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一位求职者只是在询问待遇,不满意公司的单休制度,就遭受到招聘人员用“下等人”等侮辱性词汇攻击。
这种蔑视求职者的行为直接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这家公司不仅遭受到了网友的抨击,甚至公司信息也遭到了曝光。
那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么的呢?最后的结果如何?
找工作被侮辱
俗话说“货比三家”,找工作自然也是如此,毕竟一旦找好,很可能后半辈子都在这里上班了,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十分谨慎。
然而,一个求职却因为谨慎,被侮辱,他因为想找一个双休的工作,所以在看到合适的工作时,就会提前询问,合适就往下谈,不合适那就不浪费双方的和时间。
可就在他询问佛山的一个公司时,得知对方是单休,所以明确的表示自己不考虑这份工作,让他没想到,这几句简单的交流竟然引爆了矛盾。
公司负责招聘的品牌总监王某明,马上用“你有多大能耐,能有工作就该偷笑了”之类的话语反驳。
男子见状也是直接反驳,双休是国家规定,如果不想遵守可以退出,别开公司了,这几句话也是让王某明震怒,言辞也变得更加恶劣,直言“双休不是你能享受的,你不配,是下等人”等等带有侮辱性的攻击。
这些话语不仅伤害了应聘者,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这样的招聘过程令人难以置信,王某明的行为明显缺乏职业素养和对求职者的尊重。
当事件被传到网络上时,也是引得一众网友气愤,纷纷找到这家公司的招聘信息询问,就是这家公司的招聘人也没有悔改,张嘴就是侮辱。
不过,当事件热度越来越大后,涉事招聘人员王某明于4月22日晚在社交平台发布道歉信,称自己因求职者后续的“贬低性语言攻击”情绪失控,但多数网友认为其道歉“避重就轻”,试图将责任推给求职者。
截至4月23日,该公司在各大招聘平台的职位信息已全部下架,王某明的道歉信也被删除,看似是在道歉,其实是在为自己开脱。
随后,佛山人社局也是介入,不过由于求职者与公司尚未签订劳动合同,双方不存在正式劳动关系,此事件属于民事纠纷,建议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但求职者可要求涉事人员公开道歉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若遭拒绝,可依据《民法典》以“人格权侵害”为由起诉。
因为我国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不得因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受歧视,但招聘方以“下等人”贬低求职者,显然构成人格侮辱,侵犯了《民法典》中的人格尊严权。
面对王某明,网友们对此并不认可,觉得他这样做是在为自己辩解,毕竟,是他先用“有几斤几两”这样的话来贬低求职者,现在又倒打一耙,难以服众、
部分企业管理者常用打压和贬低员工的方式,让员工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更顺从地接受他们宣扬的企业文化,这实际上就是职场PUA。
招聘者如果表现出傲慢的态度,还说出带有明显等级歧视的言论,认为应聘者是“下等人”,就表明了职场PUA的存在。
这种文化会对职场环境产生恶劣影响,更严重的是,它侵犯了劳动者的尊严和应有的权利。职场PUA绝对不应被容忍。
佛山是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经济发展离不开众多劳动者的努力,所以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至关重要。
公司不能光想着赚钱,也要多为社会做贡献,关心自己的员工,回报社会各界的帮助,老百姓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只有尊重员工,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结语
这起“下等人”辱骂事件,不仅是个体冲突,更是职场生态的缩影,当劳动者合理询问休息权被污名化,当招聘方的权力傲慢凌驾于人格尊严之上,我们亟须重建职场中的尊重与平等,或许,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法律条文或公关技巧中,而在每个从业者对“人”的基本尊重里。