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不保证休息!”本来以为这话是段子,谁知道现实比这还离谱。

最近佛山一公司的招聘聊天记录走红网络,看得人血压飙升。

一个求职者随手问了句公司是单休还是双休,没成想对面的总监直接破防,怒骂对方“几斤几两”、“下等人没资格双休”。

在发现事情闹大之后,这位总监非但没有道歉,反而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控诉网友网暴不说,还将招聘信息和聊天记录反手删了个一干二净。

一个简单问题却要招来人格羞辱,如今的打工人连问休息日权利都不配有了吗?



一场招聘引发的“阶级战争”

4月某天,一位求职者在招聘平台上联系佛山某商贸公司,礼貌地问了句:“请问是单休还是双休?”

结果对面的品牌总监王某明像是被踩了尾巴,直接开喷:“你几斤几两?有工作就不错了,还要求双休?”

求职者不卑不亢,回了一句双休是国家规定,谁知王某明更来劲了:“国家规定不是给你这种人的!”“下等人,没资格!”字里行间那股高高在上的劲儿,活像在给求职者贴“贱民”标签。



这家商贸公司刚成立半年,做的不过是日用百货、皮革制品批发,薪资也不过是珠三角的平均水平。

网友扒出他们的招聘页面,发现要求里赫然写着“抗压能力强(能接受加班)”,工资却远没到让人闭嘴的地步。

可这位王总监骂人的架势,搞得好像公司发的是金饭碗,求职者问双休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事件一曝光,聊天截图像病毒一样传遍网络。

网友炸了锅,纷纷吐槽:“这HR是把自己当慈禧太后了?”“双休是法律规定,咋就成了恩赐?”

更讽刺的是,公司发现舆论失控后,连夜发了封道歉信,信里王某明一口咬定是求职者先骂他“没钱学什么开公司”“滚出去”,才让他“情绪失控”。



可网友翻遍截图,压根没找到求职者有什么出格的话。

更气人的是,道歉信刚发没多久,招聘信息和道歉信就双双“人间蒸发”,这操作哪是认错,简直是急着销毁“犯罪证据”。

网友调侃:“删得比我删聊天记录还快,可惜热搜跑不了!”



打工人的尊严,成了“奢侈品”

这事之所以能火出圈,不只是因为王某明的嘴臭,更因为它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痛点。

你以为只有这位求职者被羞辱?错!微博话题下,网友的留言看得人心酸。

有人说:“我面试问五险一金,HR冷笑说我格局小。”还有人吐槽:“问双休,面试官直接说‘我们这不适合玻璃心’。”



更离谱的是,有位女员工休产假被暗示“主动离职”,十年工龄的老员工离职时连句“谢谢”都没捞着。

这些故事拼在一起,活脱脱是一部“打工人血泪史”。

智联招聘的数据着实令人感到无奈与唏嘘,在 2024 年一些地区近四成的中小企业依旧实行单休制。



双休明明是《劳动法》写得清清楚楚的权益,可在现实里却成了“薛定谔的休息日”——你敢不敢问,决定了你能不能享受。

更有公司把996包装成“奋斗者福报”,把单休美化成“锻炼抗压能力”,搞得好像打工人不加班就是不思进取。



这还不算完,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就把“接受加班”当隐形门槛,面试时稍问几句福利待遇,HR的脸色就跟欠了他们八百万似的。

在他们眼里求职者不是人,是“耗材”,王某明那句“下等人”,不过是把这种职场潜规则赤裸裸喊了出来:你敢谈条件?不好意思,你不配!



谁在给“下等人”幻觉撑腰?

王某明的嘴臭只是表象,真正可怕的是某些企业骨子里的“贵族式傲慢”。

他们不把员工当人看,而是当成随时可替换的零件。

双休、五险一金这些法定权益,在他们眼里不是义务,而是“施舍”。



更让人血压飙升的是,他们所恼怒的并非是你提出了双休的合理诉求,而是你竟认为自己有资格享有双休这样本应正常的待遇!

这种心态,简直是把职场当成了“阶级认证仪式”:你敢谈条件?不好意思,先证明你不是“下等人”。

2023年全国有超过六成的岗位要么单休,要么“大小周”,变相加班被包装得冠冕堂皇。



少数企业甚至明目张胆写“接受996”,求职者敢说半个“不”字,立马被扣上“不努力”的帽子。

要破局,光靠网友骂、平台删帖可不行。

一些企业得改改那股“土皇帝”劲儿,把员工当人看,双休不是恩赐,而是法律底线。

信息来源:
极目新闻《要求双休就是“下等人”,真把打工人当牛马了?》
红网《一求职者不接受单休被骂“下等人”,多方回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