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传来精品入围

“太好了,咱们已经入围啦!”4月18日起,一个消息让柳州市博物馆(以下简称柳博)的员工们雀跃不已。原来,经过层层PK,经国家文物局核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目前有46项展览入围终评,其中境内展览36项,出、入境展览各5项,柳州博物馆的“白云深处有人家——瓯骆后裔民族特色服饰展”榜上有名 。



该评审活动于3月28日至30日在京举行。文博界的专家们对各省精心选送的161项申报项目进行了审核、遴选,公布了进入终评的名单。尽管眼下还不是最终结果,但是能够在全国6500家博物馆的数万个展览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这个精品中的精品名单,本身就足以说明其含金量之高。



对于柳博来说,这样的殊荣并非第一次。早在 2009 年,他们的《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陈列展》就曾成功入选全国十大精品展览,展示了这座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软实力。

“白云深处有人家——瓯骆后裔民族特色服饰展”是柳博2024 年跨越大半年的一个展览。其实原计划并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可是这个展览实在太过惊艳,好评如潮,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观众越来越多,不得不一再延期,原定3个月的展览时间足足展示了8个月。

特色展陈为啥能摄人心魄?


瓯骆后裔民族特色服饰展是柳博近年来精心打造的展陈。展示手法打破常规,以最先进的数字设备,展现古老的历史,采用光影艺术,结合声画设备,让原本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的民族服饰,鲜活起来,灵动起来,彰显民族服饰之美,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和“现代”中实现交流碰撞,带来保护与传承的深度思考。


在别处,服饰展就是服饰展,花花绿绿的服装和大小不一的饰品,要么躺在展柜,要么挂在墙上,板板正正,平铺直叙,没有一丝起伏。

可柳博的这个展览不同。走进展厅,观众会获得沉浸式观展的乐趣,会有很多意外。

如在第一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架古老的织布机,从寨子里请来的侗家大嫂正在现场演示如何纺织土布。展厅深处,是搭建的苗族吊脚楼,巧妙布置的投影机正在放映着苗族同胞生活日常的画面,叠加在楼上,欢歌笑语断续传来,好似真的进入了村寨。何况旁边还有晾晒稻谷的禾架,一束一束饱满的稻穗让整个展厅都飘散着稻香。在仿真芒篙塑像处,芒篙节的画面循环播放,芒篙下山的呼啸在观众耳畔回响,似乎已置身在芒篙之乡……

立体而生动的展览,令人耳目一新,不仅能够近距离欣赏瑰丽的民族服饰,连带民俗民风,生产生活场景等众多文化信息都得到了全方位传递。这不仅让同行们竖起了大拇指,连民众都感觉获益良多。

“我专程赶了三小时的路来看这个展览!果然不虚此行”一位网友在媒体直播间里留言。超过百万的网友,通过“云逛展”“云直播”等线上观展方式,跟着现场主播一起细细观摩了这个特别的展览。

“真的想不到能有这么好的效果!”柳州市民族高中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带学生来此进行民族文化的主题研学,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政课,新颖的体验不仅让研学收获满满,而且学生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更是有了切身体会,对华夏文明的丰富构成和悠久历史感到无比自豪,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他们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鲜活的种子。

热度叠加成了网红打卡点

“快来快来,这里能盖章!”

“这个真漂亮!”

“哇,这么便宜,好划算呀!”

柳博一楼,每个周末这样的对话总是频繁响起。年轻人摩肩接踵,在游客服务中心外面的文创区里兴致勃勃,要么忙着盖章打卡,要么挑选心仪的文创纪念品,同时盘算着下次还要多喊几个小伙伴来参谋,那个风雨桥的搭建积木是不是也要给它一举拿下。


闲暇时间逛博物馆,如今不仅是柳州市民的新习惯,也是广大游客到柳后的一个固定打卡项目。开玩笑,既然来柳州玩,不去博物馆,怎么能了解柳州,玩好柳州呢?内外结合之下,柳博的热度近年来持续攀升,成为柳州文旅融合发展的热门去处。



在刚刚过去的广西“三月三”期间,逾10万人涌入柳博。春节和其他重要的节假日,馆方不仅要实行预约来控制人数,更要启动紧急预案来应对大量人潮,以确保安全。现柳博每年游客接待量超过158万人次,在人手和场地有限的前提下,保障安全,做好服务,绝非易事。

加强利用数字化手段探索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的新思路,并建立长期公益性展览,为地方文化产业赋能,是柳博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琳琅展品承载信任与喜爱

前段时间,原中共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柳州市文化局局长刘沛盛,向柳博捐赠了自己撰写的《生命之春》《长路当歌》等著作。

来自各界的自发捐赠,在柳博时常发生。比如国内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紫砂壶、北海数位工艺大师联合创作的坭兴陶佳作,以及著名收藏家珍藏的书画捐赠等等。2022年重阳节,三位柳州本土知名文化界人士将自己的作品或藏书捐赠给该馆。其中,著名画家、科普作家王培堃老先生,更是多次向柳博捐赠作品。另一位捐赠者民俗专家黄晓平先生表示:“我相信,这里应该是它们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在柳博举足轻重的固定陈列古生物化石展里面的展品,则是已故著名地质专家单勇的专项捐赠,共3万多件套,为该馆成立以来接受的最大规模捐赠。

无论来自本土还是外地,捐赠者都是出于对柳博深深的信任和喜爱,因为“好感度拉满”而做出的选择。

好感度飙升的,还有众多市民。柳博除了擅长策划各种精彩展览,举办的互动活动也深受民众喜爱。前年春节期间,柳博举办的古装穿越——逛桂中瓦肆活动,吸引了数万人到场参与。飘逸的裙裾旋入前尘往事,今人得以一窥唐宋瓦肆风味。文物“活”了,历史“活”了,观众的心也“活”了,他们流连瓦肆与展厅间,迟迟不愿“出戏”。





各节点时柳博举办的系列主题社教活动、研学实践活动、公益体验课堂等,在线预约名额每次只要一放出去就会秒光,火爆得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致力社会文化科普教育,宣教活动推陈出新,柳博已经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每年举办各类活动100余场,深受观众喜爱。

多元发展提供“文化大餐”

历经60余年建设,柳州博物馆现已发展成为广西区域性文物保护、文物旅游、文物展示和文物研究的中心, 综合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自治区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称号。



柳博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精彩展览,于无声处带给市民心灵的滋养,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他们不仅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资源,还积极引进外地精品,促进区内外文化交流互鉴,为广大市民提供“文化大餐”。同时,柳州市博物馆也积极将区域特色文化带出柳州、带出广西,走向世界。与国内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更是紧密,将柳州乃至广西的深厚底蕴与迷人风采,呈现在更多观众面前。

同时,柳博的文创也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目前开发的文创产品有民族类、历史文化类、紫荆花类、柳砚类、红色文创等五大主题,涵盖商务套装、家居饰品、生活器具、学生用具、艺术摆件、服装服饰等20个类别,共计1200余款。其中,多款文创先后斩获国家级大奖,省级荣誉更是不计其数。




文脉兴则国兴,柳博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从未满足于埋首故纸堆中,置身万千藏品之后,而是千方百计,挖掘文物背后的信息;他们从不停止学习进取的脚步,以最新的技术和手段全方位呈现文物的魅力。他们坚信,靠着不懈的努力,博物馆将成为展示灿烂华夏文明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为树立大国文化自信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 | 巴方/文 柳州市博物馆供图

值班编辑丨莫洪豆

值班主任丨陈 枫

总值班丨李旭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