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张教授回家之前女儿还特意叮嘱退休金说少点,他本来还不以为意。
直到婚宴第二天被亲戚找上门借钱他才了然。
但前一天还对他阴阳怪气的亲戚他怎么可能会借?
张教授直接严词拒绝,本以为就真没过去了。
但没想到又被亲戚找上门,还拿当年的事情威胁他……
01
周末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张教授的书桌上,他正在整理行李,准备返回乡下老家参加表侄女的婚礼。
"爸,我再提醒您一次,到了老家千万别透露您真实的退休金情况。"张教授的女儿张文娴一边帮忙收拾行李,一边叮嘱道。
张教授停下手中的活,不解地看着女儿:"这有什么好隐瞒的?我堂堂大学教授,国家规定的退休待遇。"
"您是不了解咱们农村那边的情况。"文娴耐心解释,"现在乡下亲戚一听说城里人有钱,立马想方设法借钱不还。您退休金一万多,再加上各种补贴津贴,一个月拿到手近三万,在他们眼里简直是聚宝盆。"
张教授摆摆手,有些不以为然:"你这孩子,太小心了。亲戚之间,哪有你想的那么复杂。"
"您是在大学里待久了,不知道人情冷暖。"文娴严肃起来,"您就听我的,要是有人问起,就说退休金三千五,普通退休干部的水平。记住了吗?"
张教授无奈地点点头:"知道了,知道了。不过我这辈子没撒过谎,临老了开始撒谎,怪别扭的。"
"保护自己不是撒谎。"文娴收拾好行李,"我明天有个重要会议,不能陪您回去了。您路上小心,到了给我打电话。"
张教授是某重点大学数学系的退休教授,年届七十,但精神矍铄。
妻子早年去世后,女儿文娴一直照顾着他。
这次回老家,是为了参加表侄女李小梅的婚礼。
说是表侄女,其实是他表妹的女儿,按辈分该叫表外甥女,但乡下都习惯叫表侄女,他也就随俗了。
多年前,张教授因为求学和工作,与老家的亲戚们渐渐疏远。
直到去年春节,表妹李玉兰一家来城里游玩,顺便拜访了他,两家才有了些联系。这次小梅结婚,特意发来请柬,张教授便决定回去参加。
第二天,张教授乘高铁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家乡变化很大,但人情味似乎淡了许多。表妹夫王大刚亲自开车来接他,一路上寒暄不断。
"张教授,真是稀客啊!您这么忙还特意回来参加小梅的婚礼,我们全家都很感动。"王大刚殷勤地说。
张教授心里很清楚,这种客套话不必当真,便笑着应付:"亲戚嘛,应该的。小梅从小就聪明,我还记得她上小学时那次来我家,对数学特别感兴趣。"
王大刚连忙接话:"那是那是,小梅一直说您是她的榜样呢!"
到了表妹家,李玉兰热情地迎了出来:"哥,您可算来了!小梅说如果你不来,她都不想办婚礼了。"
张教授笑着递上红包:"新人报喜,我怎能不来。"
婚礼在当地最好的酒店举行,规模不小。
张教授被安排在主桌,坐在他旁边的是几位当地的乡镇干部和企业家。饭桌上,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张教授,听说您已经退休了?"一位穿着讲究的中年男子问道。
张教授点头:"是啊,去年刚退休。"
"那退休金一定不少吧?大学教授,特别是您这样的名校教授,国家待遇肯定好。"那人笑着说。
张教授想起女儿的叮嘱,略显尴尬地回答:"也就一般吧,三千五左右。"
话音刚落,他明显感觉到表妹李玉兰的眼神变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从她脸上掠过。
"才三千五?"李玉兰惊讶地说,"我们这乡镇干部退休都有四五千呢。"
张教授只能硬着头皮解释:"大学教师退休金没那么高,很普通的。"
李玉兰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哥,您这么大岁数了,生活一定不容易。要是有困难,可以跟家里人说啊,不用憋在心里。"
这话说得张教授很不是滋味,但他只能微笑应对:"我生活挺好的,女儿孝顺,不用担心。"
整个婚宴过程中,李玉兰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张教授不时听到她在其他桌上高谈阔论,说什么"城里人不见得比我们乡下人有钱","读书读到头也就那样"之类的话。
这让张教授心里很不舒服,但碍于场合,他没有表现出来。
婚宴结束后,张教授回到了安排好的酒店房间,打算第二天一早就返回城里。
02
清晨,张教授刚刚洗漱完毕,准备退房去高铁站,门铃突然响了。
开门一看,竟是表妹李玉兰站在门外,脸上堆满笑容。
"哥,您起这么早啊?我想着您可能要回去,特意来送送您。"李玉兰笑眯眯地说。
张教授有些诧异,但还是客气地请她进屋:"玉兰,你来得正好,我正准备去坐高铁呢。"
李玉兰进屋后,仔细打量着酒店房间,然后坐下来,话锋一转:"哥,其实我今天来,是有点事想和您商量。"
张教授心里"咯噔"一下,女儿的警告浮现在脑海中:"什么事?"
"是这样的,"李玉兰搓着手,"小梅和女婿刚结婚,准备在县城买套房子。您知道的,现在房价多高啊,他们两个年轻人工资又不高,首付还差二十万。"
张教授心里已经明白了她的来意,但还是装作不懂:"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现在银行贷款条件挺好的。"
李玉兰直接挑明:"哥,我就直说了。我们想借您点钱,帮小梅付首付。您在城里当了一辈子教授,积蓄肯定不少。二十万对您来说不算什么,对我们却是救命稻草啊!"
张教授皱起眉头:"玉兰,你误会了。我退休金就那点,每个月勉强够自己花,没什么积蓄。"
"哥,您就别跟我客气了。"李玉兰不依不饶,"您一个大学教授,在城里住着大房子,怎么可能没积蓄?昨天那话肯定是在客人面前谦虚。咱们是亲戚,有什么不好说的?"
张教授有些恼火,但还是保持着风度:"玉兰,我说的是实话。退休金就三千五,城里房子是单位分的,也不值钱。我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富裕。"
李玉兰的表情一下子冷了下来:"哥,您这就不够意思了。我们好不容易联系上,您对小梅的婚事也就给个红包,连首付都不愿意帮忙。亲戚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啊!"
张教授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玉兰,不是我不愿意帮忙,是我确实没那个能力。二十万对我来说是笔大数目。"
"那您能借多少?"李玉兰穷追不舍。
"我真的没有多余的钱可借。"张教授态度坚决,"我退休金不高,自己的养老都成问题。"
李玉兰站起身,脸色阴沉:"好,既然您这么说,那我也不勉强。只是没想到,堂堂大学教授,竟然这么小气!"
说完,她转身就走,留下张教授一个人在房间里,既生气又无奈。
返回城里的高铁上,张教授给女儿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
"我就知道会这样!"文娴在电话那头气愤地说,"爸,您看我说的没错吧?这种亲戚就是图您的钱。"
张教授叹气:"确实如你所料。不过我挺纳闷的,我明明说了退休金只有三千五,她为什么还这么确信我有钱?"
"肯定是不信您的话,认为您在隐瞒真实情况。"文娴分析道,"有人就是会这样,认定城里人都很有钱,特别是像您这样的大学教授。"
张教授摇摇头:"算了,这事就这样吧。以后少来往就是了。"
回到城里的生活,张教授逐渐忘记了这件不愉快的事情。
他每天看书、下棋、给研究生上课,生活充实而平静。直到一周后的早晨,门铃声再次打破了宁静。
张教授打开门,惊讶地发现李玉兰竟然站在门口,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哥,您好啊!我来城里办事,顺便来看看您。"
03
张教授愣在门口,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
他完全没想到李玉兰会追到城里来。
"玉兰?你怎么......"张教授话没说完,李玉兰已经径直走进了屋。
"哥,您这房子真不错啊!"李玉兰环顾四周,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得有一百多平吧?在城里值不少钱吧?"
张教授无奈地关上门:"这是学校分的老房子,不值钱。玉兰,你来是......"
"哥,我这次来是认真的。"李玉兰坐在沙发上,表情严肃起来,"小梅首付的事,您再考虑考虑吧。我知道您肯定有积蓄,教授嘛,工资高,又没什么花销。"
张教授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玉兰,我上次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确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富裕。"
"哥,您就别装了。"李玉兰冷笑一声,"我打听过了,您们大学教授退休金至少上万,特别是您这样的知名教授,肯定更高。三千五?骗鬼呢!"
张教授心中一惊:她调查了自己?
但表面上仍然保持冷静:"玉兰,我不知道你从哪听来的这些,但事实就是我退休金不高。"
"装什么装!"李玉兰突然提高了声音,"我专门咨询了教育系统的朋友,说您这级别的教授,退休金至少一万起。您骗我们说三千五,不就是不想帮忙吗?"
张教授这才意识到事情变得棘手了。
他沉默片刻,决定换一种方式:"即使我退休金再高,那也是我的钱,我有权决定怎么使用。玉兰,我们多年不联系,突然你就来借这么大一笔钱,换谁都会犹豫。"
"犹豫?"李玉兰冷笑,"您是根本就不想借!我们毕竟是亲戚,帮个忙怎么了?"
"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张教授态度坚决,"二十万不是小数目,我没有义务借给你。"
李玉兰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好啊,城里人果然势利!发达了就不认穷亲戚了!我告诉您,小梅从小就把您当偶像,盼着您能来参加她的婚礼。结果您来了,连个像样的礼物都没有,就给了两千块钱红包,也太寒碜了!"
张教授被她的无理取闹激怒了:"玉兰!你太过分了!我参加婚礼是情分,给红包也是心意,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应该的?我们这么多年不联系,我凭什么要给小梅出首付?"
"就凭我们是亲戚!"李玉兰理直气壮地说,"亲戚不就是用来帮忙的吗?"
张教授摇摇头,心中失望至极:"如果你理解的亲戚就是用来借钱的提款机,那我宁愿没有这样的亲戚。"
李玉兰见硬的不行,突然变脸:"张教授,别以为我不知道您有钱!您不是经常去国外开会吗?还出了那么多书,版税收入肯定不少吧?如果您不帮忙,我就去您学校闹,让大家都知道您这个大教授是怎么对待亲戚的!"
张教授惊讶于她的无耻,但也意识到必须严肃处理这个问题:"玉兰,请你冷静。威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你继续这样,我只能请你离开。"
就在这时,门锁转动的声音响起,张文娴回来了。她一进门,看到李玉兰,立刻明白了情况。
"李阿姨,您怎么来了?"文娴的语气冷淡。
李玉兰见状,立刻换上笑脸:"文娴啊,阿姨来看看你爸爸,顺便谈点事情。"
"什么事这么重要,要专程从老家跑来?"文娴锐利的目光盯着李玉兰。
李玉兰支支吾吾:"就是...小梅要买房子,想借点钱..."
"借钱?"文娴冷笑一声,"李阿姨,我爸退休金就那点,您还是另寻他人吧。"
04
李玉兰看着文娴,眼中闪过一丝恼怒:"文娴,大人的事,你别插嘴。你爸的退休金到底多少,难道你不清楚吗?"
文娴毫不退让:"我当然清楚,三千五,一分不多。"
"三千五?"李玉兰嗤笑道,"你们城里人真会装!我打听得清清楚楚,你爸这样的教授,退休金至少一万起步!你们骗谁呢?"
张教授无奈地摇头:"玉兰,不管你信不信,我的退休状况就是如此。即使我有钱,我也没义务借给你们买房子。"
"亲戚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错?"李玉兰情绪激动起来,"说到底,你们城里人就是看不起我们农村人!"
文娴忍无可忍:"李阿姨,请您尊重事实。我爸这一辈子辛辛苦苦教书育人,凭什么要把钱借给一个几十年都不联系的远亲?您的女儿结婚,我爸已经给了红包,这就是最大的心意了。"
"两千块钱的红包,也好意思说!"李玉兰冷笑,"你们城里人动辄几万几十万的随礼,对亲戚就这么抠门!"
张教授站起身,语气严肃:"玉兰,请你自重。我给多少是我的心意,不是你能指手画脚的。如果你继续这样无理取闹,我只能请你离开了。"
"好,好!"李玉兰气得脸色铁青,"我算是看透了你们这些城里亲戚!等你们有困难的时候,别想着找我们帮忙!"
"放心,不会的。"文娴冷冷地说。
李玉兰拿起包准备离开,临走前却突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张教授,我再给您最后一次机会。借钱给小梅,我可以帮您保守秘密。"
张教授疑惑不解:"什么秘密?"
李玉兰神秘地笑了:"别装了!村里都传遍了,当年您为什么不回老家,为什么这么多年跟亲戚断了联系,我都知道。您要是不帮忙,我就把这事说出去,让您在村里和学校都没法做人!"
张教授和文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困惑。
"你到底在说什么?"张教授皱眉问道。
李玉兰得意地笑了:"您真要我说出来?好啊!"
她深吸一口气,凑近张教授,压低声音道:"我知道当年您离开村子的真正原因,也知道您这些年为什么突然发达起来。村里老支书临终前告诉我的,他临死都不能原谅自己当年没揭发您......"
话音未落,张教授的脸色突然大变,他踉跄后退一步,仿佛被人重击。
一股冷汗顺着他的额头流下,眼神中满是不可思议:"你...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