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上海车展,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36万平方米的展馆里,国产车的展台挤得水泄不通,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却缩在角落,甚至直接“消失”。这场全球最大的汽车盛宴,彻底成了中国品牌的“主场秀”。



走进国家会展中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奔驰宝马的“三叉星”或“蓝天白云”,而是比亚迪的“王朝矩阵”、华为鸿蒙智行的黑科技展台,以及小米汽车被围得水泄不通的SUV首秀。比亚迪的展台大到需要分馆陈列,从主品牌“比亚迪”到高端子品牌“仰望”“方程豹”,甚至还有未官宣的“X界”系列,展车多得让人眼花缭乱。隔壁的吉利更夸张,极氪、领克、银河一字排开,极氪9X直接放出“百万级混动SUV”的大招,号称续航1500公里、零百加速3秒级,车长超5.3米的气场直接把“库里南”比成小弟。传统车企也不甘示弱,广汽传祺搬出与华为、宁德时代联手的向往S9,北汽极狐秀出激光雷达加持的T1,就连五菱都开始玩起了“6万级智驾”。





反观合资阵营,展台冷清得像“过气明星”。雪佛兰、斯柯达、北京现代连展位都没租,法系车更是全军覆没。曾经的“性价比之王”韩系车,如今连网约车司机都嫌弃——“伊兰特?那都是五年前的记忆了!”超豪华品牌也没逃过这场“退场潮”,劳斯莱斯、兰博基尼、玛莎拉蒂集体缺席,只剩宾利孤零零地撑场子。网友调侃:“富豪们现在流行晒自动驾驶视频,谁还去车展看手工豪车?”



但最狠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国产车直接把战火烧到了BBA的后院。华为鸿蒙智行的尊界S800,预售价100万起,轴距3370mm比迈巴赫还夸张,L3智驾、华为星河通信、途灵龙行平台三大黑科技傍身,余承东现场放话:“对标劳斯莱斯,我们靠技术不讲情怀!”另一边,蔚来孵化的子品牌乐道L90,靠着蔚来换电站的“钞能力”,把6座全尺寸SUV的价格打到30万以内,还支持3分钟换电,网友直呼:“这是要逼死理想L9?”就连小米都来凑热闹,首款电动SUV YU7续航820公里,双电机版本功率508千瓦,23万起的定价明摆着要抢特斯拉Model Y的饭碗。



这场“高端局”里,传统豪华品牌反而成了配角。奔驰虽然搬出“史上最智能”的纯电CLA,国产加长轴距、L2++智驾,但观众看完国产车的配置后摇头:“85度电池卖40万?隔壁极氪9X的1500公里续航才叫真香!”宝马的“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倒是炫技——全景iDrive座舱、驾控超级大脑、800V高压平台,可惜全是“期货”,量产车还得等两年。至于奥迪,连展台热度都被华为抢走,网友毒舌:“灯厂?现在玩灯最骚的是小米!”



当然,合资品牌也没完全躺平。上汽通用咬牙推出24.99万起的插混MPV GL8陆尚,北京奔驰给纯电CLA装上了两档变速箱“省电”,但这些“微创新”在国产车的“科技轰炸”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最讽刺的是,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上,大众、奔驰勉强挤进前三,但华为、极氪、小米的讨论量直接碾压——流量即正义,谁还关心“老贵族”们的挣扎?



这场车展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彻底变了。以前是“外资技术+国产价格”,现在是“国产技术+外资情怀”。新势力们不再拼参数,而是玩生态——小米把车变成“移动的小米之家”,华为用鸿蒙系统打通车机、手机、智能家居,就连蔚来都在展台开起了咖啡吧。反观合资品牌,销售员还在背诵“百年造车工艺”的话术,年轻人早就不耐烦:“你这车机连B站都不能装,还好意思叫智能?”



更致命的是监管的“神助攻”。智驾宣传被严管,国产车的“L3”“城市NOA”被迫改名“智能辅助驾驶”,但华为靠着乾崑ADS 4.0硬刚,余承东在展台公然演示“放手开车”,合资品牌却连个像样的智驾方案都拿不出。电池新国标明年实施,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笑到最后,而依赖海外供应链的合资车,连成本都控不住。





闭幕那天,一位行业大佬感叹:“这届车展像一面照妖镜——跟不上时代的品牌,连展位费都交不起。” 的确,当比亚迪的仰望U8L加长版、红旗国礼定制版这些“百万国产车”成为焦点,当小米、华为的生态玩法颠覆传统卖车逻辑,谁还敢说“国产车只能做低端”?这场上海车展,不仅是中国车的“成人礼”,更是一张写给全球汽车业的战书——未来的马路,注定跑满中国车的logo。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