免费保姆。"那个红发女人笑道。

"农村老人闲着也是闲着,来帮帮忙正好。"赵敏漫不经心地回应。

这些话刺痛了杨秀芝的心,但她只是低着头,默默地切着水果,眼泪悄悄滑落。

当天晚上,杨秀芝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思绪万千。她回想起儿子小时候,那时家里条件差,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供他上学,最终考上了城里的大学。那时,她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以为儿子出息了,日子就会好起来。

可现在,虽然物质条件改善了,但她却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温暖。在这座灯火通明的城市里,她仿佛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几天后,小宝突然发起了高烧,赵敏和李强都不在家。杨秀芝手忙脚乱地给孩子物理降温,喂药,一整晚守在孙子床边,不敢合眼。

天亮时,小宝的烧终于退了。赵敏回来后,不但没有感谢婆婆的照顾,反而质问:"怎么不送医院?家里不是留了医院的电话吗?"

杨秀芝解释:"我怕耽误时间,就先自己处理了,好在孩子退烧了。"

赵敏冷哼一声:"以后别自作主张,小孩子生病是大事。"

杨秀芝委屈得说不出话来,难道自己一夜未眠的照顾不值一句谢谢吗?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赵敏的包里掉出了一张购物小票,上面的金额让她瞠目结舌:一件衣服,¥12800。这相当于她一年的养老金啊!

03回家

转眼间,杨秀芝来到城里已经三周了。这天早上,她正在阳台晾晒小宝的衣服,赵敏匆匆走过来,脸色不太好看。

"妈,我有件事想跟您说。"赵敏的语气生硬,"我们家每个月的水电费一般是五六百,但您来了这个月,水电用量增加了不少,账单差不多翻了一倍。"

杨秀芝愣住了:"这...我平时很注意节约的啊。"

赵敏冷笑一声:"是吗?您晚上不是经常开着灯看电视到很晚?洗衣服也是三天两头洗,用水量大得很。"

杨秀芝急忙解释:"我就是睡不着,看会电视。洗衣服也是为了保持干净..."

"总之,"赵敏打断她,"这个月的水电费多出来的部分,得麻烦您出一下。大概三百多块钱吧。"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杨秀芝头上。她不是心疼这三百块钱,而是不明白:前几天不是还说"别给我们省钱"吗?怎么现在又来算这笔账?

"敏敏,这么跟妈说话不合适。"李强走过来,语气有些不满,但又不敢太强硬。

赵敏瞪了丈夫一眼:"怎么不合适?家里开支这么大,能省则省。你妈既然住在这里,分担点费用不是很正常吗?"

李强为难地看着母亲:"妈,您别介意。敏敏最近工作压力大..."

杨秀芝勉强笑了笑:"没事,应该的。"她转身回房,从枕头下取出自己的钱包,颤抖着手指数出三百块钱。这是她这个月的养老金中所剩无几的部分,原本打算给小宝买点零食和玩具的。

把钱交给赵敏时,杨秀芝注意到儿媳妇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似乎在嘲笑这点钱的微不足道。杨秀芝突然觉得很累,很想回家。

当晚,李强加班,赵敏又出去应酬。杨秀芝哄小宝睡着后,坐在客厅里,泪水不停地流。她拿出手机,拨通了王大妈的电话。

"秀芝啊,在城里过得好吗?"王大妈热情地问。

杨秀芝强忍泪水:"还...还行。"

"哟,听你声音不对啊,是不是儿媳妇欺负你了?"王大妈敏锐地察觉到异常。

杨秀芝再也忍不住,哭诉起这段时间的委屈:"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外人,儿媳妇嫌这嫌那...今天竟然还让我出水电费..."

王大妈气愤不已:"这是什么道理?你去帮他们带孙子,还要倒贴钱?秀芝,别受这气,赶紧回来吧!"

挂了电话,杨秀芝心中已有了决定。她静静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写了一封信放在床头。信中,她没有抱怨,只是说自己想家了,不习惯城市生活,让儿子别担心。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杨秀芝轻手轻脚地离开了儿子家,连招呼都没打。她知道,如果当面告别,儿子一定会挽留,而她怕自己心软。

坐在回乡的长途车上,杨秀芝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如刀绞。她不恨儿媳妇,只是伤心。伤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理解,伤心自己在儿子家里竟然成了一个负担。

回到村里的小屋,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陌生。屋子里积了厚厚的灰尘,院子里的菜地杂草丛生。杨秀芝放下行李,开始一点一点收拾自己的家。



"秀芝回来了?"王大妈探头进来,惊讶地问,"这么快就回来了?"

杨秀芝勉强一笑:"是啊,城里住不惯,还是家里好。"

王大妈叹了口气,没再多问。她帮杨秀芝一起打扫屋子,时不时偷偷观察好友的脸色。杨秀芝看起来平静,但眼神中的落寞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晚上,杨秀芝接到了儿子的电话。李强又是心疼又是自责:"妈,您怎么说走就走啊?我和敏敏都担心死了。"

杨秀芝故作轻松:"没什么,就是想家了。再说,你们工作那么忙,我在那儿也帮不上什么忙。"

"妈,敏敏她...她不是故意的,就是性格直了点。您别往心里去。"李强小心翼翼地说。

杨秀芝没有戳穿儿子的善意谎言:"我知道,我没生气。你们忙你们的,不用担心我。"

挂了电话,杨秀芝望着屋外的月光,心中一片苦涩。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到儿子家了,那里没有她的位置。

接下来的日子,杨秀芝重新适应着乡村的生活。种菜、喂鸡、晒太阳,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但她心里的那道伤口却始终没能愈合。每当想起小宝那张可爱的脸,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一个月过去了,杨秀芝渐渐习惯了独居的生活。这天下午,她正在院子里摘菜,突然听到村口传来引擎声。一辆警车缓缓驶入村子,引得村民们纷纷驻足观望。

"杨秀芝家在哪里?"一个穿制服的警察问道。

村民们指了指杨秀芝的院子。看到警车停在自己门前,杨秀芝心里一惊:难道出什么事了?

一位中年警官走下车,出示了证件:"李女士,您好,我是市公安局的张警官。有些事情想向您了解一下。"

杨秀芝见到突然到来的警察,吓得双手不停地颤抖着。

接下来张警官严肃地说了一番话。

她听完之后,只感觉到眼前一黑,直接瘫软在了地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