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

可以是一个时刻的安心

也可以是一段时期的安心

今天听法师分享

如何理解在一段时期中

建立一个宏观的安住


大家能够放下工作、学习,来到文殊院听讲座,首先要有一个相对稳定、安定的生活环境。如果尚且在为衣食、温饱,乃至在为各种各样的琐事忙碌,很显然,你是抽不出时间来听讲座的。

那么,如何在现实当中实现一段时期的安住呢?我把佛经里面的文字,转换成了现代的语言:一个是找到适合自己天赋、根基的方向或领域;另一个是找到能量的正反馈系统。

为什么说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天赋、根基的方向或领域去做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因为当你找到适合的方向或领域后,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你安住起来就比较容易。

也就是说,当发挥你的天赋的时候,其实你做这个事情是比较容易的,是比较省劲的,自然就能安住。也许这种天赋或者领域是你的某种兴趣,是你擅长的一个科目,也可能是你擅长的一类工作。在这个领域、圈层里面工作、生活,是比较省力的。

就像上学的时候,会有一些很偏科的同学,比如说他数学很好,学数学就会非常简单;我不擅长数学,就会觉得很难。让一个体操运动员做体操动作很容易,但是让他弹钢琴,就不一定那么容易了。所以,偏科生的身上往往有着某种天赋。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偏科”的状态。我们更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做起来就会很轻松。所以,当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天赋、特长,以及适合的领域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省力。因此,消耗的能量少,收获的能量多,很容易安住在这个领域。


接着,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正面的反馈。就是说我做了这件事情之后,我的自我得到了满足,存在感、价值感都得到了满足。然后,还需要得到外部的肯定。比如说来自老师、同学、朋友、亲人的肯定。

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你在擅长的领域当中做事既省力,收获又大;然后又容易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别人的肯定。于是,你这样安住起来是比较省力和自然的。

所以,这种循环系统在佛法当中叫做选择“法门”。就是说你要找到自己的天赋,以及擅长的方面。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并非每个法门都适合你。你需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那个法门,然后一门深入,这就非常容易得到成果。

得到成果之后的反馈,在佛教当中就是自我随喜。这种自我随喜,在大家的生活当中也会出现。比如说你通过努力把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解出来了,就会有一种欢喜,对吧?这就是一种自我的随喜。

又比如说你完成了一项有点难度的事情之后,会觉得很满意。这就是内心里生起的愉悦。它证明了你是有能力去做这件事的。另外还来自于善友的肯定。

所以,佛教讲择定法门,一门深入,最终才容易得以成就。打个比方,如果你今天去拜一位师父教你念佛;明天又去拜一位师父教你持咒;后天又去拜一位师父教你坐禅……

最后你会疑惑,为什么学了这么多,一点长进都没有。于是,你就生起怀疑,认为佛教所说的没有用。但实际上,不论是世间的工作,还是出世间佛教的修行,都必须一门深入,积累到相当的量。

所以,世间有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即便你很有天赋,但也要积累到相当的量才会发生质变。放在学佛当中,就是要一门深入。当它引起质变的时候,你也就可以感受到这种方法给你带来的成就。

简单说,如何实现一段时期的安住?你需要选择一个你擅长的、喜欢的方向,然后坚持去做。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很容易获得成就。


编辑|巍然 图片|芸上 小立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