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79年的冬天,我向连队申请回家结婚。

当我递交申请表时,马指导员正好坐在一旁审阅文件,听到"结婚"二字,他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林小军,你小子连个对象都没有,结什么婚?谁家姑娘这么倒霉?"马指导员一脸震惊地质问我。

我被他的反应逗笑了,便将我与张海棠相识相恋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给连长和指导员听。

故事讲完,马指导员满脸狐疑地看着我:"你是说,真的就一顿酒的功夫?"

"千真万确,"我自豪地挺起胸膛,"就是那一顿酒,我的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01、

我是1972年年底穿上军装的,不过按照部队惯例,我们这批新兵统称为73年的兵。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我心中就埋下了一个坚定的梦想——争取留队提干。

为此,我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朝着这个方向全力以赴。

作为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从小就习惯了艰苦的生活。但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我身高只有1.63米,体格也比同龄人弱小许多。

在部队训练中,为了不拖战友的后腿,我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当战友们按时训练时,我加倍训练;当他们休息时,我还在坚持。虽然进步缓慢,但我从未向困难低头。正如我们班长常说的那句话:"贵在坚持,难在持之以恒。"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投弹考核中,我竟然投出了59.2米的好成绩,在连队中排名第四。李连长看到成绩单时,眼睛都亮了。

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林小军,你小子行啊!以你这身板,能达到及格线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排进连队前五!看来背后没少下功夫。"

那个年代的部队干部都有一颗发现人才、爱护人才的心。每个战士的努力与付出,都会被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我很幸运成为被关注的那一个,尤其是在李连长得知我是高中毕业生后,更是把我当成宝贝,常说:"这样的兵就得好好培养!"

就这样,在我入伍的第三年,我被确定为预提军官,成为同批新兵中成长最快的一个。

每当看到战友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从不回避——因为我知道,我在背后流下的汗水是实打实的。



02、

1975年初春,我们连队出现了一个名额空缺。原二排排长被调到团机关工作,而我因表现突出,名正言顺地补上了这个空缺。

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任务,我的压力山大。二排在连队各项考核中排名垫底,战士们的行为举止相对懒散。我刚接手时简直一筹莫展,幸好马指导员理解我的难处,在背后给了我很大帮助。

"小林,做工作别想着一蹴而就,过分追求成绩反而会适得其反。"每当我工作没有进展时,马指导员总会这样开导我。

"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事,小事背后往往能牵出更大的问题。"当我找不到头绪时,马指导员为我指明了方向。

回到宿舍后,我反复琢磨指导员话中的深意,在消耗了无数脑细胞后,我心中逐渐有了计划。

其实在我还是普通战士时,对二排的情况就略有耳闻。当我真正成为二排排长后,二排的情况更是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

二排老兵多,不少人眼看服役期即将结束,思想上产生了滑坡,平时状态自然松散。新兵受老兵影响,训练劲头也不足,管理起来难度倍增。

找到问题所在,工作思路便清晰了许多。即将退伍的老兵,当初入伍时也曾满怀热血。

我坚信这团热情并未随时间消逝,只是被暂时埋没了。相比新兵,老兵更需要被认可和重视。

在这种思想引导下,我开始重点培养老兵的责任感。我专门组织了"老兵带新兵"活动,让他们负责训练新战士,同时在各种会议上请老兵分享经验。

慢慢地,二排的老兵们感受到自己依然被需要,存在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思想上发生了积极转变。

对于二排的变化,我心中充满成就感。

正当我准备规划下一步工作时,马指导员却找到了我,带来一个意外惊喜。

"小林,按咱们连队传统,提干后是可以回家探亲的。之前因为二排情况复杂,加上原排长调动突然,所以你的探亲才一直推迟。现在二排有起色了,该轮到你休假了。"

平日因为工作繁忙,对家的思念已被冲淡许多。但经指导员这么一说,我心中的思乡之情顿时汹涌而出。

一旦有了回家的想法,便怎么也挥之不去。

安排好工作后,我按流程办理了请假手续。



经过三天两夜的颠簸,我终于在一个傍晚时分回到了家乡那个陕西小村庄。

03、

此时我母亲正在灶台前忙活晚饭,看到我的身影后,她愣了几秒,随即丢下锅铲冲上前来,一边打量我这四年的变化,一边埋怨我回家怎么也不提前写封信。

"壮实了不少,不过也黑了不少。我儿一定吃了不少苦!当初不让你去当兵,你偏不听。"母亲握着我满是茧子的双手,眼中满是心疼。

被母亲这么一说,我也忍不住鼻子一酸:"娘,当兵这条路我没走错,现在您儿子可是干部了!"

听到我顺利提干,母亲欣慰地笑了:"那可真是咱家的光荣啊!"

提干对于农村兵来说,不仅意味着改变命运,更是让父母在村里终于能挺直腰杆。我的父母在村里老实了一辈子,从不与人争抢,可一味的通情达理,往往会招来欺负和轻视。

自从我提干的消息传开后,我家的境遇发生了很大变化。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总会有人主动跟我打招呼,就连一向尖酸刻薄的刘婶,遇到我后也勉强挤出几分笑容。

看着父母在村里受到的新尊重,我心中既欣慰又有些心酸。

回家的前几天相当忙碌,不是看望亲戚就是会见老友,每天从早到晚疲于应付。

好不容易都走访完毕,正当我以为能清闲几天时,母亲却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我相亲。

其实也不怪母亲如此心急。我18岁入伍,四年过去,现在已是22岁的小伙子了。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个年纪早该成家立业。

但我仍一心扑在工作上,对终身大事并不上心。

不忍打击母亲的积极性,我只好硬着头皮接连见了几个姑娘。每次相亲后,母亲都期待地问我感觉如何,而我总是委婉地表示"不太合适"。

"真不知道你想找什么样的!我可先说好,别以为当了干部,就看不起咱农村姑娘!"

因为连续几次相亲都没有下文,母亲误以为我心气高了,不由得发起了牢骚。

见母亲有些误会,我赶紧解释只是没遇到合适的,并非心高气傲。

听完我的解释,母亲才展颜笑了,决定再托媒人好好物色。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面对母亲的热情,我彻底败下阵来。

但总不能天天待在家里等着相亲,思来想去,我决定去拜访曾经帮助过我参军的民兵连长。

一来感谢他的帮助,二来也能暂时逃避相亲的尴尬。

去之前,我特意到镇上的供销社买了两瓶上等的"北京二锅头"和几样下酒菜。

当时我每月工资有54.5元,除去伙食费,每月还能结余30多元,手头还算宽裕。

04、

民兵连长钟志远其实与我只见过两面,一次是体检时,一次是陪接兵干部到我家家访。

然而,当我敲开他家大门时,他一眼就认出了我。

"是林小军吧?好小子,现在都是干部了!"钟连长见我军装上的四个口袋,立刻判断出我的军衔,激动地拍着我的肩膀。

"当年要不是连长替我说话,我可能连兵都当不上。"我的话让钟连长很受用,他立刻拉我进屋,还大声喊道:"海棠,来客人了,炒两个好菜!"

酒过三巡,我回忆起当年征兵体检的情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18岁的我身高才1.60米,体检医生直言我是不是有什么"发育问题"。

这话正好被钟连长听到,他立即上前解释:"农村娃,天天田里干活、山上爬,身体能有啥毛病?无非就是吃不饱,耽误了长个子罢了!这孩子高中毕业,脑子灵光着呢!"

说到这段往事,我满怀感激。

随后,我又向钟连长抱怨起母亲逼我相亲的事,他听完哈哈大笑,我们再次举杯痛饮。

正在这时,钟连长的女儿海棠端着一盘炒青菜走了进来。

她约莫二十岁出头,扎着利落的短马尾,穿着简朴的蓝色对襟上衣和黑色裤子,虽然打扮朴素,却掩不住那股清新脱俗的气质。

在她经过我身边时,我鬼使神差地冲她笑了一下。

那个年代人们思想保守,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已算冒失。海棠顿时羞红了脸,低头快步走出了屋子。

我被海棠的反应弄得也有些不好意思,赶紧低头整理衣服掩饰尴尬。这一幕恰好被钟连长看在眼里,他嘴角挂着若有所思的笑容。

又喝了几杯酒后,钟连长有意无意地开始介绍起海棠的情况。说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村里小学当老师。

每当听到海棠的名字,我的心就不受控制地怦怦直跳。

05、

"小军,你跟海棠年纪相仿,我看你们挺般配的,你觉得呢?"钟连长虽然看似醉意朦胧,眼神却异常认真。



"我,我……"正当我结结巴巴想说什么时,钟连长看出我的心思,摆手示意我不用着急。

"现在讲究什么?对,自由恋爱!不用着急,你们慢慢培养感情。"他意味深长地笑道。

就这样,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心里既紧张又惊喜。原本只是为了躲避相亲才来拜访,没想到这一顿酒,竟然让我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接下来几天,我借口帮钟连长家干活,几乎每天都往他家跑。

虽然跟海棠说话不多,但每次四目相对时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让我确信自己已经陷入了爱河。

就在我的假期即将结束前三天,钟连长突然提议让海棠带我去参观村里的新建水库。我受宠若惊,连连点头。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来到钟家门口等候。

海棠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衬衫,头发扎成马尾,看起来格外清爽。

我们沿着村边的小路慢慢走着,一开始都有些拘谨,只是偶尔交换几句无关紧要的话。

路过一片山坡时,海棠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远处说:"小军,你看那边。"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片开阔的水面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这是去年修建的新水库,解决了我们村几代人的用水难题。"海棠的声音清脆动听。

我们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望着平静的水面,聊起了各自的生活。渐渐地,我们之间的隔阂消失了,交谈变得自然流畅。

"你为什么选择当兵?"海棠突然问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