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秀珍生病住院求助儿子,然而儿子儿媳妇却说没钱。
不久后,她发现儿子一家竟然在她住院期间去了国外旅游。
李秀珍没想到儿子一家会如此对他。
面对狠心的儿子,她暗暗做了一个惊呆众人的决定……
01生病
李秀珍觉得自己很不舒服,已经持续三天了。
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但今天早上起来,她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胸痛,伴随着呼吸困难。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李秀珍向来坚强,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但这次的症状确实把她吓坏了。
"赵姐,能麻烦你送我去医院吗?我感觉不太舒服。"李秀珍拨通了邻居赵阿姨的电话,声音虚弱。
"秀珍,你怎么了?听起来很不对劲啊!"赵阿姨立刻听出了异样,语气中充满担忧。
"胸口疼,有点喘不上气来......"
"你别动,我马上过来!"
二十分钟后,李秀珍被送进了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
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合并心脏问题,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阿姨,您需要交一笔住院押金,大概六千元。另外,还需要做一系列检查,费用可能还会增加。"年轻的护士礼貌地告诉李秀珍。
李秀珍皱了皱眉头。她的退休金每月只有三千多元,平时生活节俭,但前不久刚刚帮女儿王小英装修了新房子,手头确实有些紧张。
"赵姐,能麻烦你帮我联系一下我儿子吗?我想问他借点钱。"李秀珍虚弱地躺在急诊室的病床上,对赵阿姨说道。
赵阿姨点点头,拿出手机拨通了王大明的电话。王大明是李秀珍的儿子,在一家外企做中层管理,收入颇丰。
"喂,大明啊,是我,你妈妈的邻居赵阿姨。你妈妈生病了,现在在市中心医院,需要交六千块钱的住院押金......"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王大明略显慌乱的声音:"阿姨,我妈怎么了?严重吗?"
"医生说是急性支气管炎,还有些心脏问题,需要住院观察。"
"这样啊......"王大明的语气有些迟疑,"阿姨,是这样的,我最近手头也比较紧,公司刚发完工资就扣了房贷车贷,能不能先用我妈自己的钱垫付一下?实在不行的话,您能不能先帮忙垫付?我过几天一定还给您。"
赵阿姨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悦:"大明啊,你妈妈都这样了,你怎么还......"
"阿姨,我真的很为难,我老婆管钱,家里的存款卡都在她那里。她带着小军回老家了,我现在联系不上她。"王大明的声音听起来很是尴尬。
赵阿姨无奈地摇摇头,没再多说什么,简单交代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她转身看向病床上的李秀珍,不知道该如何转述这个不孝子的回答。
"他怎么说?"李秀珍虚弱地问道,眼中带着期待。
赵阿姨叹了口气,不忍心直接说出儿子的推辞,只是含糊地回答:"他说...他最近手头有点紧......"
李秀珍的眼神瞬间暗淡下来。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这不过是个借口。
作为母亲,她心里比谁都清楚,王大明和张丽的经济状况绝不至于拿不出六千块钱。
"秀珍,要不我先帮你垫付吧?"赵阿姨心疼地看着老友,主动提出。
李秀珍摇摇头:"不用了,赵姐。能不能麻烦你再帮我联系一下我女儿小英?她的电话是......"
赵阿姨按照李秀珍提供的号码,拨通了王小英的电话。
令人欣慰的是,王小英接到电话后立刻表示会放下手头的工作,马上赶到医院。
不到一个小时,王小英和她的丈夫刘建国就匆匆赶到了医院。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虚弱的样子,王小英的眼泪立刻夺眶而出。
"妈,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王小英握着母亲的手,满脸心疼。
"没事,就是有点喘不上气,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几天。"李秀珍安慰道。
刘建国此时已经去缴费处交了住院押金,办理了入院手续。
他回到病房,轻声对岳母说:"妈,您别担心,一切都安排好了。您安心养病,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李秀珍感动地看着女儿和女婿,眼中噙着泪水。
她想起刚才儿子的推辞,心中不免有些酸楚。从小到大,她对儿子王大明可谓是倾注了全部心血,总认为儿子是传宗接代的重要人物,在经济和情感上都给予了更多的偏爱。
然而,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是一直被她忽视的女儿伸出了援手。
晚上,王小英坚持要留在医院照顾母亲,而刘建国则回家照看他们的女儿。李秀珍看着忙前忙后的女儿,心中既温暖又愧疚。
"小英,你哥哥那边......"李秀珍欲言又止。
王小英停下手中的活,冷笑一声:"他说什么借口?没钱?"
李秀珍没有回答,但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妈,您就别惦记他了。"王小英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他和张丽那样的人,指望不上的。"
李秀珍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
这些年来,她隐约感觉到儿子和儿媳妇的变化,但一直不愿意直面这个现实。如今,生病这件事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亲情的真相。
李秀珍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五味杂陈。她不禁想起了那句老话:养儿防老终究是一场空。
02真相
第二天上午,医生来查房,告诉李秀珍需要做一系列详细检查,以确定心脏的具体问题。这意味着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妈,检查费用我和建国来承担,您别担心。"王小英坚定地说。
李秀珍感激地看了女儿一眼,没有多说什么。她知道女儿和女婿虽然收入不错,但也有自己的家庭负担。
王小英和刘建国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家里刚刚装修了新房,经济压力不小。
"对了,我给哥哥打过电话了,他说他在出差,这两天会来看您。"王小英补充道,语气中有一丝不自然。
李秀珍明白女儿是在体谅自己的感受,不想让她难过。
作为一个当了几十年教师的人,她能从女儿的语气中听出一些端倪。王大明恐怕又找了借口推脱。
"没事,他工作忙,不用特意过来。"李秀珍故作轻松地说道。
下午,赵阿姨来探望李秀珍,带来了一些营养品和生活用品。
"秀珍,感觉好些了吗?"赵阿姨关切地问道。
"好多了,谢谢你昨天的帮忙。"李秀珍感激地说。
赵阿姨看了看病房,注意到只有王小英在场,忍不住问道:"大明没来啊?"
王小英冷笑一声:"他太忙了,来不了。"语气中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正在这时,赵阿姨的手机响了。她接起电话,说了几句后挂断,脸上的表情有些异样。
"谁啊?"李秀珍好奇地问。
"是我外甥女,她在旅行社工作。"赵阿姨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秀珍,我得告诉你一件事。我外甥女昨天看到王大明一家三口到她们旅行社办理出国旅游的手续,说是准备去日本玩一周,行程都安排好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病房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李秀珍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手指不自觉地颤抖着。她儿子居然谎称没钱借给她治病,却要带着媳妇儿子去日本旅游?
"妈,您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得。"王小英见状,赶紧上前安慰母亲。
赵阿姨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话,连忙道歉:"秀珍,对不起,我不该说这个......"
李秀珍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没事,赵姐,谢谢你告诉我。有时候,知道真相总比被蒙在鼓里好。"
尽管嘴上这么说,但李秀珍的心情已经跌到了谷底。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儿子,如今会变成这样一个陌生人。
晚上,刘建国下班后带着女儿小雨来医院看望李秀珍。小雨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眼睛像极了外婆年轻时的样子。
"外婆,您要快点好起来啊!我给您带了您最爱吃的葡萄。"小雨甜甜地说道,把一袋新鲜葡萄放在床头柜上。
李秀珍摸了摸外孙女的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谢谢小雨,有你这句话,外婆就感觉好多了。"
刘建国走到病床前,轻声询问岳母的病情,然后拿出一叠检查单仔细查看。
作为一名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经理,他对医疗方面的事情比较了解。
"妈,您的情况基本稳定,不用太担心。医生说再观察两天就可以出院了。"刘建国安慰道。
李秀珍点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感激。这时,她的手机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的是王大明的名字。
房间里的人都看向那个响动的手机,气氛一时有些微妙。
李秀珍接起电话:"喂,大明啊。"
"妈,听说您住院了,情况怎么样啊?"王大明的声音通过电话传来,听起来有些刻意的关切。
"没什么大问题,医生说再观察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李秀珍平静地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王大明松了一口气,然后迅速转移了话题,"妈,是这样的,我最近工作太忙,可能抽不出时间来看您。等您出院了,我再去家里看您,好吗?"
李秀珍听着儿子的借口,心中一阵苦涩,但她没有揭穿:"好,你工作要紧,不用特意过来。"
"还有,妈,您的医药费......"王大明吞吞吐吐地说,"我最近手头确实有点紧......"
不等儿子把话说完,李秀珍就打断了他:"不用担心,小英和建国已经帮我付了。"
电话那头明显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等您出院了,我会补偿他们的。"
挂断电话,李秀珍的眼神黯淡下来。
她知道,儿子说的"补偿"多半是一句空话。
"妈,您别难过。"王小英安慰道,"人各有命,您已经尽到了做母亲的责任,剩下的路,各人走各人的。"
李秀珍点点头,心中却五味杂陈。回想起这些年来对儿子的百般疼爱,再对比他现在的冷漠无情,她不禁感到一阵悲凉。
"妈,您好好休息,我们先回去了。明天上午我再来照顾您。"王小英看了看表,已经是探视时间的尾声了。
李秀珍挥挥手,目送女儿一家离开。病房重归安静,只剩下她一个人望着窗外的夜色,思绪万千。
她回想起儿子小时候的乖巧可爱,到长大后的渐渐疏远;想起儿媳妇张丽初来乍到时的热情,到如今的势利眼;也想起了自己多年来重男轻女的偏心,以及女儿默默的包容和付出。
03出院
一周后,李秀珍出院了。医生诊断她是冠心病加上支气管炎,病情已经稳定,但需要长期服药,并定期复查。
出院这天,王小英和刘建国一早就来到医院,帮母亲办理了出院手续,并结清了所有医疗费用——一共两万多元,全部由他们夫妻俩承担。
"妈,我们送您回家。"王小英扶着母亲坐上了刘建国的车。
路上,李秀珍忽然问道:"小英,你哥哥他们是不是去日本了?"
王小英愣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刘建国通过后视镜看了岳母一眼,决定实话实说:"是的,妈。他们前天出发的,说是要去日本玩一周。"
李秀珍点点头,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变化,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他们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也可以理解。"
车厢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轻柔的音乐在播放。
回到家中,李秀珍发现女儿已经把房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冰箱里塞满了新鲜的蔬菜水果,床上的被褥也都换成了新的。
"这些天辛苦你们了。"李秀珍感激地说。
"妈,您别这么说。照顾您是我们应该做的。"王小英搀扶着母亲坐到沙发上,又给她倒了杯温水。
刘建国把行李放好,然后走到岳母面前:"妈,我和小英商量过了,您一个人住不太方便,要不搬到我们家去住吧?
我们那边房子大,有单独的卧室和卫生间,您住着会更舒服。"
李秀珍摇摇头:"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我还是喜欢住在自己家里,熟悉的环境住着更安心。"
王小英知道母亲的性格,也就不再勉强:"那我这几天请假,在家照顾您。等您完全恢复了,我再回去上班。"
李秀珍再次摇头:"不用了,我已经没什么大碍了,你们各自忙各自的去吧。有什么事我会给你们打电话的。"
"妈......"王小英还想说什么,但看到母亲坚定的眼神,只好作罢。
临走前,刘建国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叠药品说明书,仔细地向岳母解释每种药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他还设置了一个小药盒,把药按早中晚分好,方便岳母取用。
"妈,我把附近诊所和120的电话都贴在电话旁边了,有任何不舒服立即联系医生,好吗?"刘建国叮嘱道。
李秀珍感动地点点头:"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送走女儿和女婿后,李秀珍独自坐在家中的沙发上,陷入沉思。
她拿出手机,打开了和儿子王大明的微信对话框。
上面显示的最后一条信息是三天前她发的,告诉儿子自己即将出院的消息,但至今没有收到回复。
李秀珍苦笑了一下,放下手机。随后,她起身走向书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账本。
这是她多年来记录家庭收支的本子。她翻开账本,仔细查看着每一笔记录,特别是那些关于儿子王大明的支出。
从上大学时的学费生活费,到工作后买房子的首付,再到结婚时的彩礼和装修费用,这些年来,李秀珍对儿子的经济支持可谓是倾其所有。
反观女儿王小英,从上学到结婚,得到的帮助却少得多。
"重男轻女,终究害人害己啊。"李秀珍自嘲地笑了笑。
接下来的几天,李秀珍没有联系任何人,而是独自在家休养。
每天按时吃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偶尔出门散散步。她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精神也渐渐恢复了活力。
一周后的周六,李秀珍收到了儿子王大明的微信消息:"妈,我们刚从日本回来,明天有空吗?我们一家想去看看您。"
李秀珍看着这条迟来的问候,轻轻叹了口气,回复道:"好啊,正好我也有些事情想和你们商量。明天中午来吧,我做几道菜。"
随后,她又给女儿王小英发了微信:"小英,明天中午来我家一趟,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你们商量。"
王小英很快回复:"好的,妈。需要我们带什么吗?"
"不用了,你们人来就行。"李秀珍回复道。
04会议
周日中午,王小英和刘建国准时到达了李秀珍的家。他们带着女儿小雨,还提了一大袋水果和营养品。
"妈,您气色好多了!"王小英惊喜地发现母亲的面色红润了不少。
李秀珍笑着点点头:"这几天休息得好,自然就恢复了。快进来坐吧,我煮了些粥,还炒了几个小菜。"
刘建国把带来的东西放好,主动进厨房帮忙盛饭。小雨乖巧地站在外婆身边,给她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正当他们准备开饭时,门铃响了。王小英去开门,看到站在门外的是哥哥王大明一家三口。
王大明西装革履,看起来很精神;儿媳妇张丽穿着名牌衣服,手上戴着新买的金戒指;侄子小军个子窜高了不少,打扮得很时尚。
"哥,嫂子,小军,你们来了。"王小英的语气中有一丝不自然,但还是礼貌地招呼他们进门。
"小英,好久不见啊!"张丽热情地打着招呼,但眼神却不自觉地在房间里扫视,似乎在寻找什么。
李秀珍从厨房出来,看到儿子一家,脸上露出笑容:"大明,你们来了,快坐吧,正好可以一起吃饭。"
王大明有些尴尬地走上前,轻声问道:"妈,您身体好些了吗?"
"好多了,没什么大问题,吃几副药就行。"李秀珍平静地回答,随即转向厨房,"建国,再多盛三碗饭。"
饭桌上,气氛有些微妙。王大明一家三口刚从日本旅游回来,精神饱满,谈笑风生;而王小英一家则时不时担忧地看向李秀珍,生怕她情绪受到影响。
"妈,日本的樱花正盛开,特别漂亮。我给您带了些当地的特产。"张丽从随身的包里拿出几盒精美的包装,放在桌上。
李秀珍笑着接过:"谢谢,你们有心了。"
"奶奶,我给您带了个机器人玩具,是在日本买的最新款。"小军也递上一个盒子。
李秀珍摸了摸外孙的头:"谢谢小军,奶奶很喜欢。"
饭后,李秀珍提议大家留下来喝茶聊天。她走向客厅的角落,拿起那个早已准备好的大袋子,放在了茶几上。
"我有些事情想和你们商量。"李秀珍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神秘的大袋子上。张丽的眼睛一亮,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贪婪。
李秀珍注意到了儿媳妇的反应,面上不露声色:"这次生病住院,让我意识到自己已经上了年纪,有些事情必须提前安排好。"
"妈,您别想那么多,您才68岁,还年轻着呢!"王小英赶紧安慰道。
"是啊,妈,您身体这么好,肯定长命百岁。"张丽也附和道,但眼睛却一直盯着那个袋子不放。
李秀珍笑了笑,没有正面回应这些安慰的话,而是继续说道:"人老了,最怕的就是拖累子女。这次住院,多亏了小英和建国,不仅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还帮我付了医药费。"
提到这件事,王大明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低下头避开了母亲的目光。
"妈,那是我们应该做的。"刘建国真诚地说。
李秀珍点点头:"我知道。但无论如何,父母生病,子女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我很感谢你们的付出。"
她转向王大明一家:"大明,你们工作忙,没能来照顾我,我完全理解。毕竟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王大明脸色发红,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妈,对不起,那段时间公司真的很忙......"
"没关系,"李秀珍打断了儿子的解释,"我今天叫你们来,主要是想商量一下我的一些安排。"
说着,她伸手打开那个引人注目的大袋子。
张丽的眼睛几乎要放出光来,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似乎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
"这里有我的一些财产清单和安排。"李秀珍一边说,一边从袋子里拿出几份文件,"我这辈子省吃俭用,攒了一些钱,还有这套房子。我想清楚了,应该提前安排好,免得以后给你们添麻烦。"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李秀珍的下一句话。
张丽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些文件,似乎在计算里面可能的数字。
王大明则表现得有些紧张,不时抿着嘴唇。
王小英和刘建国对视一眼,眼神中满是不解和担忧。
李秀珍缓缓抽出一份文件,声音平稳而清晰:"关于我的财产分配,我已经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