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78年12月的一天,四川省成都市的省委办公室里来了两个人。他们自称是中央派来的,有紧急公务。
见这二位颇有来头,时任四川省委秘书长的张振亚,赶忙先请他们来到办公室里坐下。
其中一个人满脸严肃地说道:“这位同志,我们就不进去了。我们这次来是为了调查一盒骨灰的事情。”
“骨灰?”
张振亚听完这一席话更是一头雾水了,他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说道:
“什么人的骨灰这么重要,还要劳烦中央派人亲自过问啊?”
来人没有直接回答张振亚的问题,而是继续向他询问情况。
“1974年的冬天,你们这里有没有收到过一个写着王川的骨灰盒?”
其实,这个所谓的王川只是一个化名。这盒骨灰真正的主人,名叫:彭德怀。
可是,彭德怀身为元帅为何骨灰下落成谜呢?他的骨灰又为何会被千里迢迢地送到四川省呢?
上任四川,遗憾离世
1965年,时年67岁的彭德怀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西南地区三线建设第三副总指挥。
在解放军内部素来有一个说法:“林彪说能打赢的仗就一定能打赢,彭德怀说打不赢的仗就一定打不赢。”
这充分说明了彭德怀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选择彭德怀担任三线建设的副总指挥,毛主席可以说是知人善任了。
本来彭德怀一到当地就开始视察各种工矿和企业,眼看着一切工作即将走向正轨。但是,随后因为单位里的一些矛盾,彭德怀不得不暂停了工作。
1966年5月,中央下发一系列通知。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各单位必须组织对于这些文件进行学习与领会,彭德怀所在的西南地区也不例外。
说到底,彭德怀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过去在当八路军副总指挥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满脑子都是怎么把仗打好。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当了经济建设的副总指挥,满脑子装的有都是经济建设的方案。
作为一个军人,这是优点。可是作为一位身居高位的领导人,彭德怀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缺点是致命的...
1973年,已经年逾古稀的彭德怀因为重病缠身被送到了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
在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的再三要求之下,彭德怀才被转移到了解放军总医院进行看管。
为了方便彭老总的康复,对于他的守卫也松懈了一些。
病重的彭德怀自知时日无多了,他曾经向上级部门提出要和自己的妻子浦安修以及侄女彭钢见上一面。
但是,不久后,一个消息传来再次给了疾病缠身的彭德怀一记重拳:妻子浦安修因故不能前来北京与他见面。
躺在病床上的彭德怀备受病痛的折磨。他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提起钢笔给毛主席写信了。根据负责看守彭德怀的战士回忆说:“常常会因为想念自己的家人在暗地里偷偷流泪,我们也替他感到心疼。”
1974年11月29日下午,当天值班的护士与战士推开病房的大门来给彭德怀送药。他们惊恐地发现,首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鼻翼之间也已经没有了呼吸...
彭德怀去世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国。
彼时,身在外地的彭钢听到伯伯去世的消息后,哭得无法起身,直接晕了过去。
等到彭钢赶到了彭德怀的病房里时,整间屋子都已经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一点彭德怀的痕迹。
此时的彭钢又迷茫又愤怒,她反复地向医院的领导们询问:是谁带走了彭德怀的遗体,而他的骨灰最后又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