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会上老师提问刁钻,名师回答教学任务设计的4大原则
把握4“于”原则,解锁素养导向课堂密码——名师的教学实践分享
本文字数3508字,阅读需要5分钟,发言需要15分钟左右
订阅后购买本专栏进入第一篇文章阅读到文章末尾提取本专栏全部电子文档。
尊敬的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今天的学术活动中,与大家共同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任务设计这一重要话题。当教育的列车驶入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时代,课堂教学任务设计就如同列车的轨道,决定着学生素养培育的方向与质量。刚才有老师问到,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改造统编教材以实现高效课堂?这个问题有点刁钻,也很有水平。我想,关键在于牢牢把握四个“于”的原则:
一、忠于课标:锚定教学方向的 “定海神针”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课程标准就是教学的“时”与“势”,是我们进行教学任务设计必须坚守的根本。它如同精准的导航系统,为我们指明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向,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着力点与蓝图。
(一)深研课标,明晰教学“坐标系”
课程标准中蕴含着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以及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我们必须像考古学家钻研文物般,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每一个条款。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例,新课标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四个方面。在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我们就要思考如何通过文本解读、写作训练等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比如在学习《背影》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上,更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表达,感受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进而提升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体会作品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二)对标课标,校准教学“指南针”
教学任务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与课程标准对标。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再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以课标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在设计几何图形相关教学任务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特征;通过探究图形的性质与定理,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只有始终以课标为参照,我们的教学才能不偏离方向,真正实现素养导向的目标。
(三)践行课标,夯实教学“压舱石”
忠于课标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贯穿于每一堂课。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时,要用课标这把“尺子”去衡量和筛选,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展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忠于课标,就是要追求教学的“真”,让学生在真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
二、胜于教材:突破传统框架的 “创新引擎”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统编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优秀的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具备
【需要完整电子版请先关注“教育好文”,订阅后可获取本专栏全部材料的电子文档(都是结构漂亮、娓娓道来、金句不断的精彩讲话稿),您还可以在本号遇见更多学校教育管理的公文材料、汇报材料、校长讲话、计划总结、管理制度等学校公文类文章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成为超级会员可以看到所有文章和课程,期待您加入教育好文超级会员,可代写可修改润色指导各类教育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