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爷爷,这是真的吗?您真的在二十年前埋了一箱茅台酒?”刘小海拿着北大录取通知书,看着眼前满脸皱纹却笑得像个孩子的爷爷,一脸难以置信。
老刘不答话,只是笑着拄着拐杖,招呼着几个年轻人拿铁锹,朝着院子里那棵老榆树走去。“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是不相信我们老一辈人的话。今天就让你们开开眼...””
01
“挖啊,使劲挖!”老刘激动得双手发抖,指挥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那片老榆树下的土地上用力挖掘。
夏末的阳光照耀下,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期待。“我告诉你们,二十年前,我就埋在这里了,一整箱茅台,是为了等我孙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
没人知道老刘说的是真是假,直到铁锹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众人屏住了呼吸。
“真的有东西!”刘小海额头上沁出汗珠,和表哥一起加快了铲土的速度。老刘的儿子刘建国坐在轮椅上,被推到了挖掘现场边缘,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爸,你这是真埋了啊?我还以为你这些年说的都是...”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像是不好意思说下去。
“你以为我说胡话?”老刘哼了一声,“你们啊,从来不相信我。那时候我说要把酒埋起来,你们都说我犯傻,现在看看,到底谁傻?”
刘小海的妈妈张丽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不屑到现在的惊讶。
她回想起二十年前,刚嫁到刘家不久,家里条件并不好,公公却执意要把一箱价值不菲的茅台酒埋到地下,当时她差点和老人吵起来。
“出来了!”随着刘小海的一声喊,一个绿色的铁皮箱逐渐显露出来。箱子虽然有些生锈,但看起来完好无损。众人帮忙一起,小心翼翼地将箱子从土坑中抬了出来。
老刘颤抖着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几下,锁应声而开。当箱盖被缓缓掀起,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箱子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十二个包裹,每一个都用厚厚的布精心包裹着,外面还套着塑料袋和防水材料。老刘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颤抖着手指慢慢拆开层层包装,露出了那个尘封多年的物品。随着最后一层包装被揭开,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真的是!还保存得这么好!”刘小海的表哥惊呼起来。
老刘得意地笑了:“那当然,我把每一个都用油纸包好,外面又套了防水布和塑料袋,再用锡纸封上,最后放进防水的铁箱里。我可是做了万全的准备啊!”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老刘竟然真的在二十年前就埋下了这个箱子,而且保存得如此完好。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老刘当年就笃定他的孙子有一天会考上大学,为此专门埋下这份“时间礼物”。
刘小海蹲下身,小心地抚摸着箱子中的物品:“爷爷,您真的是为了我考上大学才埋的这些东西吗?”
老刘点点头,眼眶有些湿润:“是啊,就是为了今天。当年你爸妈都不信,觉得我是痴人说梦。谁知道啊,这一晃就是二十年...”
“走,回屋里去!”老刘擦了擦眼角,命令道,“小海,你和你表哥把箱子搬回去。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咱们全家人一起庆祝!”
当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饭桌中央,一个神秘的物品散发着令人心醉的气息。老刘亲自为每个人准备了一份,最后给自己也准备好,高高举起。
“来,为小海考上北大干杯!”老刘的声音有些颤抖。
大家一起举杯,刘建国的眼眶红了:“爸,这么多年,我们都不理解您...”
老刘摆摆手:“都过去了。今天咱们就说开心的事。来,一起庆祝!”
气氛越来越热络。刘小海忍不住问道:“爷爷,您能告诉我们,当年您为什么要埋这个箱子吗?那时候我才多大啊,您怎么就确定我一定能考上大学呢?”
老刘放下手中的东西,目光悠远,像是陷入了回忆:“说来话长啊...”
02
2005年的春天,刘德忠刚刚从国营工厂退休不久。那时候,儿子刘建国和儿媳妇张丽结婚才两年,小孙子刘小海也才出生几个月。全家人挤在这座老房子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刘建国在一家私营企业做销售,收入不稳定;张丽刚生完孩子,还在坐月子。家里的经济重担几乎全压在刘德忠这个刚退休的老人身上。幸好他平时好交际,退休后在家附近开了个小杂货铺,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也能补贴家用。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刘德忠接到老朋友马师傅的电话,说是要搬家,想请他帮忙。马师傅是酒厂的退休工人,两人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
“老刘啊,你知道我这人也没别的爱好,就爱喝点小酒。这不,厂里当年发的一些特供酒,我一直舍不得喝,现在搬家腾不出地方了,想着送你一箱,你不是一直喜欢收藏这些东西吗?”马师傅拍了拍那个崭新的铁皮箱。
刘德忠打开箱子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整整十二瓶茅台酒,全是2005年的新酒。他知道马师傅在酒厂工作,经常能拿到一些内部特供的好酒,但没想到这次竟然这么大方。
“老马,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啊!”刘德忠连连摆手。
马师傅笑着说:“别推辞了,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再说了,我这人粗人一个,也不懂得品酒,放在我那儿早晚会喝掉。放在你那儿,说不定哪天就升值了呢!”
就这样,刘德忠怀着忐忑和兴奋的心情,将这箱茅台酒带回了家。
“爸,这是什么?”刘建国看到父亲抱着一个铁皮箱进门,好奇地问道。
“好东西!”刘德忠神秘地笑着,把箱子放在桌上打开,“看看,马师傅送的,一整箱茅台酒!”
刘建国和正好从房间里出来的张丽都惊呆了。
“天啊,这得值多少钱啊!”张丽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一瓶怎么也得七八百吧,十二瓶就是快一万块啊!”
刘建国的眼睛亮了:“爸,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啊!我们最近手头紧,正好可以...”
“可以什么?”刘德忠皱起眉头。
“可以卖几瓶解决燃眉之急啊。”刘建国说,“你看小海刚出生,家里各种开销大,我工作又不稳定...”
刘德忠一听这话,立刻把箱子合上了:“不行!这酒不能卖!”
“为什么不能卖?”张丽忍不住插嘴,“公公,我知道您喜欢收藏,但现在家里确实困难,卖几瓶应急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刘德忠摇摇头,固执地说:“这酒我有别的打算。”
“什么打算?”刘建国不解地问。
刘德忠看了看摇篮里熟睡的小孙子,眼中闪过一丝柔和:“我要把这箱酒埋起来,等小海考上大学那天再挖出来喝!”这话一出,屋里先是一片寂静,随后刘建国和张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爸,您这想得也太远了吧?小海才几个月大,上大学起码得十八年后啊!”刘建国笑道。
张丽也说:“公公,您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再说了,这酒埋在地下,万一坏了怎么办?多可惜啊!”
刘德忠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我这辈子没读过什么书,但我知道,人活着就得有点信念。我相信我孙子将来一定能上大学,而且是好大学!这箱酒就是我对他的期望和祝福!”
“可是爸...”刘建国还想说什么,却被刘德忠打断了。
“没什么可是的!这酒是我的,我有权决定怎么处置!”刘德忠态度坚决,“再说了,这酒埋在地下,年份越久越值钱。到时候不但能喝上好酒,说不定还能值更多钱呢!”刘建国和张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他们知道,一旦老爷子拿定主意,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当晚,等全家人都睡了,刘德忠悄悄起床,把那箱茅台酒从柜子里取出来。他先用油纸仔细包好每一瓶酒,再用厚布包裹,外面套上塑料袋和防水材料,最后放回铁箱,上了锁。
他拿着铁锹,轻手轻脚地来到后院的老榆树下。老榆树是他和老伴搬进这个院子时就有的,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他挑选了一个隐蔽的位置,开始挖坑。
夜深人静,只有铁锹铲土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挖了大约一米深的坑后,刘德忠小心翼翼地把铁箱放了进去,然后覆上土,踩实,又在上面放了几块石头作记号。
做完这一切,他望着星空,喃喃自语:“小海啊,爷爷等着你考上大学的那一天。到时候,这箱酒就是爷爷给你的礼物。”
第二天早上,当刘建国和张丽发现茅台酒不见了,立刻找到刘德忠兴师问罪。
“爸,您把酒藏哪儿去了?”刘建国着急地问。
刘德忠神秘地笑了笑:“埋了,埋在一个只有我知道的地方。等小海考上大学那天,我再挖出来!”
刘建国气得脸色发白:“爸,您这不是胡闹吗?那可是一万多块钱啊!”
“我没胡闹,”刘德忠平静地说,“我是在为我孙子的将来做准备。”
张丽忍不住插嘴:“爸,您这也太固执了!家里现在这么困难,那酒卖了起码能解决半年的开销啊!”
刘德忠摇摇头:“当年你们刚结婚,我把所有积蓄都给了你们。现在我只想为我孙子留点东西,这有错吗?”
看着老人坚定的眼神,刘建国和张丽无话可说。不过他们也没把这事太当回事,以为老爷子过几天就会“良心发现”,把酒拿出来。谁知道,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甚至一年过去了,刘德忠始终没有透露酒的下落。
渐渐地,这事就被淡忘了,只有刘德忠自己,每年都会在特定的日子里,独自一人来到那棵老榆树下,看看地面有没有被动过的痕迹,确认他的“宝藏”安然无恙。
03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击中了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刘建国在送货途中遭遇车祸,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下半身瘫痪,从此只能靠轮椅生活。
医药费几乎耗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刘建国也失去了工作能力。一夜之间,家庭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张丽和刘德忠身上。
张丽不得不出去打工,在一家服装厂做缝纫工,从早忙到晚,工资却只够勉强维持家用。刘德忠年纪大了,杂货铺也开不下去了,只能在家照顾刘建国和当时才三岁的刘小海。
那段日子,全家人都过得异常艰难。有几次,张丽甚至提出要卖掉老房子,搬到更便宜的地方去住,但每次都被刘德忠坚决反对。
“这房子是我和你婆婆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怎么能卖?”刘德忠固执地说,“再说了,卖了房子,那箱酒怎么办?”
张丽气得直跺脚:“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惦记那箱酒?那酒真有那么重要吗?比小海的学费重要,比建国的医药费重要?”
刘德忠沉默了一会儿,最后只说了一句:“你不会明白的。”
困难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小海也在爷爷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令人欣慰的是,这孩子从小就聪明过人,三岁就能背唐诗,五岁开始识字,上了小学后更是年年考第一。
每当看到孙子的优异成绩,刘德忠就会欣慰地笑,悄悄地去老榆树下看一眼,好像在告诉那箱埋在地下的茅台酒:“再等等,再等等,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
刘小海七岁那年,有一次放学回家,看到爷爷独自一人在老榆树下发呆,好奇地问:“爷爷,您在看什么呢?”
刘德忠笑了笑,把孙子抱起来:“爷爷在看一个宝藏。”
“宝藏?”刘小海的眼睛亮了,“是金子还是银子?”
“比金子银子还珍贵,”刘德忠神秘地说,“这是爷爷给你的一份礼物,等你考上大学那天,爷爷就把它送给你。”
刘小海半信半疑,但还是很认真地点点头:“那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爷爷。”
“爷爷相信你。”刘德忠摸了摸孙子的头。
随着刘小海的成长,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有所改善。张丽凭借勤劳和智慧,从普通工人做到了车间主管,收入增加了不少。刘建国虽然瘫痪在床,但学会了在家通过电脑接一些简单的文字录入工作,也能贴补家用。
就这样,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生活逐渐好转起来。尤其是刘小海,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证明着自己的能力,也慢慢成为全家人的希望。
高考前夕,刘小海压力很大。一天晚上,他辗转难眠,出来喝水时,发现爷爷刘德忠也没睡,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
“爷爷,您怎么还没睡?”刘小海走过去,坐在了爷爷身边。
刘德忠看着满天星星,轻声说:“爷爷在想,你爸当年也是个好学生,可惜家里条件不好,只上了个职业技校。你妈也是,高中毕业就去打工了。你知道爷爷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
刘小海摇摇头。
“就是没能让你爸上大学。”刘德忠叹了口气,“那时候家里穷,虽然你爸成绩不错,但连报考的钱都凑不齐。所以啊,爷爷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能考上大学,最好是重点大学。”
刘小海点点头:“爷爷,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爷爷知道。”刘德忠笑了笑,“你还记得爷爷跟你说过的那个宝藏吗?”
“记得,”刘小海笑道,“就是埋在老榆树下的那个。不过爷爷,那到底是什么啊?您都神神秘秘的好多年了。”
刘德忠神秘地笑着:“不着急,等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爷爷就告诉你。”
高考结束后,全家人都在忐忑地等待着结果。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刘小海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当他拿着通知书冲进家门时,全家人都欣喜若狂。张丽抱着儿子哭了,刘建国坐在轮椅上,紧紧握住儿子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刘德忠站在一旁,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眼里闪烁着光芒。他拄着拐杖,走到刘小海面前,颤抖着说:“小海,爷爷早就知道你能行的!来,跟爷爷到后院去一趟。”
刘小海不解地看着爷爷:“爷爷,您要做什么?”
刘德忠神秘地笑了:“兑现爷爷的承诺,把宝藏挖出来!”
就这样,全家人都跟着刘德忠来到了后院的老榆树下。在老人的指挥下,刘小海和几个被叫来帮忙的表哥开始挖掘。当铁锹碰到那个铁皮箱时,所有人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