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云门屎橛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佛?”
门云:“干屎橛。”
无门曰:云门可谓家贫难辨素食,事忙不及草书,动便将屎橛来撑门拄户,佛法兴衰可见。
颂曰:
闪电光,击石火,眨得眼,已蹉过。
一
一位僧人认真地问云门文偃禅师:“什么是佛?”云门直接回答:“干屎橛(沾满干粪便的木棍)!”
无门慧开禅师对此评论道:云门就像家境贫寒的人,连最简单的素食都准备不起;又像事务繁忙的人,连草草书写的时间都没有。他仓促间只能用“屎棍子”这种粗俗之物来支撑禅门教化,佛法的衰败由此可见。
颂曰:禅机如同闪电划过天际、火石擦出火星般转瞬即逝,只要稍有迟疑眨眼,便会错过顿悟的契机 。
二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此寓言和云门屎橛公案的用心一样,在于破学人的执着。
三
云门以污秽之物喻佛,旨在破除学人对“佛”的圣化想象与概念执着。学人心中若存“佛相庄严”的圣境,便落入了二元分别的陷阱 。云门以“干屎橛”这一极端反差之喻,瞬间截断学人攀缘思辨的惯性,迫使其直面本心。这种“剑斩妄念”的手法,正是云门三句“截断众流”的实践——以锋利话头斩断逻辑链条,直指心性无别 。
当然,这种教法对学人的根性要求很高。一般人听闻,过起嗔心,或也对佛不恭敬了。而机要就在这个瞬间,一下子吃住那个劲儿!如一声棒喝!一下子让人醒悟过来!
云门宗强调“随波逐浪”,即根据学人根器灵活施教。此公案中,僧人执着于佛的形相,云门便以最粗鄙之物破除其执。若学人根器深厚,此语可如闪电击破无明;若钝根者不解,则需另觅方便 。这种“应病与药”的针对性,契合云门三句中的“随波逐浪”,即话语随学人意识流动而调整,既不落窠臼,又直指要害 。
云门宗风以“一面远山红旗”著称——高峻难攀却清晰可见 。此公案中,“干屎橛”三字如禅门霹雳,既无冗长教义,亦不借典故,仅凭数字之力破尽窠臼。这种极简风格,要求学人于片言只语中顿悟,拒绝任何逻辑推演。正如无门慧开所评:“闪电光,击石火”,禅机转瞬即逝,唯有直下承当,方能契入 。
云门看似否定佛法庄严,实则揭示“平常心是道”。干屎橛虽秽,却与摩尼宝珠同属法界缘起,本无净秽之别 。此答暗合“函盖乾坤”之理:万法本自具足,佛性遍一切处。学人若执圣境而厌秽土,反成障道因缘。云门以极端手法破除二元对立,直指“即事而真”的禅宗根本 。
此公案浓缩了云门宗三大特质:破执断妄,以极端反差截断思维惯性的“截流剑”;二是简洁凌厉,一字千钧、不容拟议的“一字关”风格;三是即俗显真,于秽土中照见法界圆融的“函盖乾坤”境界。正如虚云老和尚复兴云门时所言,此宗“孤危险峻”却直指人心 。
四
云门家风,高而险。流于狂简之弊。
无门批评云门“动便将屎橛来撑门拄户”,认为此举虽有效,但可能使学人误以为禅法仅靠荒诞话头即可参透,忽略对自性的深层体悟。长期如此,禅宗易沦为“高峻门风”,只接引上根利器,导致佛法衰微 。
无门以“家贫难辨素食”作喻,暗指云门缺乏耐心以平实语言引导学人(“本分草料”),反而依赖激烈手段。这种风格可能使钝根者因不解而退却,甚至助长后人机械模仿话头、流于形式 。
无门又在颂词中强调“佛不在干屎橛,而在电光石火的一瞬间”,认可云门以极简的“一字关”破除文字障,直指佛性遍一切处、本自具足的禅宗核心 。这与云门“函盖乾坤”的宗旨相呼应,即万物皆为真如显现 。
五
我们现代人本来就缺恭敬心,一看这则公案,就容易有戏谑之意,很容易断了觉之机。无门慧开对云门的评价也暗含对后世禅法的忧思。南宋后,禅宗逐渐形成“高峻门风”,话头禅沦为文人谈资,失去直指人心的力量。当代修行者若仅机械模仿“干屎橛”等公案,而未生起真实的平等心与觉照,便可能陷入“口头禅”的陷阱,背离云门初衷。
云门公案提示,真正的恭敬心应落实于生活细节。“挑水搬柴皆是道”,修行者需在扫地、如厕等平凡事中体悟佛性。
对学人而言,需放下对“恭敬”的世俗定义,以无分别心接纳禅师的反常回答。对老师而言,需精准把握学人根器,避免流于“为破而破”的狂禅。无门批评云门“动辄用屎橛撑门户”,警示过度使用极端话头可能导致佛法衰微。
六
闪电光,击石火,眨得眼,已蹉过。
机不可失,我等学人当吃住劲,切进入,生起大疑情,参进入,杀人刀亦是活人剑。两刃之间,不可躲闪!
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