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中,“民无信不立”这一理念,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不谋而合,强调了言行一致是社会信任的基石。诚然,无论何种技艺,若缺乏诚信,终将无法立身。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套路”,莫过于真诚!
正如笔者曾在《武威赋》中所言:“君子修身于内兮,行仁于外,以和为贵兮,人本为最。”这或许是我这些年来最为深刻的心得体会。无论是在交友、工作中对待上下级同事,还是在创业者的相互合作中,真诚始终是大家都追求的重要品质。
近日,武威第十中学初二学生苏明宇的拾金不昧事迹,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善举让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儿时耳熟能详的歌曲《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有人不禁感叹,家乡武威竟仍有如此正直无邪的少年,内心深处倍感欣慰与自豪。
拾起的是诚信,坚守的是初心。正如古人所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团队若缺乏诚信,必将陷入内耗的泥潭;一个企业若失去诚信,终将丧失市场根基。古往今来,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广为传颂,正是因为我们深知: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坚固的纽带。
百术如不一诚。遇到挫折困难,有些人会想着用一些花言巧语来迷惑他人;有些人会想着用一些旁门左道来走捷径;有些人会想着用一些诡计多端来逃避责任。然而,无论这些手段多么巧妙,最终都只能带来短暂的利益,失去的却是长久的信任与尊重。
雕琢心术之人,纵使机关算尽、算无遗策,终似沙堡溃于潮涌,顷刻间烟消云散;破局之道,恰在赤子“以真换真”的赤诚呐喊中,以璞玉之心叩开世事迷局。反观持诚者,虽偶陷荆棘困顿,却如深根古木,风雨摧之愈显苍劲,终能聚众人之力破局重生。机巧者以智谋筑高台,诚者却以真心垒根基——前者看似繁华,实则危如累卵;后者虽步履维艰,却得风雨淬炼,众人亦自会倾力相扶,共赴坦途。
交出的是钱币,担当的是责任。古人云:“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而乐道,富而尚礼。”古代的文士学子,讲究贫而乐道。即便贫穷,我也乐道。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却能在贫苦中体悟大道之乐;陶渊明归隐田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却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绝唱。
这种乐道精神,正是我们面对困境时最宝贵的力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或许会面临资源有限、条件艰苦的挑战,但若能像古人一样坚守初心,必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在感谢信中,那一个个跳动的字符,必然承载着真诚的泪水,必然传递着温暖的善意,必然弘扬着高尚的品德。
人生在世,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失去;而最令人惊喜的,便是失而复得。丢失财物时的捶胸顿足,制作锦旗时的热泪盈眶,都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的眼前闪现。这是真诚的热泪与温暖的善意交织,更是社会良知与人性光辉的见证。若我们每一位武威人,皆能拥有如苏明宇同学这般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那么,我们的武威,岂不更加美好?
传承的是精神,践行的是使命。政务公开、企业守法经营、公民契约精神等现代制度,皆以“诚信”为纽带,构建起社会运行的信用网络。从《周易》“修辞立其诚”到当代“信用中国”建设,诚信的内涵从道德自律发展为法治保障,体现了中华文化“常道”与时代精神的交融。这种传承与创新,正是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传统活化”的生动缩影。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沉淀了无数智慧,但正如古宅修缮需兼顾“保留”与“创新”,我们在传承中亦需辩证取舍。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名为“公序良俗”的秤,时刻提醒我们该如何去甄别与选择。拾金不昧,从表面看,这似乎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实际上,它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昔前凉凉悼公曰:“凉人佩玉,或如桑椹甘香,或似鸱鸮栖椽,淳酪养性,人无嫉心。”乐活武威在此呼吁人与人之间,少点“套路”,多点真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友善、和谐的社会环境。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拾金不昧,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封面图片:凉州雷台M1铜奔马
本文图片来源:武威十中
本文作者:慕容洞唐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